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熒
抗菌藥物是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 其對于細菌、真菌、放線菌等多種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目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廣泛, 在手術患者感染預防性治療中的應用也逐漸增多。但抗生素用藥不合理不僅會增加致病菌耐藥性,還會增加患者感染風險, 增加患者治療費用負擔[1]。2015年7月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評價指標及要求》進行了修訂及完善, 在要求中重點提出需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綜合管理[2,3]。為此, 本科室在臨床管理實踐中, 對2013年1月~2016年12月35例骨科清潔手術圍手術期均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患者實施了干預, 將患者干預后用藥合理性狀況行回顧性總結,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科室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骨科清潔手術患者, 隨機分為基礎組和干預組, 每組35例。基礎組患者中男21例, 女14例;年齡20~63歲,平均年齡(40.5±8.7)歲;Ⅰ類切口手術28例, Ⅱ類切口手術7例。干預組患者中男22例, 女13例;年齡20~64歲,平均年齡(40.6±8.7)歲;Ⅰ類切口手術27例, Ⅱ類切口手術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實施骨科清潔手術患者;存在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指征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內(nèi)容。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嚴重臟器疾病、惡性腫瘤患者;妊娠、哺乳患者;精神障礙患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均預防應用抗菌藥物, 基礎組患者用藥過程不實施干預, 干預組患者用藥過程實施干預。具體內(nèi)容為:①建立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小組:由科室主治醫(yī)師、經(jīng)驗豐富護理人員及臨床藥師組建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小組, 由小組成員對科室實際抗菌藥物使用狀況進行統(tǒng)計, 總結出科室抗菌藥物實際運用不合理狀況, 并制定出針對性干預方案。②加強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知識培訓:由管理小組及時組織科室醫(yī)護人員進行抗菌藥物使用知識培訓,重點向醫(yī)護人員介紹抗菌藥物合理用藥的重要性、預防性用藥的注意事項, 并及時在科室內(nèi)部更新抗菌藥物最新使用及研發(fā)狀況、藥敏試驗結果等, 并由臨床藥師積極為醫(yī)師解答抗菌藥物用藥疑問。③臨床藥師深入病房:臨床藥師需積極與醫(yī)生進行溝通交流, 了解科室實際抗菌藥物使用狀況, 并積極參與查房、會診過程, 參與抗菌藥物使用方案制定, 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情輔助醫(yī)生制定用藥方案。④用藥監(jiān)測:由管理小組成員定期對科室狀況進行匯總、歸納, 了解抗菌藥物合理用藥狀況, 采取責任制, 對相關醫(yī)師實施針對性獎懲,并針對具體不合理用藥原因實施針對性改進。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用藥合理性狀況, 包括用法用量合理率、時機合理率、療程合理率、選藥合理率。參照《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生素藥物指南》、《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評價指標及要求》進行用藥狀況評定。②比較兩組患者抗菌藥物治療費用、住院費用及住院時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用藥合理性狀況比較 干預組患者用法用量合理率為94.3%、時機合理率為100.0%、療程合理率為94.3%、選藥合理率為97.1%, 均高于基礎組的68.6%、65.7%、54.3%、57.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抗菌藥物治療費用、住院費用及住院時間比較 干預組患者抗菌藥物治療費用、住院費用均低于基礎組,住院時間短于基礎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用藥合理性狀況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抗菌藥物治療費用、住院費用及住院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抗菌藥物治療費用、住院費用及住院時間比較
注:與基礎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抗菌藥物治療費用(元) 住院費用(元) 住院時間(d)基礎組 35 201.3±87.2 4512.3±654.2 11.7±2.5干預組 35 112.2±54.1a 3154.2±543.9a 10.1±2.2a t 5.137 9.444 2.842 P 0.000 0.000 0.006
抗菌藥物是當前手術患者較為常用的藥物, 是抑制致病菌生長繁殖的重要藥物。骨科清潔手術患者中手術創(chuàng)傷過大、手術時間過長、高齡患者、免疫力低下患者等相關術后感染風險較高, 因此臨床多采取抗菌藥物預防性治療, 以減少患者術后感染發(fā)生風險, 改善患者術后恢復效果。但臨床臨床抗生素濫用及不合理用藥狀況較為嚴重, 主要體現(xiàn)在用法用量、用藥時機、用藥療程、選藥不合理4個方面[4-6]。預防性用藥時, 用量過低將難以達到預防效果, 用量過高將增加患者經(jīng)濟負擔, 尤其是增加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預防性用藥過早和過晚均會影響藥效, 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多在術前1 h內(nèi)靜脈滴注;用藥療程過長、選藥不合理均會增加致病菌耐藥性, 甚至加重患者感染風險[7-10]。本研究中干預組患者用法用量、時機、療程、選藥合理率均高于90%, 且干預組患者治療費用、住院時間均較基礎組少, 吳琳等[3]的研究中患者干預后藥物經(jīng)濟學達90%, 也說明實施干預過程可有效改善患者用藥合理性, 并減少經(jīng)濟損失。分析原因是:①實施干預時加強抗菌藥物用藥知識培訓可提升藥師、醫(yī)師理論知識儲備;②由藥師輔助查房及用藥方案制定可提升用藥合理性;③根據(jù)實際用藥狀況實施針對性獎懲可進一步提升醫(yī)師重視, 提升用藥合理性, 減少不必要的用藥,降低用藥費用, 也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 促進患者及早恢復。
綜上所述, 骨科清潔手術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干預可提升患者抗菌藥物用藥合理性, 運用價值高。
[1] 仲華, 劉鷹, 吳芳, 等.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干預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13):2973-2975.
[2] 沈穎, 戴婷.骨科清潔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分析.河北醫(yī)藥, 2015, 37(15):2368-2371.
[3] 吳琳, 葉崢嶸, 盧健, 等.臨床藥師干預清潔手術圍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對比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3):580-582.
[4] 覃金愛, 黃小紅, 黃娟, 等.清潔切口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的干預與成效.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1, 21(12):2562-2564.
[5] 馬建麗, 周亮, 王明媚, 等.骨科清潔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調(diào)查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08, 18(11):1615-1616.
[6] 劉敏, 徐小芳, 朱春黎, 等.某院清潔手術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干預前后對比分析.安徽醫(yī)藥, 2014(11):2195-2198.
[7] 唐興文, 王建英, 李小偉.圍手術期清潔切口手術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與干預研究.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4(9):2138- 2139.
[8] 要慧, 趙艷春, 李六億.骨科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調(diào)查及成本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0, 20(21):3399-3400.
[9] 宋培光, 董艷, 黃馨, 等.臨床藥師干預清潔手術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對比分析.安徽醫(yī)藥, 2014, 22(10):1984-1988.
[10] 姜攀.骨科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綜合干預效果分析.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2, 12(12):113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