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娜
[摘 要] 隨著社會發(fā)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工智能技術(shù)的逐步成熟運用,說話能力在一個人的職場生涯中尤其重要。通過對中職生被用人單位差評數(shù)據(jù)的歸因分析,探討提高中職生說話能力的對策和措施。促進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思想觀念,更新教學方法,重視對中職生說話能力的訓練,以期有助于中職生的健康成長。
[關(guān) 鍵 詞] 中職生;說話能力;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204-01
中職生是我國勞動后備軍的重要組成部分,能進行簡潔高效并生動形象的說話是中職生走向職場的必備能力和社會化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作為基礎(chǔ)教育學科之一的中職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中職生說話能力的主角之一,理應義不容辭地擔當起培養(yǎng)中職生說話能力的重任,并力求達到使之敢說話、會說話、說好話。
但是,在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中,一部分中職生說話能力較差是對其差評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1)羞于口頭表達。中職生在工作交往時,常常羞于口頭表達,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心理方面的因素。相當一部分中職生學業(yè)成績不理想,難免有自卑心理,怕說錯被人笑話,不敢積極主動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與人交流。(2)口頭表達隨意、跳躍、詞不達意?,F(xiàn)今社會,中職生常用的日常交流手段,如微信、QQ、微博等,常常使用簡短、零碎的對話,這使中職生的說話受習慣影響,出現(xiàn)表達隨意、跳躍、不連貫、無主題的現(xiàn)象,且不良口頭禪較多。(3)交流的層次受到限制。很多人認為,說話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不必專門訓練,沒有認識到本能的說話能力只是處于個人說話能力低層次階段。他們在與熟人交談時或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在正式或陌生場合就會膽怯,或選擇沉默。
那么,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對策呢?
一、讓中職生做課堂的主人,建立中職生敢說話、能把話說好的自信心
教師要樹立以中職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要淡化教師的表演欲,強化中職生的表現(xiàn)欲。要想方設法調(diào)動中職生的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使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自覺地張開嘴巴“說”出屬于自己的“臺詞”。把課堂交給中職生,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真正交給中職生,讓中職生多說話、多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掌握閱讀的方法,啟發(fā)中職生的思維,擴展中職生的能力,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增強自尊,建立中職生的自信心。
另外,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是中職生積極配合教師的催化劑,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首先要樹立自身形象,讓中職生尊重你、信任你。這就需要教師擁有淵博的知識、生動的教學方法,這樣他們才會被你吸引,才會跟你對話。其次,教師應賞識中職生,要用正確的心態(tài)平等對待中職生的個體差異,不能用成績的好壞來衡量。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中職生,對他們表現(xiàn)出一種信任和賞識。教師在課堂上要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以此給他們一種暗示,表示自己相信他能“說”,并且能說“好”。
二、教學實踐過程中,切實抓好“積、定、趣、導”四個環(huán)節(jié)
培養(yǎng)中職生的說話能力,益處良多,那么具體應作何舉措呢?筆者認為應抓好“積、定、趣、導”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積——重積累、升氣質(zhì)
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鼓勵學生多看一些書,文學類、哲學類、心理學類、演講類等。書看得多了,知識積累就多了,思想升華了,涵養(yǎng)氣質(zhì)自然就提上來了,并且會提升閱讀者的語言組織能力,自然就能提高在公眾場合說話的能力水平。教師可以根據(jù)年級,每學期制訂閱讀參考書目,通過好詞好句集萃、觀后感、情節(jié)人物感悟等方式來落實中職生的閱讀情況。也可以安排詩詞歌賦、名篇段落在早自習朗讀背誦。只要持之以恒,相信他們自然就敢說話了,并能提高說話水平。
(二)定——定制度、做規(guī)劃
培養(yǎng)中職生的說話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個長期不斷漸進的過程。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大綱,把說話能力培養(yǎng)要求體現(xiàn)在每學期的教學計劃中。根據(jù)語文教材目錄,每單元確定一次說話訓練課,確定主題,事先告知,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為統(tǒng)籌兼顧,課程以小組為單位抽簽決定由誰上臺發(fā)言,語文教師與每組小組長作為評委現(xiàn)場打分,滿分為10分,得分多少將直接影響小組本單元的語文成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通過抽測捆綁式口語活動激發(fā)每個中職生積極參與,充分準備,勇于說話。
(三)趣——激興趣、喜說話
一個人愿意做的事,一般都與對這件事的興趣或個人動機有關(guān),且容易做好。因此,培養(yǎng)中職生的說話能力,必須激發(fā)他們說話的興趣。根據(jù)中職生的心理特點,激發(fā)說話的興趣。中職生精力旺盛,對一切新事物都很感興趣,充滿好奇。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些特點,將他們對新事物的表層興趣引導到主動地認識分析上,再現(xiàn)這些事物的較深層興趣。比如介紹一個明星,講述一個笑話,評析一條廣告語,或者點評社會一個現(xiàn)象等,逐步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興趣并喜歡說話。
(四)導——勤指點、講方法
中職生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師的有力指導。指導要有目標、有要求、有重點,形成序列化,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既要熱情,又要講究方法。作為語文教師,要求中職生說話準確、流暢、簡潔、生動、規(guī)范,自己必須首先要加強這方面的基本功訓練,課內(nèi)外都必須處處為他們做出表率,用正能量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他們,讓中職生會說話。另外,指導方法多種多樣,因人、因內(nèi)容而異,不能拘以一律。但不論何法,每次或一個階段的說話訓練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要求,有重點。一個學期形成一個序列,一個學年形成一個較大的序列,三個學年形成一個整體序列。
參考文獻:
申明霞.語文課堂 中職生的“說”壇[J].中學語文教學, 2000(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