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蓉
摘要:隨著社會文明不斷的發(fā)展,我國教育部對于青少年的教育目標不斷的在發(fā)生變化。在新課程改革的局面下,體育課堂中是否會運用到簡易器材,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體育器材的合理應用不但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筆者此次研究分析主要是針對于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建議器材運用為主,就和實踐狀況對其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以期望能夠為小學生提供一個安全、有趣的體育課堂。
關鍵詞:小學體育;簡易器材;體育教學
一、前言
小學生作為一個正處于成長發(fā)育初期的個體,他們對于任何陌生事物都抱有較高的好奇心,而這種好奇心能夠成為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性影響因素。小學體育課堂作為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重要場所,能夠有效的讓學生學會科學的、正確的鍛煉身體,并充分認識到鍛煉的重要性,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鍛煉身體好習慣的重要場所。就實際情況來看,小學體育課程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諸多的體育教師都會面臨以下問題:由于教學器材匱乏而導致教學活動無法正常的開展,促使體育課程非常的枯燥,無法有效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度的下降,最終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
根據(jù)筆者的調研了解到,簡易器材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體育教學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良好、合適的器材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巧妙的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能夠提升小學生的體育技能。通過筆者以上的介紹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簡易器材具備較多的優(yōu)點,但是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保證器材運用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盡量結合小學生的好奇心、學習特征以及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來合理的進行訓練,教師可以采用娛樂與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施教,這樣不但能夠改善教學課堂的氣氛,提供還能夠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用一種寓樂于教的方式來實現(xiàn)最佳教學效果。
二、簡易器材在小學體育課堂運用現(xiàn)狀和問題分析
在教育部所倡導的“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號口背景下,小學體育器材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但是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的不足,例如,體育器材運用不合理、器材存放、保養(yǎng)等多個方面都不夠規(guī)范。這些問題最終只會導致我國的小學體育教學效率下降,影響到學生的學業(yè)。
(一)體育器材的選擇不符合年齡特點
誠然,小學體育與初高中體育課程有顯著的差異,但是所使用的體育器材型號都是相同的,這可能會導致小學生在實際運用體育器材的過程中受到損傷。例如,在籃球課中,所使用的籃球都是統(tǒng)一規(guī)格的,這必然會加大小學生的聯(lián)系難度,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被慢慢的消耗殆盡,同時還可能會導致學生受到傷害。所以,體育器材的選擇不合理可能會導致小學生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面臨一定程度的安全風險。
(二)體育器材的使用不夠規(guī)范
體育器材的采購與分配都是按照我國政府管理規(guī)定所進行的,但是在體育課程實際開展的過程中,諸多的教師可能會根據(jù)自身的主觀思想來進行施教,未能夠嚴格的按照管理規(guī)定來選擇合適的教學道具。顯然這種做法是不合理的,且還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
三、加強小學體育課堂中簡易器材運用的教學策略
(一)合理選擇體育器材,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筆者認為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教學活動內容作為出發(fā)點,選擇有針對性的體育器材,促使體育器材能夠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發(fā)揮出最大的效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首先,體育教師應該保證自身能夠對各種器材的規(guī)格、特點、使用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選擇,并將體育器材的使用方式與注意事項告知小學生,促使小學生能夠高效的掌握器材的使用技巧,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 根據(jù)筆者深入的調研了解到,社會大眾參與體育活動的前期目的是為了鍛煉身體,而之所以能夠長期堅持下去主要是原因是他們能夠從健身活動中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所以說興趣才是個體長期堅持運動的核心影響因素。若是小學生能夠從體育課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那么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必然能夠得到提升。以此來看,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來設置學習目標。假若學習目標設置過高可能會因難度過大而使小學生產生挫敗感,這樣可能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但是假若學習目標設置的過低,則可能會導致學習任務的難度過于簡單,而促使學生的好勝心磨滅。這樣也不利于小學生的長期發(fā)展。
例如,在“何如翻越障礙物”這一課時,教師所選擇的障礙物應該是控制在60cm—90cm之間,其能夠有效的保證小學生的安全性,同時障礙物穿越的難度適中。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應該先為學生示范一遍,使學生能夠掌握翻越障礙物的技巧。在學生實際實踐的過程中,還應該針對于特殊情況進行臨時整改。
其次,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體育器材終究只是一個輔助性的器材,其最大的作用是幫助教師高效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所以教師應該以校方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且只有教學計劃經過實踐論證以后,才能夠了解教學效果如何。假若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不按照學校的實際情況而定,那么在校方所提供的硬件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教師的計劃不管是多么的完美,也都是“紙上談兵”,毫無現(xiàn)實意義。
(二)自制簡易器材,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
面對教具不足的情況,小學教師可以通過自制的方式來進行彌補,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與興趣點來進行設計,這樣能夠有效的豐富教學內容。自制簡易器材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且還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與思維能力。器材自制活動還是應該由師生共同完成,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升學生協(xié)調能力,還能夠改善學生相互之間的關系。
例如,在舉辦接力賽時,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師生一起制作接力棒,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夠引導學生從制作接力棒的過程中體驗到樂趣,還能夠使小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就感。
接力棒制作的方法非常多,比如我們可以使用礦泉水瓶中裝適量的沙子,沙子不宜過多。假若接力棒的重量過重,可能會導致學生在奔跑的過程中重心偏移,影響到學生正常水平的發(fā)揮。所以教師應該選擇合適的接力棒制作方法。比如可以用小口徑的水管,在管子中注入沙子,然后將水管兩邊封口。這樣沙子就不會露出來,這種制作方法較為簡單,且所制作的接力棒與實際情況相符,整個制作過程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枯燥學習模式。
四、結論
體育教學的目標是實現(xiàn)強健學生體魄、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而在小學體育課程中運用簡易器材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除了學校當前所能夠提供的體育教學器材以外,體育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教學器材,對于教學目標的設置則應該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來進行,促使學生能夠在一種和諧、愉悅的環(huán)境中愛上運動,并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包芳娟.淺談小學體育器材的有效使用[J].教師,2016(16):73.
[2]田海燕.小學體育器材有效利用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14(98):115.
[3]王巖.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策略的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6(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