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是和諧的,是人類心理愉快的體驗,是個人的感受。和諧是美,無論主題是什么,它必須是和諧的,它源于人的心靈的平衡。距離可以產(chǎn)生美。共同的社會心理產(chǎn)生共同的審美體驗。美來自內(nèi)心深處。
【關鍵詞】美學;人生;境界
四年前,當我在大學的第一年,我真的開始尋找生命——美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生命是為了什么?尋找這個答案,直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能夠體驗和思考自己,在不同的時間,即使現(xiàn)在,我對我的問題有不同的答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和我們周圍的事物處于一種功利的、現(xiàn)實的關系之中。起初,我想體驗不同的生活。但當我經(jīng)歷一些困難時,我明白生活不需要經(jīng)歷,幸福的生活就足夠了。我們或者是在學校里接受各種知識,從而獲得自己理想中的事業(yè),或者是在道德、法律和宗教的領導下構建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實現(xiàn)更高一級的精神追求。在遠古時代,人類在自然界面前是那么的弱小。人類遙望無際的天籟,風、霜、雨、雪都從那里產(chǎn)生,而這些令他們?nèi)绱说乜謶?,于是他們對此萬分地崇拜,萬分地敬仰上蒼,于是他們崇拜星星、崇拜月亮、崇拜太陽,崇拜火、崇拜江湖、大海。那時的藝術創(chuàng)作主題是這些他們無法支配的代表自然的力量。這源于他們對于力量的向往,因為他們?nèi)狈αα?。另外,遠古的陶繪有大量地動物、魚類、性象征,這源于他們對于食物與生殖的向往,他們認為這很美。我曾經(jīng)很清楚地問過自己:僅僅是生活在一個良好的自我意識中,不知道生活的真相,或者清楚地說,世界的現(xiàn)實,盡管面對痛苦的生活,我還是想選擇后者。人們生來就希望追尋自己的人生意義,實現(xiàn)更高的人生境界,來構建出一個更完善、飽滿的自我。與此同時, 我們也會觀察、感受自己周圍的一切事物,希望發(fā)現(xiàn)它們的本質,從而與它們建立一種物我合一、主客交融的和諧關系。我晚上在收音機里偷偷地聽了十一點的情感節(jié)目,我喜歡走了很長的路去探索靈魂。我們喜歡“哲學”這個詞。它對哲學的偏愛從未減少過?,F(xiàn)在,對“哲學”的解釋是“愛的智慧”或“追求智慧”,這是對生命意義的概括。雖然我對自己說,所有的人都應該去學習和思考,在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道教和其他宗教是對儒家思想的解釋,但認為自己更多的本質是一種哲學的思想家,基礎心理學、儒學與建設道路的知識系統(tǒng),是建立在哲學的框架的基礎上,通過思維的哲學思考是在任何其他方面的心理等。感謝上天給了我這樣的安排,我聽到了“哲學”這一個探索人生的話語,愛上了,勤奮地開始買哲學書籍,到了高中是投入和享受馬克思哲學的學習。而后來一切都遇到哲學哲學之后,真的自己,無法分離,在我的一生中,注定要貫穿。
人生真的是一分的境界,追求美的超越是和人的自我期望緊密相關的。審美是一種體驗,人類之所以會有相對統(tǒng)一的審美標準,是源于人類有共同的潛意識的愿望。這種愿望有社會影響與啟發(fā)的成分,有社會環(huán)境要素的熏陶如教育等因素,所以給人一種美源于社會的、源于客觀的誤解。美是來源于人的生活并將最終歸結于人的生活的。追求美的超越性是一種對現(xiàn)在生活的藝術性的訴求。從那時起,我知道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但從生命的意義和思想的哲學命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開始從周圍的事物中認識到美了。這么多年來,在不斷的心理學過程中,道教和其他宗教中,意識到,這樣的人生境界不是單一的,而是因為環(huán)境的變化,使開關在不同的領域和領先水平保持相對穩(wěn)定。這篇文章的美展現(xiàn)了一幅不同的哲學圖景和人生境界,這是如此的清晰和美麗。美的存在讓我們體驗到一種超越的精神享受。它是對生命最高的圓滿境界的追求,能夠引導人回到生活的本質。
美是和人的境界息息相關的,我們在瞭望大海時,不僅僅能看到海水的顏色,還能感受到它的博大、遼闊。中國古代的山水畫最能體現(xiàn)出畫家的思想和境界,一筆一畫皆可入情,寧靜的星空,寂靜的山谷,蜿蜒的河水都顯得格外靈動,這就是我們的內(nèi)心和外界事物產(chǎn)生共鳴與契合的結果。文明進一步發(fā)展,人類的生產(chǎn)能力提高了,進入到奴隸社會,這是一個需要領袖的社會,需要組織形態(tài)的社會,于是藝術由對于領袖的崇拜升華到對于諸神的崇拜。藝術主要表現(xiàn)宗教主題,神實際上是奴隸主精神力量的體現(xiàn)。這時的藝術,一般是表現(xiàn)群體的——即組織的形態(tài)。人們畫龍畫蛇,都不是畫一條,而是很多條,互相纏繞,相互依存。這些都是表現(xiàn)社會心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達到的這種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神妙境界,有著更深層次的意蘊。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物,看到的層次是不一樣的。我們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境界,就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不為事物的外在表相所迷惑。審美使我們能夠深入觀察到事物的內(nèi)在本質,任何藝術作品的背后,都含有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與價值觀,不斷地給予我們提醒與啟迪。我們通過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質,提升自己的境界,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光明,以多重角度來觀察世界。有了對這種圓滿境界的追求,帶給自己的最大感受是哲學的美,或者生命意義的美學。人的存在才可稱為完完全全的存在,從而引導人的超越;自從認識到美的存在,人就已經(jīng)開始了對它的追求。
作者簡介:占妮(1993-),女,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湖北省武漢市,當前職務:研究生,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參考文獻:
[1]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原百玲.“時代之眼”對美學研究的啟示——兼論藝術研究如何走出純粹美學話語[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7,38(02):74-79.
[3]段國重,顧明棟.主體的演變與生存美學——??屡c拜厄特的主體化藝術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6(02):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