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果
摘 要:一堂成功的英語課,科學、恰當的導入必不可少。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xù)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導入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精心設置。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科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情況,靈活選擇導入方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導入;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2-01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2.081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的過程中,課堂前幾分鐘的導入非常重要,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很快集中注意力進入課堂中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英語教學中,對于一門在母語環(huán)境中學習的外語,教師的課堂導入非常重要。導入是一門藝術,如何精確、有效地進行導入,需要教師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巧妙設置導入。在這里,筆者根據教學實際,對初中英語教學課堂導入做一些探討。
一、英語課堂導入應遵循的原則
1.教師要明確導入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和位置,不能喧賓奪主,讓導入占據教學的時間,導入一般在課堂開始三到五分鐘為宜。
2.導入有一定的目的,要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很快由課下的輕松狀態(tài)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
3.導入要靈活。教師在每一節(jié)課進行導入的時候都要事先在課前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等做深入的了解。而且導入的方式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靈活轉變,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新鮮感。
4.導入又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導入的時候不能陷入形式主義,脫離課堂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是起始階段,因此,一定要緊密聯系本課教學內容,而且要盡可能地和教學重點難點等產生關聯,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將教學中的一些重點詞匯句型以及句法等帶進導入中,這樣有利于下邊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二、英語課堂導入的一般方法
(一)直觀導入
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一種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中應用英語的能力,所以將真實的人或者事物帶入到教學中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交際能力。
直觀導入法就是利用一些直觀的教具比如實物、圖片等,使學生感覺形象真實而且比較熟悉,從而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1.實物直觀導入。就是教師在導入的時候運用和教學內容相關聯的具體的實物,比如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用品、學習工具等,以此來降低學生對英語的陌生感,這種方式適合剛進入初中的學生。例如,Go for it 七年級上冊Unit 2 What is this in English?時,我就直接從家中帶來了一些水果,例如蘋果、香蕉、鴨梨等,并配以更多的水果圖片,讓學生對著實物和圖片進行學習,這樣學生的興趣很大,學習效果很好。
2.圖像直觀導入。這種方式就是利用教材中的插圖或者與內容相關的掛圖、音像、視頻等。這樣的方式新穎、有趣,形象生動,尤其是利用多媒體播放的視頻等資料更是能很快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已輕松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3.充分利用態(tài)勢語言導入。所謂的態(tài)勢語言就是除了語言行為之外的交際。據研究,在人們進行面對面的直接交流中,信息的社交內容只有 35% 左右是語言行為,其他都是通過非語言傳遞的。因此,在導入的過程中,運用恰當的表情、肢體動作等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夠引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音樂欣賞導入
音樂歌曲是學生們感興趣喜歡的東西。在教學開始,播放一段音樂作品,不僅能很快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還能發(fā)展他們的審美情趣,放松了學生的身心,使學生的思想得到了釋放。一些優(yōu)秀的英文歌曲,可以通過學唱等增強學生的語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
(三)情景導入
情景導入是現在教學中比較常用的一種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手段。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是不可能時刻都處于規(guī)范的學習狀態(tài),都能很快進入到良好的學習中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建一種適宜的情景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入角色。例如在學習Id like some noodles. 這位同事索性戴著帽子,穿著圍裙開始當起服務員來了,在這樣的情景下,學生們的興趣自然就提高了很多。
(四)復習導入
孔子云:“溫故而知新。”回顧舊知識是導入新課的常用方法。在講述新課的時候,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與其相聯系的已學的詞匯、語句、語法等復習,使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這樣就降低了學生對于新知識的陌生感,學生能夠很快進入到教學中去。如在教授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第二課時,可以通過這兩個問題來開始:“What are you doing now?”“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這樣既復習了現在進行時,又導入了過去進行時,同時還對兩種時態(tài)做了比較,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
(五)文化導入
每一種語言都是文化的載體。因此,在學習語言的時候了解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是有必要的。每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滲透在自身的發(fā)展歷史中,集中體現在那些傳統(tǒng)的習俗節(jié)日中,并且集中到一些成語、日常用語以及俚語等語言中,甚至人們的行為習慣以及道德觀念等。因此,學習語言,了解這些相應國家的文化是很必要的。例如,在教初三教材中關于圣誕節(jié)題材的課文時,以孩子熟悉的圣誕老人的故事來引入新課,把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吸引到相關的內容上來。
綜上所述,導入是一門藝術,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在導入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使用各種導入手段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欲望 ,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彭永新.初中英語教學導入策略[J].考試周刊, 2013 (58).
[2] 陳傳光.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課堂導入策略[J].基礎外語教育,2012,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