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鷹
摘 要:語感是對語言文字的感知體會,敏銳的語感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條件,也是構成一個人語文素質的核心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支點和重點,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情境。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調動學生廣泛地參與閱讀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加強閱讀語感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感;興趣;想象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2-01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2.082
當前的語文教學強調要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為目標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fā)展,這就意味在語文教學中要知識與能力并重,切實提升學生們的綜合能力。而在語文學習中,語感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從內涵上來看,語感是指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在語文學習中語感的重要性,我國著名語文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認為:“語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礎?!眳问逑嫦壬苍浾f過:“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睂W生語文閱讀語感的強弱對語文學習的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但是,從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實來看,部分教師還在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說和寫之上,還是主要為學生做對題做準備。實際上語文學科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語感在學生們語文素養(yǎng)上的提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語感是一種隱性技能,是需要采取科學的策略加以引導和培養(yǎng)的。這就需要廣大語文教師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和語文學科的特點來針對性地開展。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閱讀教學中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呢?下面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體會。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語感的過程中,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曾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語文學習本身呈現(xiàn)它的效果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一定的閱讀量作為積累的。語感本身是需要在長期規(guī)范的語言運用和語言訓練中養(yǎng)成的一種帶有濃重經驗色彩的比較直接、迅速的感悟,是一種領會語言文字的能力,有時候就是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感覺或者直覺,才能夠形成語言直覺。
廣泛的閱讀是語言經驗和知識積累的重要途徑。大量的事實表明:語感較強的學生往往是平常愛讀書、閱讀量大的學生,他們往往比一般學生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要強。在廣泛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拓展學生閱讀范圍、增加知識貯備,為知識向語言能力轉變提供重要的保障,這樣就慢慢地會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直覺。
在語文閱讀中,為了真正在閱讀中讀出文章的內涵以及字里行間的深意,我們總是強調要學會“咬文嚼字”,這一過程是推敲品析的過程,也是學生們品味和體會語言的過程,是訓練學生語感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此,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這樣強調推敲品析在培養(yǎng)學生語感能力上的重要性,他說:“不了解一個字,一個詞的意義和情味,單靠查字典是不夠的,必須引導學生推敲、揣摩、細細品味。這樣,學生對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睆闹形覀兛梢钥闯稣Z感訓練的關鍵是“了解一個字,一個詞的意義和情味”,并通過文字這座橋梁使學生們能夠理解、領會作者的意圖,這樣學生們在品味中才能夠逐漸使情契合,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感能力,這樣在教師組織的閱讀教學中才能夠使其成為“學生、作品、編者和教師之間的平等對話”。同時,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所感所悟,對于語文的理解也會越來越深刻,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們之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
朗讀與背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背誦是熟讀的結果,也是誦讀遍數的積累。學生對課文每讀一遍,都是一個感知的過程。第一遍讀沒有理解或理解不深的地方,再讀會加深理解,一遍會比一遍有更深刻更準確的理解。在反復誦讀中,既有誦讀者感情的投入,又促進誦讀者邊讀邊想。因此,隨著誦讀遍數的增加,誦讀者的理解體悟也在層層加深。有壓力就有動力,人腦也是用進廢退的,熟讀、背誦利于大腦功能的提升,記憶力、理解力都得到提高,大腦變得更靈活?!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這話一點不假,它揭示了學習語文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和捷徑。通過熟讀與背誦,還能夠增強學生語感,規(guī)范學生語言表達,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強調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必須要重視學以致用的環(huán)節(jié)。據此,在日常教學中,要在引導學生閱讀和感悟的過程中,注意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夠真正看出學生在語文語感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在學生們日常語文學習中來進行訓練,例如,在和學生們學習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節(jié)內容后,可以引導學生們結合所學以及日常生活自己在這方面的感受或者經歷,在這首詩的基礎上改寫一篇記敘文,這樣不僅僅能夠深化學生們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感悟,也能夠使學生們在親自的實踐中來訓練自己的語感,從而全方位提升學生們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這與當前新一輪課程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要求是非常契合的。
總之,語感是語文知識、生活經驗、思維成果的積累,是學生們語文素養(yǎng)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學生語文能力的體現(xiàn)。從現(xiàn)實來看,對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采取適當的方法對學生進行不間斷的訓練。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讓學生自主感知、體味、領會和揣摩,使其語言的靈敏度和頓悟力不斷增強,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 金乃茹,趙慶華,劉伽娜.論語文教育對人格養(yǎng)成教育的滲透[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25(6).
[2] ? ?葉根水.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激活”[J].作文教學研究,2005(4).
[3] ? ?陳海玲.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J].新課程(小學),2011(12).
[4] ? ?桂愛明.培養(yǎng)中學生語感之“五步曲”[J].考試周刊,20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