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英
(連江縣教師進修學校,福建 福州 350500)
語境這一概念是波蘭人類學家馬里諾夫斯基1923年率先提出的。他提認為,話語和環(huán)境相互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語言環(huán)境對于理解語言是必不可少的。[1]美國語言學家弗斯的觀點則簡單扼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從來就不是孤立存在的,詞現(xiàn)于句,句現(xiàn)于語篇,而語篇現(xiàn)在特定的交際場合,至于詞義上下文會告訴你。[2]語境理論的研究成果對于促進外語的教與學有積極的指導意義?!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中五級標準針對詞匯明確要求學生,理解和領悟詞語的基本含義以及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3]根據(jù)這一論述,本課題在農(nóng)村小班化英語課堂中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與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在語境中進行詞匯教學不僅高效,有意義,而且大大降低了農(nóng)村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焦慮感,降低了學生學習詞匯的難度,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成績得到提高。
筆者選取了連江縣一所普通農(nóng)村校的兩個班作為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實證研究。這兩個班級都實現(xiàn)小班化教學,學生人數(shù)和生源綜合素質(zhì)差不多,教師班子也相同,各種綜合因素基本平衡。課題組進行為期一學期的跟蹤實驗,以期比較語境中英語詞匯教學新模式與傳統(tǒng)模式的優(yōu)劣性。
實驗中,對照班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模式,而實驗班則大量運用語境中詞匯教學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實驗班有序推進語境中詞匯教學的實踐和模式,主要分五個階段:
1.教師給出范例階段
教師為引起學生對提示詞和短語的注意,啟發(fā)他們猜測新單詞詞義。教師向?qū)W生們介紹了承接或轉(zhuǎn)折、反義、例證、因果、陳述和總結(jié)等六個不同類型的過渡關系,講解每一種語境線索并舉例說明。例如:教師在教新詞匯tiny時,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其漢語意思,而是用一個句子讓他們揣測:The germ is so tiny that we can’t see it with our eyes.學生通常能夠根據(jù)該句子的因果關系而猜出tiny的意思。再如:在教entertainment這個單詞時,教師可用例證的方式解釋其義:People use computers for entertainment.For example,we often listen to the music and watch movies for fun on computers.又比如:教connect這個生詞時,教師用Internet connects the world which makes the world smaller,like a village.來闡述connect表示連接的意思。教師將所有的新授詞匯都放在語境中讓學生們自行領悟、體會并大膽猜測其意思,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語感。
2.教師構(gòu)建模式階段
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探究未知單詞的意思,常用過程如下:先明確生詞及其詞性,再注意含生詞的句子與其他句子或段落的關系,然后猜測生詞的意思,最后驗證猜測是否正確。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將這些步驟制作成語錄,在接下來的課堂訓練過程中使用且貫穿實驗班詞匯教學的始終。
3.師生合作訓練階段
初始,有的學生或因經(jīng)常錯誤地推斷詞義而感到沮喪。為此,實驗指導組建議教師進一步改變引導方式,如:對推測信息點做適當提醒,引導共同討論等,提高學生猜測詞匯的熟練度。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大部分學生掌握了生詞猜測的方法,比較容易推斷出生詞詞義。單句猜測詞義的訓練題型比如:
Look!Wang Tao is running on the playground.(跑)
Could you tell me which bus runs between Fuzhou and Lianjian.(行駛)
I’m afraid the colors ran when I washed the skirt.(褪色)
The boy’s nose isrunning.(流鼻涕)
The pool has run dry.(變得)
He runs a company.(經(jīng)營)
在此例中,run有多種詞義。教師先讓學生確認該詞在句中所處的位置,判斷其詞性及其在句子中所充當?shù)某煞?,引導學生通過前后語境猜測run在句子中的具體詞義。
4.生生合作探究階段
當教師確定學生無需幫助即可推斷生詞的詞義時,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即,將學生按3-4人為一組,分成若干小組,引導學生開展小組的合作學習,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把段落猜詞的練習分發(fā)到各小組,由小組長扮演隊長的角色,要求每個小組成員來猜詞義。盡管學生之間存在能力差異,但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積極合作。通過交流互助,他們的學習的效果更加顯著。
5.學生獨立實踐階段
整個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對生詞能夠獨立進行語境推斷。在實驗的最后階段,學生們被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通常是10-15分鐘)閱讀文章并在答題卡上寫下劃線單詞的詞義。每周5篇的文章閱讀訓練練習了語境推斷技巧。通過豐富的實踐,學生熟練應用猜詞義模式,體驗到閱讀的快樂并收獲了成就感。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對照教學實驗,實驗班中大部分學生詞匯學習的態(tài)度和成績有了積極的變化。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增強。通過問卷調(diào)查顯示,實驗前只有5個孩子對學習詞匯感興趣,實驗后,這一人數(shù)擴大到了23個(一個班共27位學生)。感興趣的學生數(shù)量有了明顯的增加。而在對照班里,學生學習詞匯的積極性沒有明顯的改變。學生學習詞匯的能力有提升。從問卷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參加實驗的學生在詞匯學習的策略方面從原來的死記硬背轉(zhuǎn)而能夠根據(jù)上下文的線索對詞義進行推斷,詞匯的識記量和辨別量有較大的提升。對照班學生的詞匯學習仍然停留在教什么、記什么傳統(tǒng)識記詞匯的水平上。學生英語學習的成績有提高。課題實驗前后,課題組分別統(tǒng)計了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同學英語測驗成績。筆者發(fā)現(xiàn),實驗班的學生英語成績的進步是很明顯的,與對照組的成績明顯拉開距離。如下表:實驗前,采用的試卷是2016-2017學年度初一上冊期末考縣統(tǒng)考試卷。測試結(jié)果如下(見表1):
表1
實驗進行一個學期后,對兩個班級再次進行測試,采用的試卷是2016-2017學年度初一下冊期末考縣統(tǒng)考試卷。測試結(jié)果如下(見表2):
表2
綜上所述,語境中詞匯教學實驗的成果是顯著的。實驗班學生的詞匯學習的興趣、詞匯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成績都有明顯的增強或提高,對學習英語更有信心了,詞匯運用能力在培訓后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對照班。
上述的教學實驗還在持續(xù)探索和總結(jié)中,但語境中詞匯教學顯然比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有較大的優(yōu)勢。那么,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如何合理創(chuàng)設語境,從而有效地實施詞匯教學?筆者試圖結(jié)合實驗和農(nóng)村英語詞匯教學的實際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1.語境的創(chuàng)設要盡量貼近生活
課堂詞匯教學活動要立足于學生基礎,為學生創(chuàng)設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豐富多樣的自然語境。以自然問答的方式引入主題來呈現(xiàn)詞匯就是一個常用的方式。可設置一個話題,引導學生通過交談進入一定的情景語境,適時呈現(xiàn)新詞匯;還可以運用影音資料,幫助學生通過理解語篇,學習新詞匯。當然,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境還要注意教師的課堂用語不宜追求純粹的“書面語”式的口頭英語,而應使用自然、靈活、有個性的語言形式。因為,英語口語交流時,人們不是關注語言的形式,更多的是關注話語內(nèi)容。
2.語境的創(chuàng)設要激發(fā)學生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詞匯學習由任務的負擔,變成充滿樂趣的事情。為此,教師可以挖掘詞匯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社會意義,增加漢英文化習俗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增強對漢英兩種語言差異的直觀認識,使枯燥的詞匯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應該挑選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生活閱歷和心理特點的話題或者音樂來設置語境;還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課外閱讀材料,如《英語周報《21世紀報》《英語輔導報》等,這些閱讀材料內(nèi)容新,又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對其中的生詞自然有認識的渴望。
3.語境的創(chuàng)設要尊重學生差異
運用語境詞匯教學法,如果不尊重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的差異,不能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那么教學的成效將無從談起,甚至基礎較差的學生還會因此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這是教師實施語境中詞匯教學模式的難點。因此,在創(chuàng)設語境時要充分重視學生基礎條件,體現(xiàn)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層次性;要按照先聽讀寫再說寫的順序,層層遞進。同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還要區(qū)別,如:對待對基礎較弱的學生,在教學語境中要多呈現(xiàn)詞匯,多做簡單的選詞填空練習或提供關鍵詞的漢譯英練習;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提高學習要求,多創(chuàng)設自然語境,要求他們寫文章摘要或課文介紹。
通過在農(nóng)村小班化英語教學中開展的語境中詞匯教學的實驗,筆者深刻體會到農(nóng)村初中英語課堂實施語境中詞匯教學是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模式,在調(diào)動學生學習詞匯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方面有著傳統(tǒng)的直接教學模式所沒有的優(yōu)勢。實施這一教學模式的重點和難點都在于如何有效地創(chuàng)設語境,如何利用語境進行合理的引導,從而讓學生提高掌握詞匯學習的效益。當然,這一模式在農(nóng)村初中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不足和缺點,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總結(jié)和完善。
[1]謝徐蘋.語境和語言教學[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1997(4):1.
[2]安黎.語境中的詞匯教學[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5):133.
[3]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