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森
有效教學活動的完成依賴于多方面因素的有效整合.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依賴于整個教學環(huán)境中各個要素的通力合作,如學生的主動性.在物理教學實踐中,筆者采取了一些策略,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就是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過反復練習形成的一種自然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上的習性.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以情不自禁的方式持續(xù)下來,猶如物理學中的慣性力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形成學習策略,也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例如,在講“平拋運動”時,筆者設計了一些簡單的思考題:思考1:什么是平拋運動?請列舉幾個生活中平拋運動的實例.思考2:物體做平拋運動時,受幾個力的作用? 初速度方向與所受力的方向有什么關系?思考3:物體做平拋運動時,水平方向與豎直方向分別做什么性質(zhì)的運動……通過這些簡單的思考題,引導學生在新授課前做好預習.通過預習,學生了解到哪些是重點、難點和關注點等,提高了在課堂上聽講的針對性,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在強調(diào)課堂上重點、關鍵點后,筆者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做筆記,課堂筆記是學生課后繼續(xù)學習的依據(jù),是考前復習的抓手.在講授平拋運動基本知識后,筆者設計如下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如圖1,一架運輸機在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為了將救援物資投擲到地面上的B處.假設拋出的物資在空中運動過程中不受空氣阻力作用.(1)若把物資投放到B處,是飛機到達B點正上方時投放還是提前投放?(2)物資在空中運動的軌跡是怎樣的?(3)若運輸機離地面的高度為500m,水平飛行的速度為10m/s,g=10m/s2, 能將救援物資投擲地面上的B處,運輸機離B處水平距離多少時,釋放救援物資?通過設計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討論思考.
對剛接手的新班級采取這些做法,且不懈引導,班級上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課前預習、課上做筆記和主動討論分析、課后鞏固等學習習慣,使有效教學得到保障.當然,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花時間、花大力氣.“磨刀不誤砍柴功”.若將這樣的習慣修煉成學生的一種品質(zhì),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內(nèi)因”.要想提高教學效益,教師就要建立師生、生生對話的平臺,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學環(huán)境的改變、教學氛圍的營造、多媒體手段的應用、知識背景的選擇、知識呈現(xiàn)的方式等.在知識呈現(xiàn)時,教師要利用實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此外,教學中教師要從情感上投入更多,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因”,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探究產(chǎn)生電磁感應的條件”時,教師可以先做學生熟悉的單根導線切割磁感線產(chǎn)生感應電流的實驗,通過電流放大器實驗效果非常好,實驗結果也在學生意料之中,然后將直導線改成對折后做切割磁感線實驗.如圖2.在實驗前,學生認為一定會產(chǎn)生感應電流.出乎意料的是,雖然有部分導體在做切割磁感線運動,但是沒有產(chǎn)生感應電流.通過設計出乎意料的實驗,使實驗現(xiàn)象與學生原有的觀點或?qū)嶒灥钠诖a(chǎn)生沖突和矛盾,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懸念 .這樣的實驗探究,達到了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效果.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給予學生關愛和交流,并從語言、表情、手勢等方面給予學生激勵,面帶微笑,以期待的目光或賞識的點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qū)W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接觸.”教師真情投入,真情付出,走進學生心靈深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參考文獻
徐贊微.試論構建高中物理生本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J].中學物理,2013(11).
王永元.巧用實驗設置懸念情景 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