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級的科學課擔負著科學啟蒙之重責,對孩子未來的科學學習意義深遠。一年級的孩子有強烈的求知欲,好學,但也好玩。小學課堂鼓勵“玩中學”,在科學課堂中,“玩”即孩子味,要尊重孩子愛玩的天性,利用兒歌、卡通、游戲、獎勵等方式,讓課堂充滿孩子味;“學”即科學味,教師要反復研讀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了解教學目標,在玩的同時達成教學目標,并培養(yǎng)孩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關鍵詞:一年級;科學課;孩子味;科學味
一年級的孩子正是童心正盛,閱歷尚淺的年紀?;趦和睦戆l(fā)展特點,我認為一年級的科學課既要嚴謹思辨的科學味,更要有活潑有趣的孩子味?,F(xiàn)結(jié)合《觀察葉》一課教學進行闡述。
一、課堂導入“趣”創(chuàng)設
在一次學校教研課中,我執(zhí)教一年級《觀察葉》一課時是這樣導入:
小朋友們看到有老師來聽課,就有些緊張不安。老師用微笑著說:“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聽一首兒歌,好嗎?”接著開始播放有節(jié)奏的、活動的兒歌《感官歌》:小手巧,用處大,軟硬光滑分得清。小眼睛,亮晶晶,顏色形狀看得清。小耳朵,真靈敏,各種聲音聽得清。小鼻子,本領大,聞聞氣味全靠它。在歡快的兒歌中,孩子跟著老師和視屏邊唱邊做動作,在此過程中,不僅緩解了孩子緊張的情緒,還在唱和做的同時學習了怎樣用感官去觀察。
音樂結(jié)束,孩子們坐下后,屏幕上又出現(xiàn)孩子們喜歡的動畫人物小豬佩奇,并播放配齊的聲音:秋天到了,配齊走進校園,發(fā)現(xiàn)地上有很多落葉。哇,好多落葉啊!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
(PPT出示4種葉片)
師:哇,好多漂亮的葉子,小朋友們認識嗎?
生:第一個是銀杏葉。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它長得像一把扇子,而且我在學校里見到過。
……
二、課堂活動“范”引導
在《觀察葉》這堂課“猜葉子”活動中,我是這樣處理的:
師:剛才小朋友們已經(jīng)認識了好幾種葉子,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游戲“你說我猜”。我先來做個示范,老師描述葉子的特定,你們來猜,猜出來的小朋友用手勢告訴的是第幾種葉子。我的黃色的,像一把扇子的,我的身體有一點點粗糙的,但我的邊緣卻很光滑。猜猜我是誰?
生:銀杏葉(擺出數(shù)字2的手勢)
師:誰想當小老師,到上面來說,讓其他小朋友猜?
(有三四個學生舉手,老師點名讓一位小朋友上前)
生:我是紅色的,嗯……(有點描述不清了)
師:不著急,想一想剛才老師怎么描述的。
生:我有六只角,像一只手,顏色是紅色的,有一點香,邊緣有點粗糙。
生:是楓葉(擺出數(shù)字1的手勢)
師:這位同學說的比老師還棒,不僅用了眼睛看,還用到了鼻子聞,手摸的方法,告訴了我們很多有用的信息!老師要獎勵給他一顆星,這顆星下課后可以到老師這里換取禮物哦!還要給他們小組加一分,謝謝他為小組爭了光。
師:還有哪位小小朋友像他一樣,大膽、響亮地給大家出謎語猜,為小組爭光。
一年級孩子的語言思維慢,他們的語言都是短語式的,往往不能完整地、有序地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甚至答非所問。所以此時教師要盡可能給予學生示范引導,讓學生有章可循。
三、探究過程“精”指導
在《觀察葉》一課的“畫樹葉”活動,我通過試畫——評畫——指導——修改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孩子逐漸認識科學本質(zhì)的。
師:同學們,今天家都欣賞了美麗的樹葉,如果你想讓你的爸爸媽媽也欣賞到,但是又不能把樹葉帶回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生:把樹葉畫下來。
師:同學們會畫樹葉嗎?大家先試著畫出你手中的樹。
(教師巡視時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可能對畫畫沒自信,無從下手。有幾個畫得很好看,但是并沒有邊看邊話,而是根據(jù)經(jīng)驗隨意添加,老師從中挑選了幾位畫工較好,但是內(nèi)容失真的作品。)
師:我們來欣賞一下這幾位同學畫的樹葉。請大家評一評,他們畫得和自己手上的楓葉一樣嗎?
生1:我覺得某某的楓葉畫得很好看,但是她手上的是有點黃色的,她全部畫成紅色了。而且他那個好像有五只角,他畫了六只。
生2:某某的葉子邊緣應該是有鋸齒的,他畫光滑了。
師:這兩位同學觀察得很仔細。臺上的兩位同學葉子畫得很漂亮,美術老師看見一定會表揚你們,但是我們科學畫圖不是比誰得美,而是比誰畫得像,我們要仔細觀察,邊看邊畫,老師先示范一遍。先畫葉片的形狀,注意邊緣,再畫上葉柄,最后加上葉脈,我們的葉子就畫好了,請小朋友們對著手中的葉子再畫一次吧。這樣的嘗試,評價,示范,指導,再嘗試后,一年級的孩子就能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綜上,在《觀察葉》課堂中,“兒歌導入”、“猜樹葉”、“畫樹葉”三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以孩子喜歡的兒歌、游戲、繪畫等方式支撐活動,在每個活動又不斷滲透著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在兒歌中鞏固用感官觀察的方法,在游戲提升表達交流的能力,在繪畫中滲透實事求是的科學理念。
參考文獻:
[1]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章鼎兒、路陪琪、李子平.走向探究的科學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葉炳茜 (1991.1—) 女 浙江義烏 義烏市蘇溪鎮(zhèn)第四小學 二級教師 本科 小學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