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莉
開學季到了,我作為兩個寶寶的媽媽,卻經歷了一番考驗:即將上小學二年級的大寶樂薇到了開學,沒有做完老師布置的暑假作業(yè)。還記得剛放暑假那天,我就對她說:“咱們要先做完作業(yè),再輕輕松松地去玩?!?/p>
然而,我家大寶的暑假,活動很多,像做家務、體育鍛煉、去博物館等素質教育的內容一樣沒落下通通都完成了,而像抄字詞、寫算術題等日常作業(yè)卻寫得不多。問她原因,她跟我說:“那些我都會了。同時,我要帶妹妹??!”
確實,這個暑假,除去旅游,大寶幾乎只有上午才有做作業(yè)的時間,一到下午,我就要帶她和才1歲多的二寶去進行戶外游樂活動。二寶正在學走路,也需要多一些人際交往。有時在游樂場我讓大寶帶著作業(yè)在一邊寫,她可能只寫一頁紙,其余時間就是和二寶一起玩。這個暑假,她學會了給二寶換尿不濕,喂吃的……這也是她的暑假成就了。
我恍然大悟,這個暑假,我的心分了好多給二寶,幾乎沒有監(jiān)督過大寶的作業(yè)?!胺中摹碧嗟奈?,開始有點自責。
自己的經歷,被不自覺地復刻
在生了二寶樂怡之后,作為媽媽的我,能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愛分成了兩半。二寶那么小,而且超萌,我能發(fā)現自己愛的天平怎么都無法真正平衡給兩個孩子。0~1歲的寶寶最需要媽媽的陪伴和照顧,而六七歲的大寶此時似乎就要“退居二線”。我也跟孩子爸爸商量,以后他多照看大寶。但是大寶樂薇卻并不滿足,似乎在同樂怡爭奪母愛。
此類細節(jié)很多。當我抱著二寶哄她睡覺,大寶會把頭湊過來要我摟著。我分給大寶的時間不如過去多了。過去,我能很認真地給她講睡前故事,安撫她睡覺?,F在,也許是我給兩個孩子講故事,或者,大寶給二寶講童話故事。當然,這對她們同伴關系的培養(yǎng)很好,但顯然大寶還不太滿足。
二寶來了之后,我對大寶獨立性的要求逐漸上升。反躬自省,因為其實我內心也有一個“小孩子”。在我6歲的時候,我弟弟出生了。我被迫迅速獨立,父母花了很多時間帶弟弟,而我很多時候會孤獨地洗漱睡覺,孤獨地學習。母親能陪伴弟弟認字,而幾乎沒有時間陪伴我學習。而且我總被要求讓著弟弟。我成了一個超級乖的孩子,弟弟卻可以任性撒嬌……想到這里,我不禁發(fā)現,自己生了二寶后,也要求大寶要更快獨立、懂事的根源了。
愛的平分,需要更專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但是,大寶并沒有因為二寶的到來而變得“更獨立,更懂事”。反而,她身上會出現一些小狀況。比如,她會用拖延來要求更多的母愛,暑假作業(yè)的拖延就是一個證明,她在等待我的關注,即便是訓斥。
當我開始在開學后,按照老師的要求給大寶輔導落下的作業(yè)時,那幾天,我終于暫時放下二寶,全身心地投入和大寶一起學習,我輔導她寫作《孔子的故事》讀后感,輔導她做讀書小報,給她講述《紅樓夢》《西游記》,為她聽寫字詞等,我又回到了沒有生二寶時的狀態(tài),全身心地與大寶互動,這時我發(fā)現,大寶樂薇綻放了迷人的笑容,很樂于配合我,創(chuàng)意頻出,開開心心地完成了作業(yè)。
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領悟到,原來,對于二寶媽最大的考驗就是:是否能真正一碗水端平,把愛平均而不帶絲毫偏頗地分給兩個孩子,在和每一個孩子相處時,都一視同仁,不分心,且全情投入。
滿足所需,才是真正愛的平衡
也許有的二寶媽媽會說,自己已經很重視平衡了,但為何還是會出現兩寶爭奪愛的行為呢?那么你也許就要檢視,自己是否真的在內心深處平衡地愛著兩個寶寶。你也許還是會給大寶買禮物,陪他去玩,在物質上一樣不缺,但是情感上呢?你是一心一意的嗎?同他在一起時,心能完全放在他身上,很好地愛他,并讓他感受到愛嗎?
是的,有難度。你難免分心。因為你的二寶比較小,狀況也多,需要你更加關注。像我輔導大寶做作業(yè)時,二寶很多時候會爬到姐姐的桌子上,去搶她的橡皮、鉛筆,以此爭奪關注度。此時最好的辦法只能是讓爸爸帶二寶去其他房間,我繼續(xù)輔導大寶作業(yè)。
當然,我還想了一個辦法,就是三人專注同一件事情。比如,大寶彈鋼琴時,我會帶二寶聆聽,了解鋼琴的音色、旋律等,有時,大寶還帶二寶彈鋼琴。很多時候,我們母女三人都沉浸在旋律里,津津有味。三人同時做一件事情,是一種“不分心”,讓兩寶同時感受到愛的辦法。
還有就是父母分工。比如我們家一起去水立方水上樂園玩。我?guī)е髮毴ネ鏇_浪,爸爸帶著二寶在泡溫泉。大寶玩得刺激一些,小寶玩得溫和一些,能大家都玩好而不出意外,各取所需。按照兩個寶寶的年齡心理特點去和他們互動,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正念育兒,全情投入的高質量陪伴
在《44個有助于專注、平靜、放松的親子正念練習和游戲》這本書里談到,“最純凈的水,是在最接近涌泉之處”,和孩子一起培育正念,即“一刻接一刻活在當下,專注當下,而不帶評判”的能力,是送給他們終生的禮物。
而所謂正念育兒,正像我所說的,不論父母有多忙,只要有時間,對每一個孩子都全情投入當下地去和他們互動,而不要總是被瑣事分心。要完全地存在,注意力集中,高質量地陪伴。不必要擔心你們的愛不平衡,只要你們同每一個孩子在一起時,全神貫注地過當下每一刻,細心地蹲下來去聆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一如既往地有耐心,無偏無私。如果是只和一個孩子相處,就不要總是想另一個孩子的事,時刻保持當下的投入。如果還有能力,就幫助他們之間有愛互動,互相陪伴。正念育兒會讓兩個孩子都能接受到平衡而飽滿的父母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