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華 耿自紅
摘要:太極拳集體表演在當今高校中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成為許多高校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項目。文章通過對隊形變換在太極拳集體表演中的作用進行詳細闡述,結合多年太極拳集體表演的教學經驗,提出隊形變換編排時應注意的問題,以期對今后太極拳集體表演隊形變換的編排有所參考。
關鍵詞:隊形變換 太極拳 集體表演 作用 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8)3—0064—03
1前言
近年來,太極拳集體表演越來越多的出現(xiàn)在高校各類晚會上。如:迎新生晚會、迎新年晚會、運動會開幕式等各類喜慶活動。太極拳已慢慢滲入到學生們的生活當中,成為校園文化演出中不可或缺的表演項目(太極拳是極富有中國民族傳統(tǒng)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態(tài),其表演是一種太極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是飽含東方理念的運動形式,對人體身心健康以及人類群體的和諧共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太極拳表演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了滿足人們對太極拳表演的觀賞需求,太極拳表演中隊形變換的創(chuàng)編顯得尤為重要。在表演同一套太極拳套路時,由于隊形創(chuàng)作設計不同,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一個或一臺經典、完美的太極拳表演——隊形圖案的多樣,變化方式的巧妙,變化路線的流暢,不僅把規(guī)定的太極拳練“活”了,而且也把觀賞者帶入變化無窮的太極意境——進入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化烏有的境界,經過二度創(chuàng)作形成特色的新的太極拳表演“作品”,供大眾鍛煉、享受和觀賞。
2概念界定
2.1太極拳集體表演
太極拳是武術項目,指多人(通常要求6人以上)徒手、器械或徒手與器械的太極套路演練,練習時可變換隊形、圖案,可用音樂伴奏,要求隊形整齊、變換中動作協(xié)調一致。
2.2隊形變換
隊形變換是以步伐、移動變換、音樂為主線融合在演練中,通過隊形的變換,在音樂的伴奏下使表演者在演練中變換圖形。隊形變換從變化形式上分為固定隊形變換和流動隊行變換。固定隊形變換是指前一個隊形和下一個隊形,隊員都是固定在場地中某一位置做動作,這之間的隊形變化叫做固定隊形變換。流動隊形變換是指隊員保持一定隊形不變的基礎上變換方向、路線所形成的圖形變化。
目前,太極拳表演常用的固定隊形變換主要有:正方形、圓形、長方形、八字形、八卦形、菱形、梯形、不規(guī)則形、數(shù)字形等。由于太極拳的項目特點(柔和緩慢,圓活連貫),現(xiàn)在的太極拳表演在其簡單的前后、左右四向直線移動的基礎上,配以對角線、弧線等多視角變化的路線,并以復合型的隊形移動形式出現(xiàn),增加了畫面的流動性、豐富性和可觀性。如圓形隊形從幾何上看是最常用、最規(guī)則、最普通的一種——給人以永無止境,綿延不斷,同時的對稱、對點及圓轉(它可做順時針或逆時針像花朵般盛開的動作做轉動,也可做像云彩飄揚的移動,給人以活潑流暢的感覺),又體現(xiàn)了一種太極所富含的哲理。
3隊形變換在太極拳集體表演中的作用
3.1增強視覺效果,提升太極拳表演的觀賞價值
隊形變換是太極拳表演的重要內容之一,合理恰當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隊形變換給人一種耳目一新、過目不忘的感覺。太極拳作為一種體育藝術的表演活動,首要的價值功能是審美。美,是任何人都想得到的和追求的東西,太極拳表演作為一種藝術手段,對太極拳本身進行藝術的精致包裝,通過表演中的主題、隊形、色彩、音樂等元素營造一個極具審美價值的場景,在這種特殊的審美當中,不僅滿足了觀眾對太極審美的需求,更給觀眾帶來心靈的凈化、品質的提升。
3.2吸引觀眾看太極,促進太極拳表演人才的選拔
隊形變換使太極拳表演具有更高的欣賞價值,吸引更多的觀眾觀看太極拳、喜歡太極拳,并因此習練太極拳,將太極拳作為一項健身項目,對太極運動的普及與發(fā)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讓更多的人習練太極拳——我們可以從眾多練習者中,選擇、培養(yǎng)有價值的太極拳人員,進行專業(yè)指導和教學,成為高校高水平的太極拳表演成員,使太極拳表演的水平和層次提高,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對太極拳人才的培養(yǎng)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3提高觀賞者的熱情,激發(fā)演練者的激情
經過藝術精心設計的太極拳表演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給人以強烈的視聽沖擊、藝術美感和文化享受,使人們享受太極表演所帶來的美感,品味醇厚的中華太極文化,為太極自身的發(fā)展賦予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民族特色?,F(xiàn)場中觀賞者的熱情與歡呼給表演者以肯定和鼓勵,調動了在場所有人員,帶動現(xiàn)場整個場景的互動。對演練者來說擺脫了原來重復、單調、枯燥的練習內容,成為不斷變換生動、流暢、寓變化于整體和諧之中的形式,“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一個更高隊形變換層次。“拳練千遍、其意自現(xiàn)”,通過一次次的集體磨合與協(xié)調,以集體利益為主,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思想理念,激發(fā)了演練習者的練習興趣,不斷追求在表演中打出自己的特色。
4隊形變換創(chuàng)編時應注意問題
太極拳的動作柔和、輕靈、緩慢,處處有弧形,轉折圓潤,似展非展,圓活不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整套動作如行云流水,連綿不斷,演練者要著重自我的控制和意氣誘導使整個身體和諧地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在太極拳表演中隊形的變換不是獨立的,它要與動作設計、運動方向、路線、以及時空因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最佳表演效果。因此,在設計隊形變換時編排者應在演練者所具有的能力范圍內進行創(chuàng)作,編排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4.1制定詳細計劃,統(tǒng)一規(guī)格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費”,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不能獲得表演的成功。隊形變換的編排也是如此,要編排準確和整齊的隊形變換,應制定一個較詳細的計劃,使每個隊員都清楚自己每一次隊形變換的位置和在每個隊形中完成動作所需要的時間,避免移動錯位,也要讓每個隊員都覺得她f他)所完成的動作是整體演練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保證準確和整齊的隊形變換。太極拳表演的隊形設計,要在統(tǒng)一規(guī)格的要求下創(chuàng)編隊形,保證創(chuàng)編隊形的可行性、合理性。動作與隊形的變換上要經過反復的實踐,確認其合理性、科學性后再運用,動作的不同方向與隊形的構圖是不同的。隊形變換走位要求以就近、就快、就準的原則。
4.2精選配樂,精準剪輯
音樂于隊形構圖的創(chuàng)編目的是使隊形構圖和音樂配合默契,和諧顯示出獨特的演練風格。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有著自己獨特、完整、系統(tǒng)的表達方式,音樂的選取和剪輯是太極拳集體表演的靈魂所在,能在表演中賦予太極拳動作以生命力和藝術性。太極拳是以人的肢體語言為主體的,有形而無聲,而音樂則屬于聽覺藝術范疇,有聲而無形。從今天完整的太極藝術來思考,也許恰恰可以這樣認為,音樂彌補了太極拳的“局限”。太極拳音樂的選配可選擇旋律優(yōu)美動聽、節(jié)奏均勻緩慢的中國民族音樂進行配樂演練(民族音樂優(yōu)雅、穩(wěn)健、內涵豐富,底氣十足而又富于變化,正與太極拳的風格相融合)?!耙庠谙?,身在后”,當悠揚的音樂緩緩響起,觀眾的腦海中怎能不浮現(xiàn)出太極的意境。音樂的選擇和剪輯將直接影響到表演的整體效果和演練者場上的發(fā)揮。只有隊形變換與音樂恰如其分的協(xié)調,音樂才能有力地支撐動作和隊形變換,使隊形變換與音樂在結構上產生聯(lián)系與共鳴。
4.3根據(jù)隊員特點編排,重視細節(jié)
作為編排者,要熟悉太極拳套路,然后有針對性地根據(jù)音樂、太極動作、隊員特點來編排隊形及其過渡。要考慮隊員性別差異,自身條件和能力,盡可能使同性別隊員對稱站位,為了達到較好的視覺效果,把水平相對好的隊員放在隊形的前排,相對弱一點的放在隊形的里面,充分揚長避短,同一個隊形避免重復雷同,突出隊形多變、新穎的特點,隊形變換要準確,圖形要清晰,隊形之間的過渡要合乎邏輯,不要采用單一的一些小步跑、走步、跑步等簡單動作,要充分利用身體各關節(jié)的擺動或移動來變換隊形。隊形編排時,要注意音樂、隊形、動作三者要協(xié)調一致,整體體現(xiàn)太極拳的獨特風格特點,如果說音樂是整套拳的靈魂,那動作就是它的血肉,隊形變化就是支撐這套拳的骨架。當演練者伴著柔和舒緩的音樂,將太極拳輕靈沉穩(wěn),連貫圓活的動作與音樂融合在一起時,觀眾怎能不受其感染、產生共鳴。
5結語
總之,隊形變換主要追求的是視覺效果,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隊形變換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覺,滿足了觀賞者對太極拳表演的審美需求,吸引更多的觀眾觀看太極拳,喜愛太極拳,并因此練習太極拳,同時也激發(fā)了演練者的激情,提高了演練的層次。隊形的設計應符合表演內容的需要,同時還應新穎、合理、巧妙,隊行的變化要迅速、自然、流暢。音樂的選配要能有力地支撐動作和隊形變換,在變換中與音樂在結構上產生共鳴,所移動的路線不能亂糟糟的散開或集中,拼湊的隊形不能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太極拳集體表演不僅要保持自身運動規(guī)律的美,也要與時俱進,將美的元素加入其中,使其更富感染力、表現(xiàn)力和藝術性,不斷變換生動、流暢、寓變化于整體和諧之中的演練形式是我們所追求的更高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