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學習知識的動力,也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他所學的知識有了興趣,就會不知所倦,越學越愛學。要想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就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努力使學生在課堂上“如魚得水,暢游其中?!蹦敲?,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呢?多年來,我在這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下面將其拿出和大家一同分享,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互相理解,人際關(guān)系和諧。要改變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的舊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tài)度,能緩解學生內(nèi)心的緊張,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而學生則對教師表現(xiàn)為尊重、信任,積極配合教學。教師對學生要有信心,尤其對學習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更要善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二、搜集充分的“快樂”素材,做好課前準備。
積累“快樂”素材和備好課“快樂”教學的關(guān)鍵?!翱鞓贰苯虒W離不開“快樂”的素材,每天都要上課,如何搜集這么多的“快樂”素材呢?這就需要我們平時注意多多積累。搜集素材的途徑有很多,只要我們肯用功去做去想。比如細心留意身邊或社會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書籍、雜志和報紙;上網(wǎng)瀏覽查閱有關(guān)資料;電視、廣播等媒體上的獲知等等??傊?,思想品德很多素材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然,所以我們平時要熱愛生活,觀察生活。努力將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簡單化、生活化。
三、改變教學方法,創(chuàng)立快樂園地。
對于初中生來說,思想敏銳,興趣廣泛,參與意識強烈,這對于思品教學來說既是挑戰(zhàn)又是能力,過去沿用了幾十年的“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就變成了教師的“獨角戲”學生很難參與進來,更不到“進入角色”發(fā)生興趣了。久而久之,學生則厭學,思品教學也就自然而然的走進了死胡同。這時必須要改變教學方法,從課堂的改革中走出一條新路來,而且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的任務(wù)就是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并以其親身生活實踐為基礎(chǔ),從中體驗并獲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fā)展。
1、巧用導入,激發(fā)好奇心。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實施“快樂”教學的真正開始。教師應(yīng)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設(shè)計出能 夠引發(fā)學生好奇感導入方式導入新課,盡快縮短學生同教材之間的距離,從而為一堂課的成功埋好鋪墊。主要有這些方式:事例導入、活動導入、定義導入、提問導入等。課本中的道理大多是通過條理展示出來。而且書上的案例,學生也已經(jīng)讀過。所以他們沒有興趣聽。尤其有些課題內(nèi)容,講多了怕弄巧成拙,講少了又擔心學生理解不了。比如“男生·女生”一課,既要讓學生認識到異性相吸是正常的心理過程,又要讓他們理解“青澀的蘋果”不長久的道理。我就以一個故事導入正題:一只小鳥,在茅草屋上安了一個窩,它覺得十分溫暖,就對小屋說:我愛你,讓我們永不分離??墒?,過了兩年,小鳥長大了,它覺得小屋已經(jīng)太矮、太舊,便將巢遷到了一棵白楊樹上。新家更令它滿意,它對白楊樹說:我愛你,讓我們永不分離。又過了兩年,燕子更成熟矯健了,它渴望到大海上去搏擊風浪,把巢安在了高高的海邊懸崖。那個巢的舒適溫暖是前兩個不可比擬的??墒?,燕子卻不想對懸崖說任何話了。這是為什么呢?這個故事讓學生意識到開闊心胸,更廣闊的天地在等著他們翱翔。這種方式不僅有趣而且更具有說服力。
2、創(chuàng)設(shè)快樂的教學情境。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如何提高思品課堂質(zhì)量,是在我們所有教師面前的問題,實踐表明,好的問題情境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如在講七年級下冊“我愛我家”時,通過小品的形式創(chuàng)設(shè)了情景劇《一個都不能少》學生甲、乙、丙、丁生動有趣的表演顯示了故事:同學們笑話殘疾學生小霞,疏遠她,排斥她,當小霞決定轉(zhuǎn)學時同學們醒悟,然后用行動溫暖了小霞,繼而又組成了溫馨的“家”,這樣的教學情境貼近了學生的生活,又符合他們年齡特點,學生們很快就融入進來,在體驗輕松學習時又進行了情感教育。只有創(chuàng)設(shè)合情合理的問題情景,才能使學生快樂,積極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才能使教學收到較滿意的效果,也才真正符合思品課程新教改的目的和要求。
3、列舉快樂教學的案例。
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自在、愉快活潑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就必須將科學性和趣味性結(jié)合起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隨著教師的思路抓住問題的核心。比如,在講到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這一課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向和尚推銷梳子”的案例。讓學生自己討論:如果自己是推銷員,該如何去做?學生先是驚奇,繼而討論熱烈。通常的思維是:和尚無發(fā),無法推銷。隨著討論的深入,為香客準備梳子以整理拜佛時弄亂的頭發(fā);和尚梳頭皮進行保健的方法也被提出來了,最后由我說出了一種方式:利用大家信佛的心理,把梳子作為可以“開佛光”的物品向和尚推銷。量大價低,和尚和推銷員皆大歡喜,結(jié)束討論。最后的效果不僅讓學生意識到“心有多遠,夢想就有多遠”。而且對學生樹立自信和挖掘自身的潛力充滿信心。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能夠通過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一定有利于增強我們的課堂教學實效,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和提過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使學生學會主動求知、善于求知。
作者簡介:李建華,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