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錦飄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這兩方面必須連貫起來。也就是說,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知識必須成為習慣。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fā)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到能夠‘行的地步,才算具有這種生活的能力?!比~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學語文,不僅是得到語文的知識,還要學會運用這些知識,要把運用知識變成一種習慣,才能具備生活的能力。也就是告訴我們,要學語文,用語文。
就閱讀教學而言,學用結合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和表達能力。但是,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特別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讓運用語文成為一種習慣,這樣才能真正變成語文的能力。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闡述閱讀教學如何做到學用結合。
一、學策略,用策略
當前的閱讀教學相比課改之初有了很大進步,從注重理解內容到關注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學目標更清晰。但是,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特別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策略意識,讓學生學會運用閱讀策略閱讀其他文章,在這一點上,還做得遠遠不夠。
例如,我們在教學一篇課文時,課堂上教會了學生預測和推論的策略,但往往僅此而已,學生過后又忘記了,等于沒有學,仍不會運用。面對這種情況怎么辦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運用剛學的策略讀別的文章。教師可以嘗試進行群文閱讀,找?guī)灼愃频奈恼?,以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
在教學《去年的樹》一課時,我讓學生先預測“這篇課文是關于什么的童話”,大部分學生都說是關于友情的。于是,我讓學生把證據找出來,看看是不是跟他們預測的一樣。學生通過閱讀,找到了相關的證據,證明該童話寫的是鳥兒和樹的友情。但是,是否還存在其他主題呢?學生通過思考,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還是關于諾言的,還有關于愛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預測和推論的閱讀策略,思維得到了訓練。
學完這篇童話以后,我又找了三篇童話讓學生閱讀,分別是《白蝴蝶》《紅蠟燭》《蝸牛的悲哀》。我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預測、求證和推論的閱讀策略來閱讀。如在讀《白蝴蝶》時,大部分學生都預測說這篇童話寫了白蝴蝶和紅氣球的友情,證據是無論紅氣球走到哪里,白蝴蝶都跟到哪里,直到紅氣球最后消失,從而推論本篇童話寫的是白蝴蝶和紅氣球之間的友情?!都t蠟燭》這篇童話主題比較難預測,有的學生說寫了動物們的膽小,有的說寫了動物們的勇敢,有的說寫了動物們的可愛……說膽小是因為每個動物都不敢去點蠟燭,說勇敢是因為野豬勇敢地點著了火,說可愛是因為這些動物的表現(xiàn)很可笑,就像沒見過世面。還有個學生說,這些動物生活在它們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生活,像人一樣,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不管學生預測得對不對,都沒有關系,關鍵是他們掌握了這種閱讀策略。又如,《蝸牛的悲哀》這篇文章,有的學生預測寫的是每個人都有悲哀,有的學生預測寫的是告訴我們如何化解悲哀。
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教學生學策略、用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策略意識,這正是學用結合的表現(xiàn)。
當然,閱讀的策略還有很多,這里不再一一列舉??傊?,我們要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閱讀策略,并讓學生學以致用。
二、學方法,用方法
閱讀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精讀、略讀、瀏覽、默讀、摘錄、批注讀等。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得法,要學以致用。以下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如何運用。
一是朗讀方法的指導和運用。如《桂林山水》的教學,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把握這篇課文的情感,讓學生做到有感情朗讀。每篇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是不同的,《桂林山水》主要表達了對桂林山和水的贊美之情。因此,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選擇好訓練的“點”,要細讀文本,尋求朗讀的最佳方法,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講求一個“精”字。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時,要抓住課文的重點、難點詞句或者一些重要的段落,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像《桂林山水》一文,文中寫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都用了比喻和排比手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讀好這些排比句,讓學生在朗讀時目標更加明確,品悟起來也更加充分。當學生掌握了朗讀方法以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行運用這些朗讀方法去讀別的課文,爭取做到有感情朗讀。
二是瀏覽方法的指導和運用。瀏覽也就是讓學生快速地默讀。但是,只是快速讀還不夠,還要教給學生邊讀邊提取信息的方法。特別對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加強這方面的指導訓練,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閱讀更多文章。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分別找出表達父親和母親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進行體會。
三是批注式閱讀方法的指導。所謂批注是指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所產生的感悟、疑問、共鳴、情感等及時記錄或注解。批注的內容一般在文本的空白處,在空間位置上緊貼文本內容,以便后期參照閱讀。我們既要教給學生這種方法,也要讓學生經常邊閱讀邊批注,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都要養(yǎng)成做批注的習慣。
閱讀的方法還有很多,這里不再一一贅述。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并且加強指導,讓學生學會運用,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學語言,用語言
好的語文課應讓學生得意、得言、得法、得能。其中,得言是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在閱讀教學中,要把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整合起來,讓學生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
1.在品味精妙詞語中,學習詞語的運用
學生學習語言,是從字詞開始的。學習詞語的運用是學習語言的基礎。學習詞語首先要理解詞語的意思,并且知道該詞語在具體語境中怎樣運用。如《畫楊桃》一課中有一個詞語“和顏悅色”,要理解這個詞語,教師可以做出一些表情,讓學生判斷什么樣的表情就是和顏悅色;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這個詞語的近義詞——和藹可親;最后,再讓學生練習運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學生運用詞語造句,不僅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還學會了運用,真正做到了學用結合。
2.活學活用,學習特殊句式的表達
有一些課文中的句式是比較特殊的,我們可以教會學生這些特殊句式的運用。如《楊氏之子》一課中有這樣一個句子:“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睂W了這個句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練習表達,如果把“孔”換成“黃”,應該怎樣回答。有的學生可能會說“未聞黃鶯是夫子家禽”“未聞黃枇是夫子家果”“未聞黃鱔是夫子家魚”等等。在這樣的學練結合中,學生活學活用,學會了特殊句式的表達。
3.發(fā)揮想象,提高語言的活用能力
以《荷花》一課的教學為例。在這一課中,有兩個句子是這樣的:“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讀完這兩句話以后,教師可以跟學生分析:“很明顯,這是作者的想象,那么,除了想到蜻蜓和小魚外,作者還可能想到什么呢?請同學們照例子,發(fā)揮你的想象,說一個類似的句子?!睂W生討論以后,答案可多了。有的說:“蝴蝶飛過來,與我一起舞蹈?!庇械恼f:“蜜蜂飛過來,告訴我一路的美景。”有的說:“青蛙跳過來,呱呱地訴說夏天的生活?!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教師就是在引導學生進行言語的實踐,進行言語的表達訓練,通過這樣的訓練提高了學生活用語言的能力。
4.說出想法,提高語言的活用能力
課文中,有很多細節(jié)是省略的,如人物可能會說的話或是人物內心的想法,文中并沒有詳寫。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樣的留白,讓學生具體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想一想人物在具體的語境中會怎么說,怎么想。如課文《七顆鉆石》中寫到有一位過路人找小女孩討水喝。當時,小女孩會怎么想、怎么說,文中并沒有寫出來。于是,我抓住機會讓學生練習說話。學生經過思考,有的說:“她可能會很矛盾,心里有些不愿意?!痹诮虒W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小女孩的性格(她是一個特別善良、有愛心的人)角度去思考她可能會怎么想,會對老人怎么說,這樣,學生說話就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課堂上,有的學生說:“她可能會想,這位老人家年紀這么大,他肯定比我還要渴,我應該尊老愛幼,讓他先喝?!庇械膶W生說:“她可能會說,老人家,您喝吧?!边@樣的學用結合,課堂有了精彩生成,學生學會了表達運用。
5.在仿寫中學習語言,活學活用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文中的典型語段,解構文本言語形式,指導學生進行模仿表達。將閱讀與運用結合起來,能讓學生活學活用,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中,有一個描寫魚的段落,非常典型。這一段是采用總分結構和排比句式來寫的。我們可以讓學生學習、模仿、運用。學習這一段以后,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仿寫訓練:“請大家模仿寫魚的語段,用總分結構和排比句式寫寫西沙群島珊瑚(或貝殼,或鳥)的多?!蓖ㄟ^創(chuàng)設表達語境,巧妙地利用文本內部資源進行語段的讀寫訓練,學生學會了寫事物時如何運用總分結構和排比句式,真正“得言”。
為了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我們需要做到學用結合,讓閱讀教學走向深度的境界。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南城陽光第四小學)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