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
摘 要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目,它涉及政治、語文、歷史、數(shù)學、理化、生物等學科,地理老師要具備豐富的知識,才能駕馭課堂,課堂教學才能有效、高效。地理沒有列入中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為重要。
關鍵詞 初中地理 課堂教學 興趣 信息技術
初中地理包括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兩部分,與其他學科相比,該學科以其綜合性、區(qū)域性、空間性見長,內(nèi)容涉及地形、氣候、河流、人口、城市、交通、物產(chǎn)等。根據(jù)調(diào)查,有部分初中生反映該門課難學,并存在偏科現(xiàn)象。其實,學習地理只要掌握其中技巧很容易學好。筆者多年從事地理教學研究,現(xiàn)就有效課堂教學談幾點體會。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出現(xiàn)了厭學的現(xiàn)象,失去了對地理的學習興趣,這也使地理教學失去了意義。為此,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將地理知識構建在學生的生活體驗上,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加強學生的體驗。通過體驗來獲取知識,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種主要手段,將學習地理的方式建立在生活體驗課堂上,可以通過學生的體驗來學習新的知識,這樣就會使原本非常深奧難于理解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很容易接受新知識。例如,在教學晝夜交替是通過地球的自轉來實現(xiàn)的,我們可以用手電筒來模擬太陽,向光的一側就是晝半球,背光的一側則是夜半球,通過這樣演示,學生就理解了。
2利用感性材料,培養(yǎng)抽象思維能力
感性認識是思維的起點,思維就是對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對事物的本質及規(guī)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時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師必須從初中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運用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通過直觀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師進行必要的點撥、講解,引發(fā)學生思考、探究,必要時進行適當?shù)陌凳净蛱嵝?,同時要求學生對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強化表達能力。例如教學“滔滔黃河”,幻燈片上黃河下游的流域面積明顯地比中、上游狹小,這種一反常態(tài)的現(xiàn)象可以作為讓學生從直觀的視覺中進一步訓練其抽象思維能力的一種素材。我們都知道黃河因中游流經(jīng)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緩的華北平原沉積,使河床抬高而成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納支流入黃河干道(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人盡皆知,但這一點僅從流域的平面圖中是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學生必須通過抽象思維才能得出的結論)。而在講解黃河中游特點時,教師事實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學生,因而這一要求對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難。
3指導學會讀圖,獲取相關知識
讀圖、用圖是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文字是思想意識的反映,“無文之圖”便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天書”,“無圖之文”則是毫無生氣的說教。只有圖與文字的配合,方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等。文字依托地圖,方能更好地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讀圖方法多樣,一是直觀讀圖法:各種地圖中,有些地圖信息是可以很直觀提取的,而直觀讀圖法多適用于講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如在講我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規(guī)律時,可先讓學生在地圖上分別找到1月份氣溫最高、最低的地區(qū),再觀察從北向南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算出最高溫和最低溫的溫差。便可很輕松地知道“我國1月南北溫差大,相差近50攝氏度”。
二是縱向聯(lián)系法:地理知識也和其它學科一樣,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人深的過程,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讀地圖,便可知道新知識的來龍去脈。如在學習中國氣候特點之一“氣候復雜多樣”時,聯(lián)系以前所學習的“中國溫度帶的劃分"、“中國干濕地區(qū)"和“中國地形圖"等諸多影響氣候的諸因素,便可得出結論:“疆域遼闊,南北跨緯度廣,東西距海遠近差別極大,地勢高低相差懸殊,地形類型齊全,使得我國氣候復雜多樣”。三是橫向對比法:進行地理學習的橫向比較時,往往需借助地圖,這樣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點及其成因等。
4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有效高效課堂
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組織課堂,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應用信息技術展示課堂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的教學內(nèi)容更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在科學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已經(jīng)成為學生不可或缺的物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難題簡單化,促進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問題的核心與關鍵,促進學生在圖文并茂教學內(nèi)容的支持下獲得地理知識。如在講解“世界的氣候”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引導學生了解各類氣候的特點,體會世界不同地區(qū)的氣候差異。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用不同顏色、不同動畫效果的文字形象地解釋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也可以通過動態(tài)圖片去展示氣候特點,讓學生切實感受氣候多樣性與復雜性背后暗藏的地理美感,使學生樂于成為課堂主人,積極開發(fā)地理知識。增大教學容量,使學習內(nèi)容更加直觀、形象,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地理,除了解課本中的學習內(nèi)容,學會閱讀、使用、繪制地理圖表等技能外,還要留心觀察自然和社會,看一看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面貌,以及人們在當?shù)厥窃鯓踊顒拥?。觀察時,要動腦筋想一想,多問幾個為什么。還要多閱讀地理書籍、報刊、觀看電視節(jié)目和收聽廣播中有關地理的內(nèi)容,從電腦網(wǎng)絡上獲取有關地理的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
參考文獻
[1] 孫博.初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調(diào)查研究[D].長春:長春師范學院,2012.
[2] 顏蘭貞.趣、實、活——使地理課堂教學更精彩[J].教育教學論壇,2014(07):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