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代軍
摘要: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和語用密不可分,所以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應建立在這一背景之下,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用能力,促進小學語文閱讀工作的進步,本文建立在語用背景下,就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的策略方法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語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052-01
漢語博大精深,同一句話可能會表達多重含義,在這種背景條件下,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用能力至關重要,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關鍵部分。在進行文字的分析和閱讀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多種類型的表達方式,教師應當進行合理的安排和恰到好處的引導,讓小學生能夠分析出各種語境下的語句意思,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運用。
1.學習目標的設定
教師應根據(jù)新課標的小學語文培養(yǎng)計劃,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定學生可以達到的、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科學合理的閱讀教學的整體目標。這個閱讀教學目標必須足夠清晰明了,以便在完成階段性教學的時候能夠?qū)虒W工作進行評判和衡量。在確定整體的學習目標之后,還應進一步細化,以時間為節(jié)點劃分成多個小目標。這樣一來,每一節(jié)閱讀課的進步和不足便一目了然,更容易達成預期的教學效果。
教師應合理把握教材的使用,不能完全脫離教材也不能完全照著課本授課,應根據(jù)教材進行發(fā)散和拓展,根據(jù)近期學習的課文類型,為學生搭配能夠進一步夯實基礎的閱讀材料,著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發(fā)散思維。探索每一篇文章的內(nèi)在精髓,根據(jù)寫作背景反復研讀,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并體會該年級的教材內(nèi)容同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找到教材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聯(lián)性。教師應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提出能夠幫助學生思考的、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以《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為例,本文其實和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異曲同工,意在讓小學生明白做成每一件事的途徑不止一種,可以通過不同的思路思考問題,也同樣能夠通過不同的人生選擇抵達自己夢想的彼岸。對于本課而言,沒有什么難懂的句子和生詞,所以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應更加關注對文意的發(fā)散和理解。其實本課的現(xiàn)實意義通用性很強,就設定教學目標而言,每一節(jié)語文課的教學目標其實都不相同,但是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達成我們最初設定的總體教學目標[1]。
2.閱讀問題的擬定
語用背景下閱讀教學應當采用新課標當中推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讓小學生在閱讀當中進行思考和探索,和簡單的分組討論不同的是,教師擬定的閱讀問題意義更加深刻,引導性更強,更加注重思維的發(fā)散和邏輯的推理。讓小學生在閱讀當中體悟到作者更加深遠的意味。在設定問題時,教師應根據(jù)授課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思考,挖掘能夠讓學生起初不能理解,在經(jīng)過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之后能夠推理出來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在此過程當中養(yǎng)成科學探索精神,從發(fā)現(xiàn)問題到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進而提升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并逐漸養(yǎng)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以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例,這是一篇非常勵志的文章,主人公周恩來的心路歷程以及其促進其感悟的經(jīng)歷,堪稱經(jīng)典,作者在刻畫周恩來的形象時并沒有平鋪直敘,而是采用倒敘的方式,講述其讀書目的的由來。在進行授課之前,教師應提前安排預習問題和預習任務,在學生讀過這篇文章之后,內(nèi)心有自己的感想和領悟的時候再進行課上的合作學習,問題設定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做好前期的鋪墊,比如先讓學生談談自己讀書是出于什么原因,那么為什么周恩來在那么小的年紀中就有如此深的感悟等等。應將問題連貫起來,逐漸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對文章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入探究。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教師應當做好學生的引路人,讓學生能夠逐漸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對語文學習充滿求知欲[2]。
3.循序漸進的引導過程
小學生受年齡的限制,對于很多問題都沒有深刻的了解,就以前文的《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為例,很多小學生并不知道 "條條大路通羅馬",也不知道羅馬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地方,所以教師應合理利用各種工具手段進行引導,讓學生對羅馬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學生產(chǎn)生興趣之后,逐漸將學生帶入閱讀的情境當中。教師應當注意各個問題之間的連貫性與推進感,讓文章的主題從遠及近,慢慢明了。教師應對小學生的認識和審視問題的角度和深度具備一定的了解,遵循其認知規(guī)律,采用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教學的效率與效果[3]。
4.及時的自評與互評
在進行階段性的閱讀訓練之后,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其中自評分為教師的自我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而互評又包括師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通過這一系列的評價,教師能夠?qū)Ξ斍暗拈喿x教學模式有一個客觀的認識,而學生也能對自己的學習和掌握的程度進行合理的判斷。教師和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進行反思,查找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和改進的方面,逐漸朝著總體的教學目標前進。語用背景下的課堂評價應立足于語言文字的運用,著眼于思維和語言的交流和溝通。不能單純的關注語言的形式層面,應重視從語用的儲備、表達、立意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引導,幫助小學生提升言語應用方面的能力。
5.結(jié)語
在語用背景下,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工作應進行進一步的深入,教師應在課程中起到良好的推動和輔助作用,讓小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掌握語用能力,提高文字敏感度,增強語感,在獨立閱讀時能理解文意,在寫作中能巧妙用詞,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加以使用。
參考文獻:
[1]師永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qū)與對策[J]. 學周刊. 2017(12)
[2]鐘建軍.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 學周刊. 2017(18)
[3]任懷玲. 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 好家長. 20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