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翻開小學語文教材,便可以發(fā)現(xiàn)古詩是必不可少的學習重要內(nèi)容。這些古詩多是千古傳誦的名家、名篇,不但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古詩不但是漢語言文字的典范和精華,而且更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作為教師,應該抓住古詩這一教學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引導學生從中獲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如何使古詩教學貼近學生,能真正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吸收和積累,我進行了有關古詩教學的探索。
一.賞內(nèi)容
詩的內(nèi)容高度濃縮,內(nèi)涵極其豐富,有的古詩比較難懂,即便明白了詩的意思,進入詩的意境也很難。如果只要求他們死記硬背,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時間久了,他們就會對古詩失去興趣。運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能夠拉近古詩與生活的距離,可以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使他們易于朗讀,樂于背誦。
1.音樂伴讀:有時古詩的意境,確實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何把學生帶進了一個動人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通過想象達到了“觸景生情”的效果呢?在聲情并茂地范讀時,適當?shù)嘏渖弦魳罚鶗饘W生的共鳴,也更容易融入詩的意境。比如,在《出塞》等送別詩中,配上《送別》、《知音》等輕音樂。
2.繪畫引讀:有些古詩,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小學生喜歡畫畫,尤其喜歡“創(chuàng)作畫”?;谶@個特點,在學習古詩的時候,可以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設法將“詩”與“畫”結(jié)合起來——詩配畫,畫填詩。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對詩的內(nèi)容的理解,可以增進豐富的想象,畫一幅或幾幅圖畫,來表現(xiàn)詩的內(nèi)容和意境。例如學習《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時,可一邊吟詠,一邊引導學生在黑板上依次畫出稀疏的竹籬、悠遠的小路、如傘的綠樹、翩翩起舞的蝴蝶、金黃的菜花。賞析圖畫時,不少學生發(fā)現(xiàn)在那個捕捉蝴蝶的兒童,身在金色菜花海洋的里,很難找到那只美麗的蝴蝶,從而,更好的理解了“飛入菜花無處尋”。把繪畫引入古詩教學,將會大大提高學生興趣,事半功倍。
3.唱讀:優(yōu)美的曲調(diào)能創(chuàng)造特定的情景,把學生帶進一種特殊的藝術氛圍中,幫助學生加強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著名曲作家谷建芬老師的《新學堂歌》,止2017年,已為古詩詞譜曲50首,旋律清新,極具韻味與意境。有的古詩已有譜曲,要注意下載,在課堂上運用,和同學們一起反復學唱,學生不但很快就會把古詩背誦下來,而且會興致勃勃、印象深刻。
4.賽讀:小學生求知欲強,喜歡競爭,比賽是一種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了及時掌握同學們的背誦情況,并鞏固學過的古詩,進行比賽。如:古詩接龍游戲,抽簽背誦,看誰背得多等活動。并及時給予過程性評價。
二.悟詩情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為主觀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觀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師在古詩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入其“境”,才能使學生“悟其神”,會其“意”,領悟古詩的意境美。
在教學中不必過分強調(diào)教學的技術和精準化,那樣會抑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破壞了古詩的整體美感。
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學生領會詩人的感情,進而領悟詩的意境美。具體來說,主要應做到以下二點:
1.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動之以情,使學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響,使他們一同進入或歡欣或傷感的情態(tài)。這就要求教師講課的語言、表情、動作等富于感情,緊如詩眼,帶領學生從讀中去悟詩情。
2.教師應根據(jù)每首詩的不同特點,既要從一首詩的整體上去把握詩的感情,又要體會詩中某些詞句的感情色彩。如《題西林壁》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兩句詩含義深刻,很富有哲理性,難以講清。教學時,可出示幾張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廬山風景圖片,于是,廬山雄偉、奇異、多姿的景色從正面看、從遠處看、從側(cè)面看、從近處看,廬山呈現(xiàn)出各種不同姿態(tài)和魅力都一一展現(xiàn)在孩子面前,再通過出示問題“為什么作者會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引導小朋友反復讀古詩,大部分的孩子一下子就會抓住古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三.重配合
教師還應注意古詩教學中誦讀方式的多樣化,教師應該做到引導小學生誦讀。在小學生誦讀經(jīng)典詩文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教學要求和詩文的寫作特點,在關鍵性的地方提示一下,引導學生朗讀。對一些特殊的、說明問題有承接性和層次性的句、段,通過引讀,能直接抒發(fā)作者與讀者的真實情感。引讀要求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根據(jù)教師的提綱挈領,經(jīng)過思考理解,收到口誦心傳的朗讀效果。
四.重備課
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提高自己,要提高自身的古詩詞審美能力,外塑形象,內(nèi)強素質(zhì)。經(jīng)典詩詞,除語言藝術外,還包含其它的藝術因素,如果教師自身缺乏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很難領會到詩作者對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生發(fā)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也就很難使學生感受到這一點。
(作者單位:甘肅省通渭縣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