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人物速寫 ·勇于改變】
劉軒帶著成長的煩惱,背負著沉重的思想包袱,體驗不到人生的樂趣,情緒瀕臨崩潰,然而當他換個環(huán)境,卸下過去的包袱,竟仿佛脫胎換骨:當主持人、玩音樂電臺、制作歌曲、做廣告,活得瀟灑,自信。帶著這種心態(tài),他重拾自己的專業(yè)心理學,竟也有了累累碩果,找到了開啟美好人生的金鑰匙。
【人物速寫·學會調(diào)劑】
有人說,生活像一壺酒,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釀酒師,只是有人釀的是苦酒,有人釀的是甜酒。劉軒在新的環(huán)境中,消除了從前的陰影,回歸自我,重新找到了自信與快樂。因此只有學會調(diào)劑自己的生活,人生才有新的奇跡出現(xiàn)。
(特約教師 黃仕學)
臺灣音樂圈炫酷的制作人,有“時尚電音之父”的稱號;口才了得的主持人,4次入圍臺灣廣播金鐘獎,3次登上TEDx的講臺,還拿過綜藝節(jié)目《我是演說家》的總冠軍;創(chuàng)意無限的廣告人,服務于瑪莎拉蒂、阿瑪尼等“豪門”。這些稱號匯總在一起,就成了劉軒。
劉軒的父親是大作家劉墉。這個作家父親把教育兒子的點滴寫成文章,出了書。也讓劉軒成了臺灣“最著名的兒子”。對此,他時常感到委屈,也很討厭“劉墉的兒子”這個稱呼。所以從哈佛大學心理學畢業(yè)之后,他一直在研究所里與書本為伍。甚至在畢業(yè)5周年的同學聚會上,劉軒就在哈佛大學里住著,卻沒有參加任何活動,那時的他,自卑得像個留級生。
第二年發(fā)生了九一一事件,劉軒加入了災后幫人們走出創(chuàng)傷的心理咨詢團隊,結果更加受挫。他發(fā)現(xiàn)面對這樣巨大的苦難與憂傷,過去學到的理論與知識,沒有一個能在當下派上用場,甚至他自己都受此影響,有了抑郁傾向。作為一名心理學博士,他去了心理門診尋求幫助。醫(yī)生是一位年輕女士,聽他傾訴完,直接拿出了處方單:Zo1oft(左洛復)50mg,一天一粒。劉軒遵照醫(yī)囑試了半年,感覺那段日子腦子里就像被蒙上了一層紗,不開心的思緒變得不重要,可開心的情緒也打了折扣。生活并沒有什么改善。他停了藥,決定徹底改變,搬回臺灣,換個環(huán)境,決定從頭再來。
回到臺灣后,卸下過去的劉軒就像換了一個人,他當主持人、玩音樂電臺、制作歌曲、做廣告,日子瀟瀟灑灑。他成了自帶光環(huán)的人,而且很自由,想做什么就去做,有什么夢想就去實現(xiàn)。一路走來,也會時而迷惑:哪一面才是真實的自我?不惑之年的他,重新?lián)炱鹆诵睦韺W。
2015年,深思熟慮后的劉軒推出首部心理學作品《助你好運》,如今又出版《幸福的最小行動》。他說:“我希望能給我的讀者一些選擇,因為我自己體驗了這么多種不同的處境,慢慢有了一些心得?!彼麑懡o年輕人的文字不同于雞湯,有心理學專業(yè)背景的依托——積極心理學。劉軒說自己很認同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的學派?!斑^去幾十年,心理學家認識到,心理學治療好一個人,并不代表他此后就能重新?lián)碛幸粋€正向的人生。心理學最大的成就,其實是幫助‘悲慘的人不那么悲慘?!?/p>
已為人父的劉軒,不知不覺中還是被父親所影響。劉墉有一句名言:“我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眲④幰舱f:“我很難講自己是悲觀主義或者是樂觀主義,我是冷眼看真實生活,不憤世嫉俗,也不追隨他人?!?/p>
電影《阿甘正傳》里有一句經(jīng)典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拿到的會是哪一種口味。在劉軒看來:人生就像一盒豆腐,好不好吃,看加什么醬料。這個醬料的選擇,來自你心里。
(司志政摘自《環(huán)球人物》2018年2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