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萍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幼兒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學前的教育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已經(jīng)存在,發(fā)展至今,其教育模式在不斷發(fā)生變化,與之前相比雖已進步不少,但由于小學入學年齡的不統(tǒng)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制度不穩(wěn)定、幼師的教育水平較低等因素的存在,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出現(xiàn),教育模式仍存在著許多不足。我們應在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其原因進行解決,使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路徑更為合理。
關(guān)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合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1-01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114
美國的心理學家鮑里斯·塞德茲曾說過:“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小時便形成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就好比陶瓷器的原料黏土,外面給予它什么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么樣的雛形。”幼兒教育是教育的開端,古人云: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也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對學前教育都有著很高的重視度,為了適應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的要求,當代的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關(guān)注度比以往更高,對孩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緊抓幼兒時期的教育雖然是正確的,但不能偏離其軌道,過早地讓孩子接受教育,對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起到相反的效果。
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在當今的教育領(lǐng)域存在已久,曾經(jīng)雖多次對其進行解決,但都未徹底解決,本文將通過分析幼兒教育小學化存在原因,提出合理的解決路徑。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存在的因素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存在是涉及社會、學校、家長等多方面的原因,同時也存在著極大的歷史遺留因素。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學前教育領(lǐng)域?qū)πW化的表現(xiàn)有著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例如教學內(nèi)容和小學基本一樣;教學方法和小學低年級基本相同;管理方式和小學也基本一致。這種觀點被許多人認可,在教育領(lǐng)域也在不斷沿襲,幼兒教育小學化缺少科學理論。
第一,當下的幼小銜接存在不合理的現(xiàn)象,促進了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存在。有不少地區(qū)將幼兒的教育分成三年,分別稱為小班、中班和大班。兒童需要三年的時間來完成學前的教育,本來一年的課程分成三年來完成,無形中便會增加小學中的課程,為幼兒教育小學化提供了機會。另外,幼兒教師帶班存在著來回循環(huán)的習慣,帶完大班的教師會從頭開始帶領(lǐng)小班的學習,講課的方式也會有所小學化。隨著國際化的進展,不少幼前教育實行雙語教育,然而正式學習英語被放在小學三年級的課程之中。
第二,小學入學年齡的差異為小學化提供了人員基礎(chǔ)。國內(nèi)外研究學者針對“兒童應在何時就讀小學”這一問題達到了基本一致的觀點:當兒童的心智達到小學的要求時便可就讀小學的課程。國外的兒童規(guī)定在6周時開始小學階段的學習。我國的幼兒教育存在一定政治色彩,兒童的小學入學年齡在不斷更改,二十世紀之前規(guī)定為8歲7周,后來部分地區(qū)改為7歲6周便可進入小學階段學習。但由于我國人口較多且分布不平衡,人員少的地方規(guī)定6歲5周的兒童便可入小學。過早的入讀小學使得本來該接受幼兒教育的兒童進入了小學的學習。
第三,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以及攀比心理過高。古往今來諸位家長都有著“望兒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科技進步的同時,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的精力也越來越多,促使孩子不斷地學習有關(guān)字和數(shù)的知識,這已超越了小學該有的課程。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優(yōu)秀,甚至有的家長讓孩子學習英文歌曲以此來培養(yǎng)孩子的英文天賦,這些都會促使幼兒教育小學化風氣的生成。每一個孩子都有專屬于自己的成長方式,家長一味地將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孩子,會讓他們失去自己真正的興趣,失去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
第四,中國傳統(tǒng)的考試思想根深蒂固。中國的教育至今未擺脫應試教育的弊端,以考試成績高低來論成敗、論英雄,不少幼兒園存在若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孩子將會獲得一朵小紅花作為獎勵的現(xiàn)象,激發(fā)孩子們之間的競爭。與此同時,不少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使孩子提前進入小學知識的學習,促進了小學化的進程。
二、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合理建議
第一,國家應建立完善的教育體系,針對現(xiàn)在社會存在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頒布相關(guān)的規(guī)定,推動幼兒教育的健康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需要依靠法律的力量來改變。幼兒園和家長也應積極配合政府的工作,一起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幼兒教育氛圍。家長擁有監(jiān)督權(quán),可以監(jiān)督幼兒園,幼兒園應定時向家長展示近期的教學活動,以便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園內(nèi)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家長可不定時參觀幼兒園,及時上報其存在的問題,促進其及時糾正,形成三方共同監(jiān)督的局面。
第二,提高幼兒園的師資力量,從而解決幼小銜接的問題。幼兒園應不定期組織幼師去往各地較為先進的學校進行學習與交流,幼師應抓住機會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力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同時幼兒園應改變以往循環(huán)的帶班模式,變?yōu)楣潭ǖ膸О嗄J?,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幼兒教育小學化程度,也可以從小鍛煉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第三,提高家長的思想意識。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引導作用。所以,教師在做好教育的同時,也應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讓他們在為孩子著想的同時意識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嚴重性,從一定程度上減輕孩子的負擔。家長和老師都要尊重孩子,不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給予科學文化教育的同時要培養(yǎng)和塑造孩子的獨立人格。
第四,轉(zhuǎn)變以考試成績論英雄的思想,考試只是檢驗學習成果好壞的一種方式,并不是展示一個人全部才能最好的方式,幼兒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啟蒙教育,它的教學模式直接影響著這個人今后的學習思想和對某些事物的認知。
三、結(jié)語
治理幼兒教育小學化是當下十分重要的任務,是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使他們在童年時期得到該有的樂趣,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美好的童年,這也有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治理幼兒教育小學化需要國家、學校、教師和家長各方面共同的努力,為改善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出一份力,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
參考文獻:
[1] 黃永馨.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值得注意[J]. 瞭望, 1987(33).
[2] 朱家雄.幼兒園教育:理論的錯讀、誤用與實踐的糾結(jié)、無奈(五)[J].幼兒教育,2013(8).
[3] 朱家雄.當今我國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政策導向(六)[J].幼兒教育,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