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華
摘要:小學數學是我國義務教育中的重要課程,幫助激發(fā)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用等多方面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多元化教學進行充分的體現,能夠更好的將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進行深度優(yōu)化,是義務教育的未來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元化教學;教學方式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元化教學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打破了傳統教學弊端的同時,還能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良好的教育,提升了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多元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1.有利于掌握學生心理特征: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能夠更好的幫助教師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在課前要制定良好的教學方案以及擁有充足的知識量,通過將不同的教學方案應用在一課堂中可以及時的發(fā)現學生更喜歡的教學方式,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心理特征,盡快的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
2.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十分單一,課堂氛圍呆板,對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習的影響并不大。通過運用多元化教學的方式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方式上進行轉變,例如在進行圖形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加入相應的動畫和文字,能夠讓學生擁有直觀感受的同時,更好的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對學生的智力開發(fā)有著良好的作用。
二、多元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體現
1.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情景教學法能夠通過形象生動的方式來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情景教學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過在情景教學法運用前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才能夠充分的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便于他們能夠很快的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情景教學法可以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教材內容的展示,再配合教師的語言講述,來達到情境教學目的,然而這種教學方式缺少一定的互動性,教學的有效性不能夠得到充分體現,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的事件相結合,即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很好的活躍課堂氣氛,例如教師可以采取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內容的情景展現,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興趣,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去,在輕松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實現教學目的。
2.合作學習法的應用:合作學習法就是學生之間通過相互配合、合作的方式進行數學內容學習的過程。合作學習法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很快讓學生融入到相互合作的氛圍中,從而更好的實現教學的目的。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只要針對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指導即可,幫助學生解決在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即可,剩下的內容全部由學生們進行完成才能達到真正的效果,例如:在求圓形的面積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效分組,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平均分配,并且在學習中可以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工,也就是分別對圓形的直徑、周長等進行計算,求出各自的對應值后,再進行面積的計算。通過合作學習法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課堂中評價的多元化處理
1.增加評價主體的多元性以及互動性。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和學生是重要參與者,其余評價人共同參與課程教學評價。教師作為教學活動引導者,一方面要對自我展開積極的反省與客觀評價,及時對教學策略進行改善調整;另一方面,要把自己的角色從一個傳統的知識傳授人轉換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學生充分發(fā)動思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其余評價人通過對教學活動的理解以及與教學活動中的師生的充分交流根據科學的價值觀作出準確、公正的評價結論,并與之共同促進教學活動的改進。
2.豐富評價途徑,廣泛吸收建議。小學數學對學生的評價考核通常是以試卷測驗為主要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考核形式于目前我國教育現狀以及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這種考核形式已與日漸進步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所不符了。相應地,小學課程評價要不斷豐富評價途徑,以不同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科學的鑒別。通過多種途徑,廣泛吸收對教學活動的建議,完善教學活動,全面挖掘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興趣。
3.評價內容多元化。課程評價的對象需要涉及到教學活動中的四個基本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huán)境。教學活動不僅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知識的施受過程,所以對于課程的評價也不能僅是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還要考慮諸多綜合因素。課程評價的內容既要針對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以及學生在知識技能上的把握,還要注重學生數學學習上的參與程度與情感體驗,以保障評價結果的綜合性和科學性。
四、多元化生活式教學法,使學生明確數學的應用價值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在進行教材內容的教學時要注重將其與學生的真實生活緊密聯系,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并非只是枯燥抽象的符號世界,而是具有現實的學習意義,讓學生明確數學的學習作用和應用價值,進而堅定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投入到數學課程內容的學習中。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內容時,一上課,我并沒與直入主題,給學生講解有關角的數學知識,而是要求學生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有角的物體,“屋頂有角”“三角板上有”“自行車上有”“黑板上也有”“墻上有角”“玻璃上也有”……學生們踴躍發(fā)言,接著,我又拿出學具袋(裝有五角星、圓形紙片、吸管、長方形紙片等),發(fā)給每組學生(同桌兩人為一組),要求學生從學具袋中,找出有角的物體,并且在有角的物體上準確指出角的位置。如此,我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做到了從生活中引入角,從認識的物體中找出角,讓學生初步感知了生活角的特點,為我們接下來教學內容的教授奠定了基礎,而且,使學生明確了數學的應用價值,進而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時投入充足的精力,對于數學學習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文婧.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多元化[N].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1:78-80.
[2]石芳.小學數學多元化教學模式探討[J].才智,2014,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