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方凱/文
微課具有靈活、短小、碎片等特點,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各科課堂教學當中。
當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課堂教學正在發(fā)生變革,利用微課實現(xiàn)輔助教學已成為教育技術領域的前沿和熱點。教學中,老師們慢慢從關注“教師如何教”轉變到“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傳統(tǒng)課堂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微課的有效運用,為課堂教學添趣提效開辟了新路徑。
微課是指按新課標及教學實踐的要求,以視頻為載體,記錄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教學活動,它作為一種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既能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為課堂教學增添了活力。
微課具有在設計過程中注重分析技術操作的方法,突出解決問題的步驟,能起到幫助學生抓住課堂重點的作用,能將復雜、難懂的問題直觀化、簡單化,使學生更易了解、掌握操作技巧。教師在課前依據(jù)課程目標,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梳理各知識點,根據(jù)知識點來設計和制作課前微課,設計微課學習任務單,采用符合學生特點、貼近學生生活、趣味性強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引導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科學研究、探索與分析,為學生自主學習導航。
有了課前微課的觀看和導學,還可借助課中微課對教學重難點進行一一呈現(xiàn)和化解。在課堂上,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組織學生分小組交流,給予學生充分交流表達的時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見解,提出預習時操作中的疑難問題。教師收集分析學生的提問,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比較靈活的教學活動進行知識內化。課堂教學就成了孩子們的“展示舞臺”,從枯燥的模仿學習變成了活靈活現(xiàn)的展示性學習。
課后微課的運用能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最大限度地延伸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把教室內學習的內容延伸到課外,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那些平時反應較慢、接受能力較弱而又羞于發(fā)問的學生在課后能夠隨時隨地地點播學習,從容地反復觀看課中微課并根據(jù)自己的基礎和接受能力控制微課的快慢,既能有效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又能較好地解決后進生的轉化問題。反之,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觀看拓展延伸練習的微課,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學習教師安排的微課,這樣就很好地解決了課堂上因為教學時間有限而滿足不了學生求知欲的問題。
當然,在教學中如何巧用微課技術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比如,微課資源的選用、開發(fā)問題;學校需要增加一些微課制作硬件軟件的投入,對教師進行視頻錄制和編輯軟件的綜合培訓,通過微課促使教師深入鉆研,拓展專業(yè)學識,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在設計教學活動過程中,要把握師生教育活動特點;提升學生微課學習的持續(xù)性,提高微課講解的質量和趣味性;課后微課應用需要家中有網(wǎng)絡和電腦設備,對于家庭條件有一定的要求,可能無法達到全面化。這些問題還需要信息技術教師深思并探尋有效的策略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