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麗娜
【摘 要】 語文教材選編的課文,文質(zhì)兼美,彰顯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好多文章,言盡而意無窮,許多言外之意值得揣摩,許多文字背后的精彩值得探尋,如何憑借言語形式,落實語用訓練,本文試圖結(jié)合筆者的學習和實踐展開粗淺的論述,以期拋磚引玉。
【關(guān)鍵詞】 語用訓練;模仿;想象;動情
王尚文教授指出:語文教學的聚焦點應(yīng)該是“言語形式”,語文教材選編的課文,文質(zhì)兼美,彰顯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好多文章,言盡而意無窮,許多言外之意值得揣摩,許多文字背后的精彩值得探尋,如何憑借言語形式,落實語用訓練,本文試圖結(jié)合筆者的學習和實踐展開粗淺的論述,以期拋磚引玉。
一、模仿練筆——習得表達方法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曾說過:“模仿是學習語言的必經(jīng)之路。”模仿是創(chuàng)造的第一步,也是學生從閱讀到獨立寫作的橋梁,更是伴隨孩子登上寫作之峰的階梯。小學語文的課文有的用詞準確豐富,有的句式新穎簡潔,有的構(gòu)段嚴謹凝練,有的刻畫細膩傳神,有的謀篇縝密奇巧……教學時,教師要依托文本資源,引領(lǐng)學生反復含英咀華,積淀豐富的語感,合理合適地引導學生進行“照樣畫瓢”的語言“操練”,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引領(lǐng)他們探悉習作的門路與規(guī)律,從而解決他們習作中“怎樣寫”的困惑,夯實基礎(chǔ)。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jié)》一課時,讓學生抓住描寫“除夕真熱鬧”的相關(guān)語段,進行當堂練筆訓練——仿照課文的寫法,介紹自家的除夕夜,效果就很好。有了范文引路,孩子們寫起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既有仿效,又有創(chuàng)新,更重要的是通過仿寫,讓他們掌握了作者的巧妙構(gòu)思,習得表達方法,為他們以后的寫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chǔ)。
二、想象練筆——發(fā)展思維能力
葉圣陶曾說:“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涌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弊鳛檎Z文教師,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植根于課文,想象于書外——向生活實踐延伸,引導學生順著文本的主題,進行“添枝加葉”的想象練筆。
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的第二意義段時,結(jié)合文本情境進行想象練筆:請想象地震的危險情景和李博士、臺灣青年面對危險的沉著表現(xiàn),運用對比的方法寫一段話。這樣,教師善于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發(fā)揮想象,加深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解決他們“無米之炊”的練筆問題,而且學生感悟并內(nèi)化了對比這一表達方式,實現(xiàn)了語用能力的提升,自然也發(fā)展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三、動情練筆——抒發(fā)真情實感
學生的情感和作者、文本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之際,學生的情感和心理在文本的語言和情感的撩撥下產(chǎn)生了變化,并有表達的欲望,此時也正是課堂練筆的最佳時期。我們要善于捕捉文本的“動情點”,引發(fā)“情感磁場”,讓學生在練筆中加深對文本的感悟,升華情感,抒發(fā)真情實感。
如在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這一課時,先播放音樂,讓學生在悲傷的音樂中感受到了友愛的力量,教師再飽含深情地引導:“多么偉大的友誼,多么深情的鳥兒,童話總是以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和優(yōu)美的語言把讀者帶入美好的境界,讓我們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讀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有很多話想說?就讓我們拿起筆,把它寫下來吧?!贝藭r,有學生寫道:火柴熄滅了,樹已經(jīng)從這個世界消失了,但它卻為人類留下了燃燒的火苗。雖然樹在煤油燈里,但鳥兒還是要給它唱歌。因為鳥兒相信,只要用真情去歌唱,樹依然能夠感受到鳥兒的一片深情。古人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從小我的爸媽也是這樣教育我要信守承諾,每次我和朋友有約定的時候,爸媽總是提醒我要準時到達,信守諾言是最起碼的做人準則。
課堂小練筆應(yīng)抓住“情感點”及時開筆,實現(xiàn)讀與寫相得益彰,正所謂“情到濃時,不吐不快”。情感體驗是表達的前提和基礎(chǔ),只有擁有豐富的體驗,擁有澎湃的激情,才能有表達的欲望,下筆才能一吐為快。可見,這樣的練筆讓“寫”變成了自己真情流露的需求。
四、轉(zhuǎn)換練筆——創(chuàng)生表達方式
從文章的體裁看,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詩歌、小說、散文……從表達方式看,有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從寫作的手法看,有首尾照應(yīng)、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托物言志、正側(cè)相映、動靜搭配、虛實結(jié)合……只要做個有心人,教材中處處都有可以進行小練筆的點。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以課文內(nèi)容為基礎(chǔ), 對課文的語言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重新表達,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造。這樣,既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或理解程度,又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語言運用的訓練機會,強化了語言的訓練力度。
比如在學習了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劇本《半截蠟燭》后,引導學生回過頭,模仿劇本的寫作特點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將相和》一文中三個小故事的其中一個改編成劇本。又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白鵝》一文中有這么一段話:“鵝的叫聲,音調(diào)嚴肅鄭重,似厲聲呵斥。它的舊主人告訴我:養(yǎng)鵝等于養(yǎng)狗,它也能看守門。后來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于狗的狂吠?!痹诮虒W這一段時,可設(shè)計一個轉(zhuǎn)換人稱的課堂小練筆,引導學生仔細品讀白鵝叫聲的特點,根據(jù)白鵝“嚴厲、大”的特點,以《我是一只鵝》為題,通過第一人稱敘述,結(jié)合具體事例把鵝的叫聲“嚴厲”而“大”充分表現(xiàn)出來。這樣的練筆不僅加深對劇本這一文體特點或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培養(yǎng)了學生大膽、豐富想象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以“表達”為本位追求,努力而機敏地開掘有效的教學價值——立足言語形式,才能找到“言語實踐”可以依循的最佳路徑,探幽索隱,讓語言文字訓練扎實有效,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水平。
【參考文獻】
[1] 葉向群. 抓住練筆契機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J]. 中國教研創(chuàng)新導刊,2017(1).
[2] 杜紅萍. 練筆——更便捷的寫作訓練[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