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云
做教師,課堂是核心,提高課堂效率,是教師永恒的話題。課堂效率的提高,不但有助于本學科的學習,還能節(jié)約學生的時間成本,幫助學生減輕負擔,提高綜合實力。如何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呢?以下是我多年從事一線教學的一些心得。
一、備課環(huán)節(jié)的精煉
在各種資料堆積如山的今天,人們對充實內容的追求,已經日趨完美。然而,一節(jié)課的時間那么短暫,在有限的時間里發(fā)揮時間的最大效能,需要在準備中便開始精煉。
1.提煉重點。
開門見山,明確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在哪里,可以更有效的抓住學生上課注意力較為集中的客觀優(yōu)勢,從更廣的學生面上,落實好本節(jié)內容的知識點。故而,當我們潛心研究如何引入知識的時候,不可忽視先行提煉本節(jié)重點,用盡可能少而接地氣的言語、方法、示范等形式,讓學生知道我們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以此為核心,再慢慢展開課堂,往往能夠效果更好。
2.研究考點。
在有限課堂時間的制約下,我們通常不能在一節(jié)課里,落實本節(jié)知識點相關的所有考察題目。那么給學生見與練的題目類型便不可能全面,如何取舍?需要研究考點,這里建議結合教材例題、習題,階段性重要考試(期中、期末)的方向,中考方向,篩選以后考試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題型,每節(jié)題型不超過兩個,備課精心圍繞這兩個題型,進行變式訓練,變式中提高知識點綜合運用能力。
3.攻堅難點。
解決課堂難點,可以嘗試把難點提煉成問題,再把問題拋給學生,在經過以上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后,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源于不同理解、不同角度的思考,學生層次的差異,才產生了所謂的難點。因為一個人是不可能統(tǒng)一其他所有人的想法的。那么,我們何不在備課中,將難點轉化為問題,直接拋給學生進行探究、討論呢?
4.作業(yè)布置。
關于作業(yè)布置的分層、合理、適度、精選等等,其他已成老生常談。這里只翻翻故紙堆,拿出很久以前的注意觀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等于沒任務。在布置作業(yè)時,也許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本次作業(yè),會讓學生更樂于完成作業(yè)還是更厭惡作業(yè),作業(yè)重在精講精練,盡量不要讓學生練浪費時間的題,重視精煉不在多。
5.面批面改。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有些作業(yè)盡量做到面批面改,學生有問題的地方當面指出,及時幫學生糾正錯誤,面批面改時要注意指導學生各方面的完善,多些關心,讓學生相信老師,真正投入到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
二、課堂要靈活
1. 老師放得開。
著重提高趣味性,處理知識點,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產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從“有用”來吸引學生趣味。
其次提高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性,當一些理論與實際生活漸漸脫軌時,通過聯(lián)系上下、學科推廣,培養(yǎng)學生思考深度,從“成就感”來吸引學生興趣。
最后輔以軟實力,教師通過人性共識,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不端架子、不死板,讓學生感覺到人都是有血、有肉、有靈魂,大家都會遇到問題,都會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解決與處理問題,敢想敢說、會想會說、能說能做,從而落實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抓住以上要點,課堂的講解與學生的討論練習,時間分配會自然合理,水到渠成,套用高效模式而不拘泥于模式,更接地氣。
2. 學生放得開。
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無論教師花多大的心血,如果學生不能動起來,那課堂的有效性一定會大大地打折扣。
想要學生放得開,得提供適當?shù)钠脚_。知識內容的問題設計需要有梯度性,最好能夠化繁為簡適用于大眾。一定要給與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不能帽子戲法一樣,突然出現(xiàn)一個知識,得讓學生能找到它是怎么來的。還需要給學生發(fā)表看法的機會,展示自己。
故而,交流討論的環(huán)節(jié)使用,便是重中之重。
講解之后有人不懂,集體交流。做了之后不論會與不會,集體討論。打破小組限制,擴大交流面,發(fā)現(xiàn)經典思路、做法,上臺展示,表示肯定。老師只講一種做法,不同方式通過交流討論升華。既節(jié)約了課堂靠老師一個人教所有方法的時間,又提高了一個人只教會一小部分人的效率。還有助于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3. 思想放得開。
鼓勵學生跨學科間的思考方式。鼓勵學生對所做問題進行“找茬”。鼓勵學生進行學法、做法之間的“比拼”。鼓勵學生通過各種不同渠道獲取知識信息。鼓勵學生挑戰(zhàn)“權威”,引導學生尊重“習慣”。
三、課后輔導的實用
1. 關心學生的生活
平時要多找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各種生活問題,多關注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煩惱,及時幫助、開解,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使學生傾其師而信其道,只有學生相信老師,才能更好地領悟老師所教授的內容。
2. 輔導作業(yè)
在學習壓力很大的今天,幫助學生完成既定學習任務,往往更能獲得學生的理解與配合。在此過程中,凝練方法于一道題目的指導、挖掘,使學生先吃透知識使用方法,再去完成任務,能讓學生感覺更輕松與獲得成就感,效果往往要比機械講解、擴大學習面、增加練習負擔成本要效果更好。
總而言之,面對知識爆炸的今天,我們在力爭上游的同時,需得在反思中提醒自己——過猶不及,最適合所教學生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