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
半數(shù)球隊出局,告別世界杯而去。對中國人來說,世界杯足球賽仍是一個夢中之痛。實現(xiàn)足球夢,先要變痛為樂,在情感上融入足球運動,跟全世界億萬大眾一樣,以觀賞各路球星奉獻技藝為快,以不同民族性格和文化交輝為傲,以綠茵場上展現(xiàn)出集體主義、大智大勇為楷模。如此,才能從64場角逐中品出無盡魅力。
人類社會文化發(fā)展進步,沒有比足球更能體現(xiàn)這一理念的載體,沒有比世界杯賽更能集中顯示這一精神的形式。中國足球還落后,圓夢之路還很長。民族的夢中之痛多為貧窮、羸弱,洗刷屈辱印記的動力源自民眾對富強幸福的渴望。世界杯賽場上幾塊中文廣告牌固然醒目,說明中國已經(jīng)富起來,但強起來了嗎?幾萬球迷遠足異國喝彩也算捧場了,但世界杯要問“中國真的來了嗎”,又當如何作答?
中國人是否真心喜愛足球,相信足球能夠滿足快樂、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重物質輕文化,重名次輕精神,種種表現(xiàn)證明還不大理解足球運動的本質,不大明白世界杯是做什么用的舞臺。于是,借現(xiàn)代通信手段之便,以編段子為樂,對踢球的同胞極盡嘲諷挖苦之能事。在世界杯賽場,筆者從沒見過哪支隊伍被看臺上的同胞這樣起哄,在世界杯場外,也從沒聽過哪國的媒體對自己的代表隊這樣吐槽。
世界之大,體育之博,絕非4年一屆世界杯足球賽所能覆蓋。競技水準以某一項運動衡量,未免以偏概全,但開掘體育之精神,足球早已跨出國界、信仰、種族,成為舉世共享的文化盛會。沒有踢得一張“入場券”,深感汗顏的不只是好不容易找出的十幾個球員,身后的億萬之眾難道都甘做局外看客?此刻,中國女排正在世界聯(lián)賽中主場奮戰(zhàn),媒體既無精力也沒興趣傳遞她們的信息。中國飛人百米跑出9秒91的神奇紀錄,也占不到頭條。全球每天有無數(shù)各類賽事如常進行,不具有足球世界杯這樣的影響力,就不能怪捧場的人們偏心。
再過4年,一個又一個4年,中國足球肯定不是這副樣子。到那時,實現(xiàn)圓夢的中國足球和十幾億國人站在一起,大聲告訴世界杯:“中國來了!”▲
(作者是人民日報社高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