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開展的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往往進入幾個誤區(qū);本文試著從課內知識、價值觀、情感、能力等層面來談論拓展遷移。
關鍵詞:語文教學;拓展延伸;誤區(qū);對策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溝通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溝通與生活的聯(lián)系,擴大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提高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從而豐富語文課堂的內涵?!比~圣陶先生也把教材中的課文當成是一個個“例子”。可見,新課改后,拓展延伸成了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語文教學的質量。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抓住什么樣的內容,如何加以拓展,便成為一堂優(yōu)質課的關鍵。
然而,本人在聽一些公開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做得不盡人意,往往進入了幾個誤區(qū)。
誤區(qū)一:拓展目的不強
授課者知道拓展延伸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他們雖緊扣教材內容設計拓展題,但該問題與課文的教學目標毫無關系,導致拓展環(huán)節(jié)成了無效教學,純粹是為了迎合聽課教師的心理,嘩眾取寵。有位教師上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他定的教學目標是①學習作者運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寫作手法。②體會磨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堅強成長的品質??墒窃摻處熢谧詈笤O計了一個這樣的問題:秋天碩果累累,大地豐收,是多么美好。然而在本文中秋天卻彌漫著無限的傷感,其實傷秋并非史鐵生獨有,尤其是中國古代詩詞。請同學們調動知識儲備,說說關于“傷秋”的詞句。看看,問題設計得多好!但與本課確定的兩個教學目標毫無瓜葛,這樣的拓展效果不言而喻。
誤區(qū)二:拓展過度發(fā)揮
曾聽了一教師上老舍名篇《濟南的冬天》,當進行到讓學生閱讀課文,提出質疑時,有一學生問:作者為什么把披雪的矮松比喻成日本看護婦?老師是這樣解釋的:日本看護婦風姿美麗,是全世界最溫柔的女性,已成為日本的一個品牌。解釋到這里,已足以回答學生的問題了,但該教師來了個隨意發(fā)揮:就像印度的奴仆,印奴是印度的品牌。接下來大講特講印奴的來歷、奴性、目前的狀況、在世界的知名度等等,足足講了8分多鐘。請問:“印奴”與《濟南的冬天》有何關系?這種拓展跑開了文本,更偏離了主題,毫無價值。正如于漪所說:“離開文本去過度發(fā)揮,語文課就會打水漂?!边@樣的拓展,除了彰顯教師廣博的知識外,于學生,于教材都無益。作秀之態(tài),昭然可見!
誤區(qū)三:談拓展而色變
有些教師因為把握不準,拓展不好,又害怕評課時的批評,來了個保險、穩(wěn)重的做法,干脆在某節(jié)公開課上閉口不談拓展,縱使教材內容極佳,可以很好地拓展,他自巋然不動,四平八穩(wěn),就教材講課文。比如《紀念白求恩》,如果設計這樣的拓展延伸問題:“課堂討論:白求恩去世好幾十年了,你覺得今天談白求恩精神有現(xiàn)實意義嗎?”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學生談學習本文的感受和知識,自覺接受思想教育,應該是次極好的機會,卻因為教師談拓展色變而白白錯過。本人在感嘆錯失良機的同時,也看出這類教師不敢嘗試創(chuàng)新的膽怯心理,這在語文教學中也是萬萬不可行的。
其實,語文作為母語,這就決定了它的學習資源極度豐富,語文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其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生活就是語文,語文就是生活?!彼砸簿蜎Q定了語文的學習不一定局限于課堂,局限于學校。因此,讓知識向生活延伸,可以接觸更多的、更貼近生活的學習資料。而拓展的廣闊空間就決定了拓展延伸貫穿在課堂的始終。在此,本人就課堂最后幾分鐘的拓展環(huán)節(jié)談一點拙見。
1. 從知識層面拓展
對于學生來說,儲備知識數(shù)量的多少,將直接影響他們判斷力的敏捷與否,思維能力的強弱等。知識儲備越多、越系統(tǒng)、越準確、越牢靠,對提高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越有利。因此教師在課堂知識的基礎上,應有意識地拓展延伸到課外相關的知識上,來充實學生大腦中的儲備容量。
2. 從價值觀層面拓展
語文教學自始至終所關注的,應當首先是人。所以教師要教會掌握語言工具,還要教會學生做人,學習做人的道理,懂得做人的價值。教師有義務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這就免不了教師在拓展延伸中關注正確的價值觀。朱自清的《春》是以審美為目的的,因此價值的滲透可以這樣確立:作者以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贊美春的活力給人以希望和力量。請仿照本文中任意一畫面描繪一幅“故鄉(xiāng)的秋天”。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鄭振鐸的《貓》,可設計拓展題為:學生討論交流,按句式說話:對于
,我想說。通過鼓勵學生說出對文本的認識和理解,培養(yǎng)他們形成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價值觀的滲透目標一旦確立,就要考慮在教學設計中如何滲透,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產生某種程度的心靈效應,以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當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樹立起來,他們的人生中就會少一些無助與哀聲,世界就會多一分和諧。
3. 從情感層面拓展
別林斯基說:“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消融在思想里?!闭Z文教學也應如此。語文教學過程,既是一個“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認知過程,又是一個“陶冶學生情操,引導學生走向正途”的情感過程。因此,教師必須深挖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讓學生能夠通過文字體會作者抒發(fā)的真情實感。這給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又增添了一個渠道。在教學完《散步》一文后,我設計了這一問題:請學生描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最動人的一件事或一個片段。比如一次生日聚會,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個微笑,一杯牛奶……這樣組織學生暢所欲言談論親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家庭生活中的溫馨。《荷葉·母親》一課的拓展題可設計為:這首散文詩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fā)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現(xiàn)對母親的愛。借助這個拓展,讓學生組織語言對母親表露心聲,既是對其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也是對其情感的熏陶。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闭Z文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引導學生去體會情感,品味情感,從而培養(yǎng)出健康而理智的情感之花。
4. 從能力層面拓展
說到底,語文教學的目的是通過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進而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一句話,學習語文,提高能力。形式可以靈活多樣、豐富多彩,課內開展一些小型的活動,諸如課前講故事、課上仿句練習等,通過語文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在課堂最后幾分鐘進行的拓展也是提高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總之,在教學中,對于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語文,就應該拓展更大的空間,從更廣闊的層面上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簡介:羅朝中,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