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土昌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時,教師要引入嶄新教學理念,智慧處理教學實際問題,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構建品德與社會活力課堂。在實際操作中,教師要注意對教材學習資源進行科學整合,以激活學生學習熱情;對教學突進展開多元優(yōu)化,以提升學生學習品質;對教學活動進行多元升級,以促進學生心智成長。
一、科學整合教材資源,激活學生學習思維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生活有最為密切的關聯(lián),教師在解讀教材時,要從學生生活基礎實際出發(fā),找準學生學習思維啟動點,盡快實現(xiàn)教材文本和學生生本的思維對接,形成重要的課堂教學成長力。小學生思想活躍,但穩(wěn)定性不足,教師要做好深入細致的學情調查,根據學生心理實際展開課程資源整合和優(yōu)化,以提升教材學習的匹配性。教材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還應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多種研討,調整教材順序和設計角度,對教材內容進行一定取舍。這些都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此外,校本課程資源也是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重要補充。教師要有校本課程資源意識,對校本課程資源展開合理整合,精選適合度更高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為高效的學習環(huán)境。每一個地區(qū)都可能發(fā)生一些社會性事件,這些焦點熱點問題往往是重要教材資源內容。教師要從不同維度展開教學資源整合行動,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在利用校本課程資源時,教師還可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以更為直觀的展示,喚醒學生學習思維,讓學生產生親近感、真實感,這樣也能夠提升校本課程資源利用效率。
例如,教學《誠信是金》一課時,筆者講述了自己經歷的一件事:“前天,我讓周寧同學放學后到辦公室門外等我,我要給他布置一個特別任務??晌覅s把這事給忘記了,放學很久了,我還在辦公室忙東忙西。這時,有一位老師發(fā)現(xiàn)有個學生還在‘罰站,就詢問我是怎么回事。我才忽然想起,周寧還在門外站著。我急忙叫過周寧,對他道歉。大家評價一下,老師的行為算不算不講誠信呢?”學生開始了熱議。最后筆者針對學生意見給出自己的評價:老師主觀上沒有失信,但行為客觀上卻是失信了。不管是不是故意,這樣的行為都應該算是不夠誠信。這個案例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容易有代入感。同時通過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從多角度理解了“誠信”的內涵,有效激活學生學習思維。
二、多元優(yōu)化教學途徑,提升學生學習品質
基于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特殊性,教師要注意優(yōu)化教學引導方式,盡量減少教師課堂講解時間,多給學生實際思考機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在教法運用時,生動講述、故事引導、案例列舉、課堂演繹等都屬于教學引導方式優(yōu)化活動。此外,教師不妨增加媒體展示手段,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視頻、動畫、文字信息,以聲、光、電形式沖擊學生視覺和聽覺,給學生以更豐富的感知觸動。
另一方面,新課改大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追求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模式,特別是合作學習,已經成為所有學科所有課程應用頻率最高的教法。但若無論什么問題,都讓學生小組討論一番,那這樣的合作學習往往是形式大于內容,會導致合作學習效率降低,學生應付現(xiàn)象嚴重。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合作學習形式進行多重改進,并根據教學實踐需要展開精心選擇,以提升課堂應用效果。
在學習《我們的班隊干部選舉》相關內容時,筆者就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大討論活動。筆者先讓每位同學都寫一份“假如我當班干部”的競選宣言,在小組內宣讀,交流自己對競選班干部的看法。然后每個小組推選一個代表,在班級內發(fā)表他們的“競選宣言”,最后全班評出最佳“競選者”?;顒娱_始后,大家都積極行動起來:小組組長負責成員評選,推選出小組代表;小組代表參與班級競選時,教師作為主持,對競選活動展開統(tǒng)一調度;教師組織學生評委,依據賦分標準,評選出班級最佳“競選者”。整個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學生參與秩序良好。這樣的競選活動,給每位學生都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讓其實現(xiàn)了心理歷練,更升級了合作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學習品質。
三、巧妙設置活動形式,促進學生心智成長
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加大課程實踐活動的參與力度。小學生對實踐活動有特殊熱忱,教師要注意抓住這個心理,對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科學設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學習認識。不同的教學內容決定不同實踐活動的形式,教師要有敏銳洞察力,及時發(fā)現(xiàn)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件,將社會現(xiàn)實情境展示到課堂中來,以幫助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對相關實踐活動展開主動探索。而在活動形式設計時,也要充分關注學生年齡認知特點,配置適合度更高的活動內容,以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
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思想成長規(guī)律。學生品德成熟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螺旋式上升,是學生品德成長的基本形式。而且學生學習認知存在個體差異,即使是同一個班級,學生學力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悟性等因素都存在差距,其學習效果自然也表現(xiàn)出較大差距。教師要有分層教學意識,在教學活動設計時,給出層次性,以滿足不同群體學生的學習需要。
根據上述思路,在進行《我是參與者》課教學時,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征集班級管理“金點子”的活動。筆者先是進行課前發(fā)動,讓學生觀察班級有哪些管理漏洞,出現(xiàn)了哪些異常情況,思考應該利用怎樣的方法解決最為有效。然后組織學生進行“金點子”展示活動。學生踴躍參與。有學生說:“我最近發(fā)現(xiàn),下課后很多同學都在那吃零食,教室內衛(wèi)生狀況下降。因為老師和班干部都沒有重視這個問題,導致情況越來越嚴重?!彼o出的“金點子”是:組織一支監(jiān)督小組,不良行為一經發(fā)現(xiàn),立刻給予公開曝光,并責令行為人做一天值日。筆者發(fā)動學生對這個“金點子”進行評價,大多數學生都持贊同態(tài)度。這個征詢班級管理“金點子”的活動,符合學生學習訴求和學力基礎,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得學習感知效果顯著,也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心智成長。
品德來源于社會生活,與學生有密切關聯(lián),教師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利用巧妙設計,切準學生學習脈搏,啟動學生學習智慧,以激活整個品德與社會課堂。以智啟智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意識,教師利用巧妙的藝術性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學習環(huán)境,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自然能夠贏得課堂教學主動權,課堂教學也會更加有效,品德與社會課堂也能充滿活力,煥發(fā)生機。
(作者單位:福建省連城縣羅坊中心小學責任編輯:莊嚴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