王希芝
[摘要] 目的 針對在麻醉恢復室中通過全身麻醉以后發(fā)生呼吸異常的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以后,對其護理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在該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間,接受患有該癥狀的患者中隨機選取78例,其中,選取其中的39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并采用相關的麻醉護理,剩下39例患者作為對比組,采取常規(guī)急救護理,對比兩種護理方法的護理效果、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以及搶救成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通過麻醉恢復室中的麻醉護理以后,總的護理效率為100.00%(39/39),對比組患者的通過常規(guī)的護理以后,總的護理效率為66.67%(26/3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082,P=0.004,P<0.05),觀察組患者通過麻醉護理以后,滿意度以及搶救成功率均要高于對比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在麻醉恢復室中通過全身麻醉以后發(fā)生呼吸異常的患者進行相應的麻醉護理以后,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復力,使患者的并發(fā)癥得到有效的降低,使患者能夠有效的渡過麻醉恢復期。
[關鍵詞] 麻醉恢復室;呼吸異常;護理效果;麻醉恢復期
[中圖分類號] R47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12(c)-016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method of patients with adnormal respiration after the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in the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Methods 78 cases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7 to April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9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related anesthesia nurs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 and the nursing method, nursing effect,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and rescue success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nursing effica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spectively 100.00% (39/39) and 66.67% (26/39),the differ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1.082,P=0.004,P<0.05), after the anesthesia nursing,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and rescue success rat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orresponding anesthesia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abnormal respiration after the general anesthesia in the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covery force,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effectively help patients tide over the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Key words]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Abnormal respiration; Nursing effect;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目前,對于在手術過程中進行全身麻醉的患者來說,需要在手術結束以后,對患者進行麻醉恢復,一般來說,患者在進行全身麻醉以后,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并發(fā)癥,其中,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為呼吸異常,為了能夠使患者有效的渡過麻醉期,就要對患者進行相關的麻醉護理,使患者能夠在麻醉恢復室中得到良好的護理[1]。麻醉恢復室是患者在完成全身麻醉的手術后進行短暫的休息和嚴密觀察的場所,在此處對存在呼吸異常的患者進行護理,對患者的疾病恢復有非常好的幫助。因此,該文主要針對在麻醉恢復室中通過全身麻醉以后發(fā)生呼吸異常的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以后,對其護理效果進行探討,隨機選取病例為2017年4月—2018年4月,共計78例?,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該院接受患有該癥狀的患者中隨機挑選78例,其中,選取其中的39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并采用相關的麻醉護理,剩下39例患者作為對比組,采取常規(guī)急救護理,對比兩種護理方法的護理效果、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以及搶救成功率。其中,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年齡均值為(45.54±3.76)歲,65歲以上患者與65歲以下患者的比例為7:32,患者的性別比例(男∶女)為27∶12,39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存在低氧血癥,占該組入選患者中的17.95%,有9例患者進行了呼吸道梗阻手術,占該組入選患者中的23.08%,有12例患者存在通氣異常癥狀,占該組入選患者中的30.77%,有5例患者進行了腹腔鏡手術,占該組入選患者中的12.82%,有6例患者進行了乳腺手術,占該組入選患者中的15.38%。對比組患者的年齡均值為(46.21±3.12)歲,65歲以上患者與65歲以下患者的比例為5:34,患者的性別比例(男∶女)為29:10, 39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存在低氧血癥,占該組入選患者中的20.51%,有10例患者進行了呼吸道梗阻手術,占該組入選患者中的25.64%,有11例患者存在通氣異常癥狀,占該組入選患者中的28.21%,有6例患者進行了腹腔鏡手術,占該組入選患者中的15.38%,有4例患者進行了乳腺手術,占該組入選患者中的10.26%。該次入院的患者均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屬的簽字確認,且兩組患者的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所選病例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對比組 ?對該組患者常規(guī)的護理,其中包括患者在麻醉恢復室中進行恢復的時候,醫(yī)護人員定時對患者的生命各項指標進行監(jiān)控,并對患者的嘔吐物等進行清理等。
1.2.2 ?觀察組 ?對該組患者進行麻醉恢復室中具有針對性的麻醉護理法,由于患者在進行全身麻醉以后,可能會存在各種并發(fā)癥,因此醫(yī)護人員要針對患者的各種麻醉后遺癥進行具有針對性的麻醉護理[2]。
呼吸道梗阻護理:由于患者在進行全身麻醉以后,容易發(fā)生舌根向后墜落的情況,導致患者的咽喉被堵塞,因此,針對發(fā)生此類癥狀的患者來說,醫(yī)護人員需要在護理的過程中,仔細的聽患者的呼吸聲,如果呼吸過程中,存在各種不同的鼾聲時,就要注意患者是否發(fā)生呼吸道梗阻癥狀,并及時對患者的SpO2進行監(jiān)測,如果指標發(fā)生下降時,就可以判斷患者發(fā)生呼吸道梗阻癥狀,此時需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例如發(fā)生舌根向后墜落的情況時,醫(yī)護人員應當及時將患者的頭部向后仰,或者用枕頭等拖住患者的下頜角,并使用舌鉗將患者的舌體拉出,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對患者進行吸氧護理[3]。
喉痙攣護理:由于患者在進行全身麻醉以后,容易發(fā)生喉痙攣癥狀,也就是意味著患者喉部的肌肉發(fā)生反射性的痙攣,導致患者的聲帶收縮,引發(fā)患者的聲門發(fā)生間接性關閉癥狀。因此,對于發(fā)生喉痙攣癥狀的患者來說,需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麻醉護理,首先要排除患者喉中的異物頜分泌物,并輕輕拍打患者的背部,使患者盡快排除分泌物,降低分泌物對患者咽喉的刺激[4]。
喉水腫護理:當患者在進行麻醉恢復的過程中,發(fā)生喉水腫癥狀時,醫(yī)護人員應當及時調整患者呼吸插管的為主,以防患者的呼吸插管手段扭曲、崖壁,導致患者誤吸濕化以后的氧氣,從而導致患者發(fā)生喉水腫,另外,如果癥狀較為嚴重的話,可以采用腎上腺素,藥劑用量不超過0.5 mg,并采用4 mL的生理鹽水進行稀釋,同時可以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采用的藥劑為地塞米松,藥劑用量不超過10 mL,用藥方式為靜脈注射法[5]。
呼吸護理;當患者在進行麻醉恢復的過程中,發(fā)生呼吸困難或者呼吸異常的情況時,需要對患者進行吸氧護理,必要時對患者進行藥物護理。
肺誤吸護理:全麻后蘇醒的患者因為缺氧刺激的作用下,可能出現(xiàn)嘔吐等情況,麻醉藥物或是手術創(chuàng)口會出現(xiàn)疼痛,患者胃腸道的蠕動明顯減弱,胃部會積存大量的輸液液體,術后2 h內患者最容易出現(xiàn)嘔吐,且嘔吐量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次麻醉護理的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應當時刻針對患者的生命各項指標進行監(jiān)控,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就要進行及時的處理,并對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必要時要通知主治醫(yī)生進行急救治療。
1.3 ?評定標準
該次研究中,主要對比兩種護理方法的護理效果、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以及搶救成功率。其中,護理效果的評判標準為:顯效:患者的呼吸恢復正常、嘔吐癥狀得到有效控制、精神恢復正常;有效:呼吸恢復正常、嘔吐癥狀基本得到恢復、精神基本恢復正常;無效:上述癥狀無明顯改善。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用[n(%)]表示護理效率、滿意度和成功搶救率,組間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率
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通過麻醉恢復室中的麻醉護理以后,總的護理效率為100.00%(39/39),對比組患者的通過常規(guī)的護理以后,總的護理效率為66.67%(26/3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082,P=0.004,P<0.05),其具體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2.2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麻醉恢復室中的麻醉護理以后,滿意度為100.00%(39/39),對比組患者的通過常規(guī)的護理以后,滿意度為64.10%(25/39)(χ2=8.082,P=0.021)。
2.3 ?對比兩組患者的成功搶救率
在該次研究中,患者在麻醉恢復室中接受治療的時候,主要發(fā)生的癥狀有舌后墜、喉痙攣、呼吸困難、喉水腫,通過進行麻醉護理以后,觀察組患者全部恢復正常,其成功搶救率為100.00%,對比組患者部分恢復正常,其成功搶救率為71.7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其具體數(shù)據(jù)如表2所示。
因此,觀察組患者通過麻醉護理以后,其護理效果、滿意度以及搶救成功率均要高于對比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一般來說,患者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麻醉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手術方式選擇相應麻醉方式,其中,對于進行全身麻醉的患者來說,相比于其他患者更需要進行術后的麻醉恢復,尤其是對于全身麻醉的患者來說,在麻醉恢復室中進行恢復的過程中,可能會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特別是對患者拔除氣管的過程中,可能會引起患者呼吸異常和呼吸困難等并發(fā)癥,其主要原因是誤吸,另外當患者發(fā)生喉痙攣、喉水腫時候,也會導致患者的上呼吸道發(fā)生梗阻現(xiàn)象[6]。因此,對于在麻醉恢復室中通過全身麻醉以后發(fā)生呼吸異常的患者進行相應的麻醉護理是非常重要的。
早在鄭群燕[7]研究中指出,在有效護理干預的作用下,可促使該部分患者臨床搶救成功率在90%以上,該次研究中搶救成功率為100.00%,與其研究基本相符。同時,在治療總有效率上,洪艷等[8]報道在護理干預的作用下,可提升整體治療有效率在95%,而該次為100.00%,數(shù)據(jù)無較大差異,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針對在麻醉恢復室中通過全身麻醉以后發(fā)生呼吸異常的患者進行相應的麻醉護理以后,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復力,還能使患者的并發(fā)癥得到有效的降低,有效解決患者呼吸困難等癥狀,使患者能夠平穩(wěn)的渡過麻醉恢復期,因此,該護理方法在臨床醫(yī)學的護理中值得推廣和應用,進一步提升臨床對該部分患者的護理效果,間接達到幫助患者盡快恢復的目的,可長期采用,提升護理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李健.護理干預對全身麻醉術后呼吸循環(huán)異常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34):284-285.
[2] ?謝月梅.全身麻醉術后患者呼吸異常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21):187-189.
[3] ?陳端.麻醉恢復室中全身麻醉術后呼吸異常的臨床護理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21(15):1881-1882.
[4] ?盧麗濱,陳窈麗,馮宇峰.護理干預對全身麻醉術后呼吸循環(huán)異常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25):57-58.
[5] ?薛晶.護理干預對全身麻醉術后呼吸循環(huán)異常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2):242-243.
[6] ?吳丹.麻醉恢復室中全身麻醉術后呼吸異常患者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3,4(22):60-61.
[7] ?鄭群燕.麻醉恢復室中全身麻醉術后呼吸異?;颊叩淖o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28(11):50-51.
[8] ?洪艷,章倩婧,葉素娟.支撐喉鏡手術后麻醉復蘇期呼吸道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J].健康之路, 2017,45(4):12.
(收稿日期: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