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玉蘭
【內容摘要】口語交際課最終實現的目標是: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而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與交往必須具備良好的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因此,口語交際過程中表達與傾聽能力的訓練應該同步進行。本文將從“明確口語交際目標定位和訓練側重點、情景創(chuàng)設是口語交際必不可少的、口語交際區(qū)別于主題班會和作文教學”五個方面談談對口語交際教學設計的理解。
【關鍵詞】科學設計 口語交際
一、明確口語交際目標定位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總目標:“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就是說我們的口語交際課最終實現的目標就是:我們的孩子能“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而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與交往必須具備良好的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口語交際表達與傾聽能力的訓練應該同步進行,而傾聽是引發(fā)口語交際的必備前提。所以我們不可以因為一二年級的孩子年齡還小就想當然地忽視了傾聽能力的訓練。反而,良好的傾聽習慣更應該從小培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的口語交際課就必須緊緊地鎖住這個重點培養(yǎng)目標開展各種各樣的口語交際活動,
二、明確口語交際訓練側重點
口語交際不是單向的表達,而是“表達+傾聽+應對”靈活結合的互動過程。而不同年段的口語交際訓練側重點又有所不同。低年級的“傾聽+表達+應對”三者所占的比重應該是4︰4︰2,表達的訓練應著重于它的準確性、完整性和條理性。高年級的 “傾聽+表達+應對”訓練所占比重應該是3︰3︰3,而表達方面要著重于它的準確性、生動性和邏輯性,傾聽方面更要注重全面性和關鍵點。.例如二年級下冊《伸出我們的雙手》交際重點的切入口應該在禮貌交際,交際是根本,禮貌是滲透。交際中孩子們只要結合“如何伸出雙手幫助他人、怎樣伸出雙手、為什么伸出雙手”進行語言實踐,在交流的過程中有所回應或評價,該口語交際就水到渠成了,而觸動學生內心的善良進行的道德教化就要點到即止。又如六年級上冊的《身邊的藝術》,它的交際重點應該是對身邊藝術種類、形式的認識和藝術特色簡單了解的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會引發(fā)多方、多面、多角度交流,主要是傾聽學生對藝術分享的即時思考、質疑、補充和介紹者或者傾聽者即時做出的回應。因此這項口語交際成功與否,課前準備是關鍵。課前資料收集和合理使用是該口語交際順利開展的又一決定性因素。
三、情景創(chuàng)設是口語交際必不可少的
圖片、音樂、視頻、現場表演都是情景。情景內容與學生的親密度越高,口語交際開展就越順利。例如三年級口語交際《爸爸媽媽對我的愛》第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A設計:閱讀班級QQ群截圖:爸爸(媽媽)和老師的交流→談談此時你想到了什么;B設計:出示生活圖片(6張)→填空(愛是 )→小結: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愛有 。事實證明,口語交際最大的死穴就是學生不愿意開口。比較AB兩個設計,A設計猶如一股低壓電流觸動了學生的心弦,話匣子一下打開了,與人交流的沖動自然而然地被激發(fā)了。人都是有感情的,都喜歡談及自己的好,孩子也不例外。B設計圖片中是別人的爸媽對“他”的關愛,雖然經過仔細觀察,悉心思考得出了結論“愛是照顧,愛是信任,愛是……,但這些似乎都是別人的,與自己沒有絲毫的相干,交流的沖動自然打折了??谡Z交際就是有點勉為其難,畢竟面向的是八九歲的孩子。實驗證明,口語交際對象的年齡越小,交際的選材就要越貼近他的生活,創(chuàng)設的情景與學生的親密度越高,交際效果就會越好。這點對低年段的口語交際影響尤為明顯。不然的話口語交際的開展就會遭遇舉步維艱的窘困。
四、口語交際區(qū)別于主題班會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道德教化不是重點,學會交際是最終目的。例如《伸出我們的雙手》的設計,有老師將本次交際重點定在“幫”,在課末設置兩個情景:情景一,觀看汶川地震后社會各界捐贈物資視頻(約5分鐘);情景二:“﹡﹡﹡的媽媽得了絕癥,醫(yī)治花去20多萬,生活陷入困境。知道了這樣的事,你會怎樣做?”(約5分鐘)很明顯,這樣的口語交際已經淪落為主題班會,道德教化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不管是語文課還是主題班會,殊途同歸的目的都是育人,但是 “語文”的本性是語言和文字,口語交際是一項口頭語言的實踐活動。它運用的是語言,實現的是交際,道德說教是屬于《社會與生活》的范疇。當然口語交際也有它的思想性,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禮儀教育等理應在口語交際中全程貫通,但它只能滲透在整個活動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一節(jié)課花費大量的時間講述如何幫別人、如何關愛有難之人,那這與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語文學科的本質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五、口語交際區(qū)別于作文教學
例如,五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童年的回憶》,它是分享的主題,是扯談別人的童年還是講述自己的故事?主角肯定是自己。但它與演講完全是兩碼事,不可能是一言堂,它應該是“Let′s talk”的過程。所以這節(jié)交際課的進程應從事情到道理、從小到大、由淺入深有層次地設計,按照“從個人分享到集體互動,從指定小組交流到隨機互動交流,從推薦交流到自主交流”推動整個口語交際的發(fā)展,而不是由三兩個同學講述一兩件童年事情達成這節(jié)口語交際的課時目標。但,口語交際與習作應予以區(qū)分,口語交際不是習作指導,不應該出現事情“起因、經過、結果”之類的指導。這些是屬于寫作范疇的要求,不屬于口語交際。不過,口語交際可以服務于寫作,習作評改的過程中應滲透口語交際的訓練。
綜上所述,口語交際課必須有效地鍛煉孩子們的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引導孩子在課堂活動中學會文明有效地與人交往。因而科學的設計是實現有效口語交際課堂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作者單位:肇慶市封開縣金裝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