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藤
【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富陽區(qū)漁山鄉(xiāng)65周歲以上老年人的口腔環(huán)境現狀,促進漁山鄉(xiāng)老年人的口腔健康預防保健。方法: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的方法,按照WHO口腔健康調查的基本方法結合實際,對漁山鄉(xiāng)四個行政村隨機抽取大葛村、五嶺村的318人進行齲病的調查。應用EpiData 3.1軟件進行分析。結果:65周歲以上老年人群的患齲率為55.8%,失牙率83.5%,補牙率為3.2%,齲均為1.4個。結論:漁山鄉(xiāng)65周歲以上老年人群齲病、失牙較多,口腔健康狀況較差。補牙意識不高。應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水平及口腔預防保健的意識。
【關鍵詞】齲?。?5周歲以上老年人群
漁山鄉(xiāng)位于富陽區(qū)的最東部,距富陽城區(qū)15公里,與蕭山區(qū)義橋鎮(zhèn)、戴村鎮(zhèn)相鄰,區(qū)位優(yōu)勢獨特,是富陽融入杭州的橋頭堡。全鄉(xiāng)地域面積36.79平方公里,下轄4個行政村(大葛村、五嶺村、墅溪村、漁山村),總人口13500余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為1370人。
山多地少是漁山鄉(xiāng)的地理現狀,山林面積有4萬余畝,耕地面積4300畝。全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富春江、春永公路穿越整個鄉(xiāng),是畫中“蘭亭”——富春山居圖卷首的實景地,環(huán)漁山23公里林道將林峰山、石牛山、大西庵等景點和省級糧食功能區(qū)這一農耕文化體驗區(qū)串成一線;明代與于謙齊名的吏部尚書趙新、清末民初著名學者和教育家夏震武、當下著名的生物工程研究人、中科院院士朱玉賢等,皆為漁山人士;“活金死劉”歷史文化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四庫全書》曾保存在五嶺村石馬頭等。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的方法,按照WHO口腔健康調查方法,首先從四個行政村1370例65歲以上老人中隨機抽取大葛村、五嶺村兩個村65歲以上老人685例,再從這二個村里隨機抽取318例做口腔檢查。實際完成249例。其中男性120例,占48.2%,女性129例,占51.8%,其中65歲~74歲的老年人為180例,75~84歲的老人為61例,85~94歲的老人為8例,年齡最小者65歲,年齡最大者92歲,平均年齡71.6歲。各年齡段女性均較男性略多見表1。
1.2 方法
1.2.1 齲齒檢查
用一次性口腔檢查盤探查牙面,可明顯探入或能觀察到牙齒有明顯的釉質下潛行性破壞計為齲齒。如果不能確定則排除。失牙數為口腔內實際失牙數。
1.2.2 牙周檢查
因無專業(yè)的CPI探針,故不做檢查。
1.3 質量控制
檢查者為作者本人,具有6年以上口腔臨床工作經驗的從業(yè)人員。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EpiData3.1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
2 結果
2.1 齲、失、補現狀
在249例調查對象中,139例患齲,患齲率為55.8%。208例失牙,失牙率為83.5%。義齒修復為53例。8例補牙,補牙率為3.2%。其中65~74歲患齲數為103例,75~84歲患齲數33例,85~94歲老人患齲數為3例。男性患齲數為65例,患齲率為54.2%。女性患齲數為74例,患齲率為57.4%。齲均為1.4個。見表2。
3 結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漁山鄉(xiāng)65周歲以上老人患齲率為55.8%,失牙率為83.5%,補牙率為3.2%,齲均為1.4個,患齲率女性高于男性,補牙率不高。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各種疾病的患病率、功能障礙與殘疾率較青壯年時期明顯增高,對醫(yī)療保健需求增加。重視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比單純延長壽命更有價值。對老年人健康狀況的估價,主要以功能狀態(tài)衡量。功能評價具有多面性:日常生活活動,精神衛(wèi)生,軀體健康,社會與經濟功能。日常獨立生活與活動能力是最主要的領域。Katz(1963)首先提出了6項基本評價指標:穿衣、室內走動、進食、洗澡、大小便控制、上廁所。其后又逐漸完善,已為WHO國際流行病學接受并廣泛應用。我國學者結合具體國情,提出20項綜合評定指標,其中直接與口腔功能相關的內容是:包括吃飯、購物、打電話、咀嚼功能與語言功能,以及個人口腔衛(wèi)生(刷牙等)能力。以上可見口腔健康也是老年人全身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因為老年人由于衰老,出現智力減退,記憶力下降,健忘等癥狀,無法正確自我評估口腔健康狀況,忽視或夸大口腔疾病。再加上在我國的農村,公共衛(wèi)生資源不足;醫(yī)療水平低下,人員少等情況導致老年人口腔問題嚴重。
從以上調查結果表明,漁山鄉(xiāng)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情況較為嚴重,缺乏口腔保健的意識。應采取綜合措施,即通過個人努力,摒棄不講究口腔衛(wèi)生的傳統(tǒng)舊觀念;醫(yī)生指導,教授正確的刷牙方法,適當補充氟化物;社區(qū)保健工作人員的支持和幫助,開展各種口腔健康教育活動。以最大的可能,保持每個老年人的健康。
參考文獻
[1]李曉蕊,胥欣.濰坊市60-69歲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狀況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5,53(27):125-127.
[2]劉洪臣,儲冰峰.口腔健康是老年人全身健康的基礎[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11(03):129-131.
[3]吳補領,房付春.我國老年口腔疾病診療模式現狀與發(fā)展[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6(08):456-458.
[4]曾象坤.我國農村公共衛(wèi)生條件發(fā)展情況的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33):395-396.
[5]卞金有,胡德渝.預防口腔醫(yī)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7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