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晶
(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麻醉科,遼寧 葫蘆島 125001)
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老齡人口患病時接受外科手術的比例逐漸提高,但是由于老年群體的特殊性,他們的身體功能逐漸退步,而且不同的組織器官伴隨一定的器官疾病,這種現象的出現增加了手術麻醉中的風險性。因此,在對高齡患者進行麻醉選擇中,應該針對患者的身體狀況以及手術方案,進行麻醉方法的合理選擇,從而使高齡患者安全的度過圍術期,提高麻醉藥物使用的整體價值。本次研究中,對高齡患者的臨床麻醉特點進行了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中選擇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的128例高齡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59例,年齡在70~90歲,平均年齡(81.36±1.33)歲。128例患者中,53例患者出現心電圖異?,F象,49例患者合并冠心病,17例患者嚴重貧血,9例患者腦梗死。其中26例患者急診手術,102例患者擇期手術。所選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統(tǒng)計中無明顯差異,數據統(tǒng)計無意義(P>0.05)。
1.2 麻醉方法:麻醉之前對患者進行全身檢查,如:血壓、呼吸、頻率、心電圖以及尿常規(guī)等,性靜脈穿刺,合理的進行輸液指導,并對不同患者的原發(fā)性疾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手術中不同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①全身麻醉:醫(yī)師需快速誘導插管,選擇3 g/kg的芬太尼、0.5~1.5 mg/kg的咪錯安定、1.5 mg/kg的丙泊酚以及0.1 mg/kg的維庫溴銨,在插管結束之后接入麻醉機進行患者的呼吸控制。手術過程中接入上述藥物進行麻醉維持。手術過程中,對于身體條件相對較差的患者,需要合理選擇插管器進行全身麻醉,實現對呼吸的維持及管理,保證供氧的充足性,在這種麻醉方法可以避免并發(fā)癥的出現。醫(yī)護人員應該注意的是,由于老年群體的特殊性,在麻醉給藥時需要減少用量1/3~1/2,以便保證麻醉的安全性[1]。②椎管內麻醉:對于該種麻醉方法而言,使用與橫膈以下的腹部、腰部及盆腔等位置的手術,對于高齡患者而言,由于脊椎的椎間孔逐漸變窄,會出現麻醉藥物在硬膜外墻擴散的現象,進一步會滲透過硬脊膜,因此,在對高齡患者實施麻醉時,也同樣需要減少藥量,將其控制在1/3~1/2的狀態(tài),并通過對患者阻滯平面及血壓高低進行麻醉藥物的劑量追加,以便實現麻醉用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3 觀察指標:對患者的血壓狀況及生命體征進行觀察[2]。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文所選數據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統(tǒng)計及分析。
兩組患者麻醉后生命體征表現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后生命提升[n(%)]
對于麻醉方法而言,作為一種施行手術時或是進行診斷時進行診斷檢查的操作方法,可以達到消除患者疼痛、保證患者性的目的,而且,在該種背景下,也可以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手術條件,提高手術的整體效果。臨床中,經常采用的麻醉方法有全身麻醉方法以及局部麻醉方法。對于全身麻醉方法而言,主要是指麻醉經過呼吸道吸入、靜脈推注以及肌內注射進入患者體內,使患者出現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抑制現象。臨床中患者會出現神志消失、全身疼覺喪失的現象。局部麻醉主要適用于某一位置,暫時阻斷身體某一區(qū)域的神經傳輸[3]。因此,在現階段臨床中,為了提高老年手術的整體質量,實現麻醉方法的安全性,應該認識到以下幾點內容:
3.1 注重與老年群體的心理溝通:對于高齡患者而言,由于功能的衰退,手術的本身就是一種挑戰(zhàn),患者在手術之前會產生恐懼心理,而且,在進入手術室之后,患者對手術的安全性存在著擔憂、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護理人員需要適當的分散患者則的注意力,建立手術成功的自信心,并消除患者所產生的恐懼心理。對于椎管內麻醉患者,手術之前需要給予患者鎮(zhèn)靜催眠藥物,使其神經中樞的神經處于受到抑制的狀態(tài),并適當的進行心理溝通,增加麻醉手術中的耐受性。在這種溝通的背景下,可以實現麻醉的有效性,提高患者手術的整體質量。
3.2 麻醉方法的合理選擇:通過研究可以發(fā)現,高齡患者存在著心肺儲備功能性不足、肺功能減退及腎功能降低的問題,而且,高齡患者通常存在反應遲鈍、應激能力差的問題,因此,在麻醉性藥物使用中應該合理選擇麻醉藥物的劑量。對于急危重、心肺功能差以及手術時間長的患者,應該充分供氧,鎮(zhèn)痛肌肉,提高手術操作的簡單特點。通常狀況下,在高齡患者行下肢及下腹部手術時,當使用椎管內麻醉方法選擇中,需要行前列腺電切術,有效減少滲血現象的發(fā)生,這種并發(fā)癥的出現與全身麻醉相比,并發(fā)癥較少。通過全身麻醉方法的使用,可以在消除手術操作的同時,提高呼吸管理的有效性,實現麻醉方法的合理選用[4]。
3.3 麻醉方法的經驗總結:第一,醫(yī)護人員需要對術前的并發(fā)癥進行積極處理,在手術過程應該積極控制患者的血壓水平,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針對心率失?;颊哌M行心電圖檢測,加強對肺部感染以及抗炎治療,合理調整患者體內酸堿平衡紊亂的問題,降低蛋白血癥及貧血癥狀發(fā)生的概率。第二,在手術中,需要對不同個體的狀態(tài)進行分析,合理選擇麻醉方法。對于全身狀況較差的老年患者,需要選擇適應性的全身麻醉方法,通過方法的科學構建,不僅可以避免患者手術中的不良反應,而且也可以更好的引導患者呼吸,提高手術的整體質量。在麻醉注射中,需要保證勻速特點,減小藥物入血的可能性,手術的整個過程中,需要放松患者的肌肉,達到止疼的最終目的,這種麻醉方法的呼吸自由,而且安全性好,可以降低患者胸肺部并發(fā)癥的出現[5]。本次研究可以發(fā)現,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較為理想,雖然在麻醉后患者的生命體征有一定的波動,但是都在穩(wěn)定的范圍內。麻醉后,全身麻醉患者的血壓下降發(fā)生率為36.51%,椎管內麻醉血壓下降發(fā)生率33.33%,全身麻醉的血藥下降較為明顯,數據統(tǒng)計存在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第三,有效加強對患者圍術期手術的檢測,降低意外發(fā)生的概率。
[1] 王幫遠.不同麻醉方式在高齡患者股骨頭置換術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黑龍江醫(yī)學,2014,38(9):1047-1048.
[2] 沈娟萍.高齡患者的臨床麻醉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4,35(26):5886.
[3] 唐文昌.高齡患者麻醉60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4,35(6):1263.
[4] 汪壓塵.高齡患者臨床麻醉初探[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9(1):118.
[5] 熊熠,張衡勝,朱從武,等.高齡患者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的麻醉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1,32(13):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