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迪
(本溪鋼鐵(集團)公司總醫(yī)院神經內科,遼寧 本溪 117000)
本文針對在腦梗死患者臨床治療工作中應用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措施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和分析,詳細研究情況如下。
1.1 基礎資料:從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內到我院住院并治療的腦梗死患者中選擇7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jù)計算機表法將其分成兩組,研究組腦梗死患者和參照組腦梗死患者各35例。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腦梗死疾病診斷標準。參照組中,男性腦梗死患者22例,女性腦梗死患者13例,最大年齡為79歲,最小年齡為40歲,中位年齡為(59.86±2.17)歲;研究組中,男性腦梗死患者23例,女性腦梗死患者12例,最大年齡為80歲,最小年齡為41歲,中位年齡為(60.31±2.54)歲。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腦梗死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自愿參與其中,且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同時,兩組腦梗死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區(qū)間、中位年齡、患病程度、臨床癥狀等基礎資料不存在較大差異性,統(tǒng)計學意義不存在(P>0.05),兩組之間的對比性較高,可以在研究中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對參照組腦梗死患者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措施,給服氯吡格雷
[注冊證號:國藥準字J20130007;分裝企業(yè):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通過口服的方式,每天給藥1次,持續(xù)給藥1周。對研究組腦梗死患者行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措施,阿司匹林(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63020201;生產單位:青海制藥廠有限公司)使用方法:每日給藥1次,1次給藥100 mg,持續(xù)給藥1周。氯吡格雷治療措施方法與參照組腦梗死患者相同。在兩組腦梗死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對其均實施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以靜脈注射的方式,對兩組腦梗死患者實施10 mL的丹參川穹嗪,促使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得到良好改善,并對所有患者注射0.75 g的胞磷膽堿鈉,增強腦梗死患者的腦功能;針對出現(xiàn)粥樣硬化斑塊的腦梗死患者,需要對其實施20 mg的阿托伐他汀藥物治療措施;針對出現(xiàn)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腦梗死患者,則應當每天對其實施3次5 mg的葉酸片。
1.3 評價標準:腦梗死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且沒有出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判定為顯效;腦梗死患者經過藥物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出現(xiàn)一些輕微的不良反應,判定為有效;腦梗死患者經過藥物治療后,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或病情出現(xiàn)惡化情況,或出現(xiàn)劇烈的不良反應,判定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對參與本次研究的70例腦梗死患者的所有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后的效果進行比較,用率(%)的形式表示,通過卡方檢驗后,當數(shù)據(jù)對比P<0.05時,說明兩組之間具有明顯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后的效果比較:經過不同方式的治療后,相較于參照組腦梗死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77.14%),研究組腦梗死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4.29%)顯著更高,治療效果較為明顯,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后的效果比較
2.2 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經過不同方式的治療后,相較于參照組腦梗死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1.43%),研究組腦梗死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8.57%)明顯較低,兩組之間沒有明顯差異,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腦卒中,腦梗死發(fā)病率、致殘率、致死率相對較高,若是腦梗死患者未得到及時的醫(yī)治,就會導致腦梗死患者出現(xiàn)許多嚴重的并發(fā)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1-3]。
阿司匹林在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能夠發(fā)揮出抑制血栓形成和阻礙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帶有一定的抗酸性,不易被胃酸溶解,能夠很好的被人體所吸收、利用。而氯吡格雷作為一種二磷酸腺苷抑制劑,可以不可逆轉的與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受體結合,除此之外,氯吡格雷還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從而發(fā)揮出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4-6]。
經過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實施不同方式的治療后,兩組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癥狀均得到了明顯改善,且研究組腦梗死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4.29%)顯著高于參照組腦梗死患者(77.14%),反映出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措施在腦梗死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能夠獲得較為顯著的效果,對改善腦梗死患者血液循環(huán)、增強腦梗死患者腦功能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另外,實施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措施與單純實施氯吡格雷藥物治療措施相比,二者雖然均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但是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較低,且二者不具有明顯差異,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患者行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措施獲得了較為良好的臨床效果,相較于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措施,臨床效果更為顯著,極大程度的提高了腦梗死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促使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進一步提高腦梗死患者的生存質量[7]。
[1] 姜楠,翟正平,孫軍山等.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24):106-107.
[2] 呂軍.應用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的療效研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13(5):139-140.
[3] 孫瑜.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196例腦梗死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18):64-66.
[4] 劉德翠.采用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0):16.
[5] 魏信勇.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病例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研究,2016,24(6):41.
[6] 韓敬民.觀察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J].醫(yī)藥前沿,2015,5(6):219-220.
[7] 張欽榮.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6,35(29):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