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紅
摘 要: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與語文學科新課標不斷完善,更多傳統(tǒng)文化知識被列入,讓學生感受傳統(tǒng)文化美的內涵,提高學生整體語文基礎知識水平勢在必行。教師可以根據高中生生理和心理認知特點,通過整合教材內容,采取合作學習形式,更新教學模式,構建詩意課堂。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意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7-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063
語文是基礎教育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門學科,浸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我們交流思想,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科。教師應避免使用“填鴨式”教學模式,要在讓課堂變得情境化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高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了解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進一步開展。在生理方面,男生在言語作業(yè)中語言機能偏向同一側的左半球,而女生偏向于同一側的右半球。一般來說,女生在言語方面優(yōu)勢偏強,男生在抽象、邏輯思維上優(yōu)勢偏強,這也導致部分男生重理輕文,部分女生重文輕理。在心理方面,學生生理發(fā)育逐步成熟,而心理成熟水平卻跟不上。在情感方面,學生有強烈的獨立表現意愿,希望并樂于表現自我,絕大多數學生是熱愛學習并有強烈上進心的,他們渴望的課堂是具備詩意的、趣味化的教學模式,氣氛輕松活躍的課堂。
二、對教材進行有機整合,深入淺出地營造詩意課堂
無論教學內容多復雜,內涵多深奧,傳遞到學生的環(huán)節(jié)必須是簡單易懂,形象具體的,正如魯迅先生在《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段性”》中講述文化與受教育的巨大差異時,根據賈府的焦大與林黛玉所屬階級的不同,用“賈府焦大不會愛上林妹妹”這句話形象生動地進行表達。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教育部在保留《論語》《孟子》《莊子》等篇目外,增加了《老子》《史記》等文化經典著作,這無疑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驗,我們應以教育部的意見為契機開展教學,授課時不但要思路清晰、邏輯性強,還要對講授內容進行有機整合,讓學生聽得明白,容易接受,并能在這一基礎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師使用詩意的言語表達,可讓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更加容易把他們帶進如詩似畫的課堂。
三、詩意課堂離不開學伴的鼓勵和認同
詩意課堂氛圍的營造單靠授課時策劃安排是不夠的,教師事先要有充分的準備,最好能對教學內容和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可是基于時間和空間的因素,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課堂內外交流機會以及深入了解學生的機會都有局限性。但讓學生得到更多的認同和鼓勵是必要的,教學中應遵循高中生的心理和情感上的認知特點,合理安排學伴,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實際需要進行調整。有的學生出于害怕同學取笑的原因,課堂上缺乏大膽表達自我的勇氣,然而當其想法或觀點得到學伴的認同后就會變得主動。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時,大部分學生認為此情此景是如詩如畫的,是美的享受,可是有個別尚未進入狀態(tài)的學生對夜晚的荷塘初步印象是有點害怕。這一觀點被提出后,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讓他們從情感上重回一個詩意的世界。與此同時,所有學生也被帶動從另外一個角度更加深刻地認識荷塘月色,排除顧慮后,學生能真正體驗到文章的語言之美、結構之美、意境之美,等等,進入了濃濃的詩意的課堂。
四、 通過合理分組、合作學習,構建詩意課堂
美國教育學博士嘎斯基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在從事學習活動中,小組人數在2至6人的效果較好。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側重于知識的傳授,以教師教導為主,然而要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需要“以生為本”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學生在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能夠得到較大的發(fā)展,容易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創(chuàng)建小組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學生不僅能掌握所學內容,更懂得與人交際的技能,培養(yǎng)社會責任心,讓學生喜歡學習,“學中樂、樂中學”,讓情感在課堂的預設中生成,讓情感在小組合作中得到陶冶,營造出詩意課堂氛圍。
五、更新教學模式,通過劇情表演營造詩意課堂
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情境中獲取知識,印象會更加深刻,比如在《孔雀東南飛》的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了解作品的大體內容后,要求學生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扮演劇情中相應的角色。這時,基于高中生樂于表現自我的心理特點,絕大部分學生會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歷史文化背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一方面會獲得大量的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碰撞,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學生也能更加深刻地讀懂作品,形象化的道具、鮮艷的服飾再加上教師詩意的引導語,能讓學生入情入境,營造出詩意課堂氛圍。
六、采用賞識教育方式,營造詩意課堂氛圍
通過學習獲取知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每一個肯定或每一次表揚,都能給高中生帶來一種觸動,哪怕是一些簡簡單單的話語,比如“請繼續(xù)努力,下次表現一定會更好”或者“只要你肯努力,一定會有進步”等,尤其是一些缺乏自信的學生,這些賞識的話可能就是一場震撼。這些學習過程中豐富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得到更多的熏陶,使學生在詩意的、和諧的、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令課堂教學錦上添花。
總之,教學的藝術不只是單一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發(fā)現學生身上的美和潛力,我們應該以教育部的意見為契機,通過了解高中生生理和心理認知特點,整合教材內容,采取合作學習形式,更新教學模式,構建出詩意課堂為學生構建樂于彰顯個性的平臺,進一步提高學生整體語文基礎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尚文.走進語文教學之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盧玲玲.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探究性學習 [J].華章,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