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摘要】文章通過描述準80后教師“大戰(zhàn)”95后學生這個案例,總結出善待學生就是善待教育,更是善待我們教師自己。
【關鍵詞】準80后教師;95后學生;善待教育
現在的學生都是95后,他們以突出的性格被人們記憶。即使到了該稍顯成熟的高中階段,他們依舊個性十足,時常與教師針鋒相對。作為準80后教師的我,也免不了與95后的學生“大戰(zhàn)”一番。
一、戰(zhàn)前動態(tài)
戰(zhàn)場:高三A班。
我:新任高三A班班主任,性別男,準80后老師。
“敵”:高三A班學生W,性別女,95后學生。
開學報到的第一次師生見面會,W就遲到?!皥蟾妗币矝]有喊(也許忘記了),徑直走到自己的座位后也沒有靜下來,跟旁邊同學嘻嘻哈哈地談論著假期的愉快,完全忽視了我的存在。據此印象,我將其納入不合我群的行列之中。
二、大戰(zhàn)過程
初次的印象使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都對W關注得比較多,一是希望借此改變她那熟視無睹的態(tài)度,二是希望樹立起班主任的威信??墒且欢螘r間的關注換來的依舊是她那亙古不變的態(tài)度。戰(zhàn)爭的隱患也就此埋下。
(一)第一次戰(zhàn)爭:怒吼戰(zhàn)術,柔弱無力
一次晚自習,我檢查學生的《古漢語字典》有沒有帶齊,所有人都帶了,唯獨她沒有帶。
我:你的《古漢語字典》呢?
W:沒有。
我:之前沒有發(fā)?
W:發(fā)了,但是掉了。(聽聽這口氣,嗆人吧?)
我:不是要求周末的時候沒有的同學去買一本,或者復印嗎?而且已經過了兩個周末了!
W:……(說了一段讓我很不舒服的話,此處略去。)
我頓時火冒三丈,措辭嚴厲地吼了她,她卻面無表情地坐在那一言不發(fā),我的怒吼顯得很是柔弱無力。
(二)第二次戰(zhàn)爭:(W的)黑槍戰(zhàn)術,傷害形成
說實話出了教室的門,我就后悔了,一股莫名的惆悵籠罩在心頭。第二天剛打開微信,就顯示了“W在微信說說中提到了你”。具體內容是:“某某老師(本人),我想鄭重地告訴你,你今天跟我講的話和講話的態(tài)度我記下了,這是一筆惡賬。”同時微信旁邊還顯示著我已經是對方黑名單上的成員了。我頓覺頭暈,我被黑了。
(三)第三次戰(zhàn)爭:示好戰(zhàn)術,無功而返
雖然“敵”情嚴重,但是這個事情還必須解決。晚自習,我把W喊出來,準備跟她談談。我還未張口,她的眼淚就撲簌簌地流了下來。在她的哭聲中,我安慰著她,同時也為我那一天的態(tài)度表達了真誠的歉意。一大堆的話說完了,換來的依舊是不斷的眼淚。這種情況下,我知道即使再說下去也是白搭,不如擇日再談。她卻在此時開口了:“那件事已經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了,抹不掉了,一想到它,我就忍不住掉眼淚?!笨磥?,我把她傷害得很深啊,黑名單的事就甭提了吧。
(四)第四次戰(zhàn)爭:圍攻戰(zhàn)術,化敵為友
談話雖然無果而終,但是我真不信我的學生會恨我一輩子。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必須打開W的心扉,也解開我的心結,我要有耐性。一次模擬考試,W的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我觀察到其最近的心情很好,我知道機會來了。為了把事情徹底解決,我制訂了一份詳細的圍攻計劃。
第一步:約談進步學生。對在這次考試中有進步的學生一一約談,鼓勵,但是暫時冷落著她。在這個過程中,每喊一個學生的同時我觀察到她的表情變化依次是:無動于衷——不屑一顧——偶爾關注。據此我推斷:其已經對不被約談產生了想法。
第二步:約談周圍同學。分兩類約談,第一類是她的好朋友,第二類是她座位周圍的同學。每次談話之后,每個學生都是高高興興地回到教室,給她造成全都跟我談得很開心的印象。據我觀察,她有點坐不住了。
第三步:約談繼續(xù)下去。但是,為了不適得其反,不約談完所有學生。至此,我推斷她已經有了孤立無援感。就在她覺得全世界都要拋棄她的時候,我及時出現了。
第四步:聯系家長,尋求支援。把事情的原委說明之后,讓家長佯裝不知此事,多幫我在其面前樹立良好形象并鼓勵她多與教師交流,使其能有好的學習心情的同時也逐漸改善我在她心目中的形象。
第五步:班會課上,針對此次考試的結果,我客觀地表揚了她。她很驚訝。緊跟著我邀請她臨時做了考試心得發(fā)言,從她走向講臺的激動表情中,我知道她一定沒有想到我沒有拋棄她。她的發(fā)言簡短卻很有力,還提到了我,雖不是感謝,卻使我內心踏實,溫暖。
我知道,我的“陰謀詭計”得逞了。
三、戰(zhàn)爭反思
從與這位95后學生的交鋒中,我的收獲很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育要堅持學生主體,不能只重師生教育不重生生影響。教育的方式方法千變萬化,但是那終究是手段,以人為本、以生為本才是正道。教師對學生的授教是主體,但是學生之間的授教也很重要。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教師要重視學生之間的關系,同輩之間的影響不可小覷。
第二,教育要堅持師生共存,不能只分享快樂,也要分擔壓力。高中生學習壓力大,分享師生之間的快樂不啻為一種好的精神調味品,尤其是學生能主動給教師機會分享其快樂更不容易。但是時間久了,學生就會出現分享疲勞綜合征,這個時候需要一些新的分享。在這之前,我更多的是將自己的壓力轉化為對學生的抱怨,責怪他們這件事做不好,那件事做得不如我意。我很難想象我會對著學生吐露心聲,會把我的心底話掏出來。通過這件事情,我深深地明白,要促進學生成長,教師首先就要降低姿態(tài),敢于揭短;其次,教師要正視學生內心的強大,多給他們關心教師的機會;再次,教師要恰當分解班級教育和管理的雙重壓力,使學生增強在班內的存在感和歸屬感,做班級的真正主人。
第三,教育要堅持善待學生。有時候一句話能鼓舞人,有時一句話會傷害人。而我就是因為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講話方式和沒有弄清楚學生的真實想法而不得不花很大的精力收拾殘局。
第四,教育要堅持教師自信。教師不是救世主,但是教師必須有教育自信?,F在的學生從小經歷逆境較少,教師稍不留意就會傷到某個學生,這樣的傷害來得很容易。但是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既要堅持自己的教育原則,也不可過于勉強自己。
第五,教育要堅持師生平等。教師一味地高高在上的教育時代早已過時。教師不在學生面前卑躬屈膝,并不代表學生必須對教師唯命是從?,F在的社會更講究的是人性的教育,這里面既有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也有學生對教師的教育。比如我在這件事情的處理過程中,其實扮演的也是一名被教育的角色,這種角色就是教師教育學生產生的教育附屬品。
通過此事,我深刻地體會到:善待學生就是善待教育,更是善待我們教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