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兒撫觸是中職兒科護理學中一項基礎課程,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操作技術,需要學生在熟練掌握的同時還能教會小兒父母操作。本文通過對中職兒科護理學《小兒撫觸》進行教學設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把課堂以教師為主體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希望能給各位教師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中職生 兒科護理 小兒撫觸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如何對小兒進行科學的護理是家長們都十分關心的話題,小兒撫觸通過使用科學的手法對小兒進行全身的撫摸和按摩,是父母與小兒共同完成的一項親子互動,它涵蓋了兒童保健以及兒科常見疾病的護理知識,本節(jié)課在兒科護理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兒撫觸不僅是兒科護理人員必備技能,也是小兒父母所要了解的育兒知識,更是作為嬰兒游泳、幼兒保健場所的護理人員要熟練掌握的技能,因此小兒撫觸實用性十分高,需要各位學生給予重視。
一、教學目標
根據中職兒科護理學的要求,結合小兒撫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為:1.了解如何在關鍵時期對小兒進行撫觸以及在為小兒進行撫觸時的注意事項。2.了解對小兒進行撫觸都有什么好處。3.對小兒撫觸可以進行熟練操作,并能教會他人對小兒進行撫觸。教師在對中職生進行講解時,要把側重點放在中職生技能的掌握上,把知識的講解與護士資格證考試的重點緊密結合。
二、教學方法
小兒撫觸這門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以課堂任務貫穿整個課堂,并在課堂中運用分組練習學生創(chuàng)造情境,為學生進行演示操作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來進行操作等方法輔助教學,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同學合作來完成教師在課堂中安排的各項任務,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團隊意識和以人為本的醫(yī)學工作者必備素質,還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兒科護理的興趣。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采用小組評價和個別評價兩種方法,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有所收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各項教學資源,如教材、專業(yè)的撫觸室、小兒的模型等還要利用圖片以及影像資料等為學生營造一種真實場景,讓學生盡快進入狀態(tài),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知識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直接利用小兒圖片、教學模型、影像資料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對小兒進行撫觸,小兒撫觸有什么好處等問題,從這些問題入手為學生引出新的內容,這種方法可以更加簡明扼要的引出課程,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
(二)播放視頻
教師可以準備好幾段影像資料,在上課的過程中遇到所涉及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來加深學生的理解,例如,通過視頻向學生展示小兒撫觸的流程以及小兒撫觸時用到的專業(yè)撫觸室,以及在撫觸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工具,教師通過演示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重要的參考,讓學生面對知識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小兒撫觸的過程,并根據影像資料進行模仿,完成影像資料展示后,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示范,讓學生熟悉撫觸的手法。
(三)實際操作
教師可以結合圖片等教學媒介,為學生進行詳細步驟的演示,對具體動作進行分解教學,教師可以在示范過程中再依次為學生展示操作步驟的圖片,根據學生學習程度,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步驟上進行再次操作演示。針對在小兒撫觸中要特別注意的關鍵步驟教師再加以強調,例如在進行小兒撫觸時,對小兒的頭部以及胸部如何進行撫觸,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學習,同時在模型上進行實際操作,教師再根據具體學生的問題進行個別演示。
(四)分組練習
在學生了解并掌握了對小兒撫觸的操作手法后,教師可以通過分組來為學生安排操作演練。具體可以在小組內進行情境模擬來演示小兒撫觸的動作,并可以對撫觸進行講解。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以六個人為單位的小組,每組配備兩個小兒模型,可以讓小組成員分別扮演護理人員和“媽媽”,護理人員邊對小兒進行撫觸邊為“媽媽”講解撫觸的步驟以及注意事項,扮演“媽媽”的學生可以向護理人員提出各種問題,用這種方法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與應變能力。通過這種情境的模擬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的要點,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五)進行檢測
檢驗學生對小兒撫觸課程掌握的程度最好且最直觀的方法就是對教學成果進行檢測,教師可以采取兩個方式進行對學生的檢測。教師通過課堂小組練習,對表現(xiàn)的好的小組給予“優(yōu)秀小組”的稱號,并對小組成員進行表揚及課堂表現(xiàn)的分數(shù)獎勵。教師在進行小組評分的同時,在課后也可以根據學生學號五個人一組進行當堂考核,讓學生完成教師所要求的動作,針對完成好的同學給予鼓勵,對在操作還存在問題的同學加以指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對知識有個充分的了解。
(六)素質拓展
課堂教學工作的完成不代表學生學習的結束,教師要利用課堂作業(yè)等方法督促學生進行深入學習,讓學生把學習深入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學習之后為生活中遇到的小兒進行全身撫觸,并錄制小視頻來向教師展示成果來作為課后作業(yè),這樣可以讓學生的課堂學習與課后時間鏈接起來,完成對知識的鞏固及認識。
四、教學反思
本次小兒撫觸課程的設計,教師利用多種教學工具來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識,學生可以借助情景模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讓更快的進入狀態(tài),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采用教學評價以及課后作業(yè)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針對問題教師再給予講解,完成了對知識的理解補充,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下。但由于在課堂上無法做到真正的嬰兒模擬,課堂時間有限不能對學生的操作進行嚴格把關,這還需要在以后的課程中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張瑜.項目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2016,(23).
[2]王曉令.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學《小兒撫觸》教學設計[J].生物技術世界,2016,(05).
[3]朱霜菊,張貴敏,廖品東.試述嬰兒撫觸與小兒推拿[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2,(11).
[4]張葉輝.撫觸對小兒健康狀況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23).
(作者簡介:劉佳,長春市第二中等專業(yè)學校,講師,研究方向:兒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