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摘要】 目的:分析降血壓治療對腦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隨機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腦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124例,將其平均劃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2例,其中試驗組患者24 h內進行降血壓治療,對照組患者則采取常規(guī)治療,并未給予降血壓治療。當兩組患者完成治療后,對其給予2個月隨訪,同時觀察患者血壓變化情況與神經功能、生活質量狀況。結果:試驗組收縮壓為(137.4±10.7)mm Hg,舒張壓為(84.5±7.4)mm Hg,對照組收縮壓為(143.8±3.86)mm Hg,舒張壓為(88.5±7.7)mm Hg,試驗組血壓狀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腦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降血壓治療方法的應用,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壓情況,但對神經功能、生活質量方面造成的影響相對較小,值得對其推廣。
【關鍵詞】 腦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 降血壓治療; 神經功能; 生活質量
doi:10.14033/j.cnki.cfmr.2018.4.07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4-0148-03
血壓屬于引發(fā)腦梗死的重要影響因素,波動血壓則是利用腦血流自動調節(jié)功能(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確保腦血流量的恒定,然而,如果血壓超出或低于CA范圍,往往會導致腦血流灌注異常,并對腦梗死正?;謴驮斐梢欢ㄓ绊慬1]。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而言,除了會引起急性高血壓的病變,還會導致CA受損,使血壓明顯超過CA范圍[2]。若是對降血壓治療方法給予運用,則能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壓進行有效改善,將血壓波動控制在CA范圍,以便于患者腦血流量維持恒定。但是,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治療時,對于降血壓治療方法的應用,是否會對患者神經功能、生活質量造成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3]。對此,本文選擇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腦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124例進行研究,效果相對比較理想,詳細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隨機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腦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124例,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均滿足腦血栓臨床診斷標準;患者首次發(fā)病時間為48 h內;收縮壓維持在140~210 mm Hg,舒張壓維持在90~120 mm Hg。在124例患者中,女54例,男70例,年齡61~76歲,平均(68.5±7.5)歲;29例患者有飲酒與吸煙等不良習慣;小學文化水平患者41例,初中文化水平患者42例,高中與大專文化水平患者24例,本科以上文化水平患者17例。將其平均劃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時,其治療方法為常規(guī)治療,主要選擇低分子右旋糖酐與復方丹參注射液等作為治療主要藥物,即低分子右旋糖酐以靜脈滴注方式治療,500 ml/次,1次/d,可以持續(xù)用藥治療4~5 d,或者按照醫(yī)囑進行治療。復方丹參注射液劑量為20 ml,與濃度為10%葡萄糖溶液200 ml混合,以靜脈點滴方式治療,1次/d,持續(xù)進行10 d治療[4]。若患者發(fā)生頭痛與惡心等反應,選擇20%甘露醇給予脫水治療,2次/d,且每次控制在250 ml左右[5]?;颊哌M行治療時,如果發(fā)生血壓持續(xù)升高情況,則應考慮是否需要給予降壓治療。
試驗組患者給予降血壓治療時,應以常規(guī)治療為基礎,對于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需要在對病情進行有效控制的基礎上進行,降低合并癥的發(fā)病率,確?;颊卟∏榈玫骄唧w控制[6]。對試驗組進行降壓治療時,嚴格按照循序漸進原則給予治療,不易快速降壓,如果血壓過低還應適當提高?;颊咧委?4 h內,血壓下降幅度控制在10%~25%,收縮壓不低于126 mm Hg,而舒張壓不低于80 mm Hg,若患者有降壓藥物治療史,則應停止降壓藥物的使用,對其給予利尿劑、依那普利與鈣道阻滯劑等降血壓治療[7-8]。
1.3 觀察指標
當患者進行分別治療后,對其給予2個月隨訪,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同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血壓變化情況與神經功能、生活質量狀況,其中神經功能選擇NIHSS(神經功能缺損量表)評定,共分為眼球運動和意識程度等15個向度,各向度分為3~5個等級,評分在0~42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神經受損程度越嚴重。生活質量情況則選擇SF-36(漢化版健康調查量表)給予評定,其主要分為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情感功能、一般狀況等,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理想[9]。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給予數據統(tǒng)計學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壓情況比較
試驗組收縮壓為(137.4±10.7)mmHg,舒張壓為(84.5±7.4)mmHg,對照組收縮壓為(143.8±3.86)mmHg,舒張壓為(88.5±7.7)mmHg,試驗組血壓狀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與生活質量比較
試驗組患者NIHSS評分為(28.4±3.3)分,對照組患者NIHSS評分為(29.1±3.5)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145 0,P=0.254 1);兩組SF-36各評分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425 7、0.187 4、0.803 1、0.734 9,P=0.671 1、0.851 6、0.423 4、0.463 8),見表2。
2.3 兩組患者預后比較
給予兩組患者2個月隨訪,試驗組病情復發(fā)患者1例,未出現死亡病例。對照組病情復發(fā)患者3例,死亡患者1例。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以及人們生活習慣較大變化,使腦血栓患者發(fā)病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10]。在臨床醫(yī)學中,對于腦血栓的治療,如果治療方法或治療手段存在問題,會隨之產生不同程度并發(fā)癥情況,從而對患者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危害[11]。相關研究顯示,當腦血栓患者血壓不斷升高后,會對其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脅,導致該疾病的發(fā)病率不斷增加?;诖耍绾尾拍軐δX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控制,則成為當前醫(yī)療人員重要研究話題[12]。為了保證該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本文以腦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為研究對象,選擇本院124例患者展開研究,在全部患者中,62例患者給予降血壓治療,結合研究結果發(fā)現,試驗組患者給予臨床治療后,患者血壓指標均已經接近正常范圍內,有助于減少疾病復發(fā)風險。然而,相關研究顯示,對于腦血栓患者進行降血壓治療時,應以收縮壓大于200 mm Hg,舒張壓大于110 mm Hg為基礎,否則會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對此,試驗組患者進行降血壓治療時,主要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同時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予以觀察,經過2個月隨訪發(fā)現,患者神經功能、生活質量均未受到不利影響,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總結上文,對于腦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而言,在進行臨床治療時,對于降血壓治療方法的應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壓情況,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建議臨床按照患者情況給予降血壓治療,使其達到預期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敦敬,朱芳芳,牟英峰,等.腦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壓治療對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6,24(1):7-14.
[2]胡蘭芳.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急性腦血栓形成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18):78-79.
[3]程艷紅,張鴻雁.急性腦血栓形成早期進行康復護理的對策[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35):281-282.
[4]包英姝.腦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壓治療對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OL].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9):85,88.
[5]趙艷,梁渝,姚宏波.急性腦血栓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探討[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21):3244-3245.
[6]王男.丹參川芎嗪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急性期腦血栓形成的療效研究[J/OL].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43):196.
[7]呂艷芳.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腦血栓患者的療效及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6):109-111.
[8]韓玲,劉穎梅.早期康復護理對改善腦血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yǎng)月刊,2013,23(5):1245-1246.
[9]陳璐菡,潘濤.辛伐他汀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腦血栓的效果及對神經功能缺損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13(23):161-164.
[10]李鈺,周波,付菱.氯吡格雷與奧扎格雷對進展性腦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響[J].西部醫(yī)學,2015,27(6):885-887.
[11]胡蘭芳.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降低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8):138-139.
[12]王彩霞.頭針聯(lián)合康復治療腦血栓形成偏癱患者的臨床研究[J/OL].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1):17,19.
(收稿日期:201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