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天虹,羅百靈,何志友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 呼吸內(nèi)科,湖南 長沙 41000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進行性發(fā)展的氣流受限性肺部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因支氣管粘膜炎性水腫加重,痰液阻塞支氣管,感染難以控制,容易并發(fā)氣胸等多種合并癥,不僅明顯增加了患者病情的復雜度,而且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風險,嚴重影響預后效果[2-3]。及時、準確的診斷AECOPD并發(fā)氣胸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肺臟超聲是一種利用監(jiān)測肺泡和間質充氣、含水量改變評估肺臟損傷的技術,與X線和CT相比有更好的實時監(jiān)控效果[4]?,F(xiàn)對我院使用肺臟超聲對AECOPD氣胸診斷和預后評估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將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診的52例AECOPD氣胸患者納入本研究。納入標準:① 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發(f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5]中AECOPD相關診斷標準,符合《現(xiàn)代實用臨床醫(yī)學研究》[6]中氣胸相關診斷標準;② 經(jīng)胸部CT檢查確診;③ 檢查前48 h停用β受體激動劑、支氣管擴張劑等可對檢查結果產(chǎn)生影響的藥物;④ 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AECOPD并發(fā)癥者;其他原因所致的氣胸;有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有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礙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齡為50~86歲,平均年齡為(67.69±8.08)歲,病程為8~18年,平均病程為(10.25±1.53)年。
1.2.1 胸部CT檢查
使用東芝Aquilion ONE型320排多層螺旋成像CT(日本),掃描層厚5.0 mm,重建間隔1.0 mm,掃描準值寬度0.5 mm,旋轉時間0.6 s,掃描時間6~8 s,球管電壓120 kV,管電流50 mAs,窗口窗位分別為1200、-600。患者取仰臥位,上舉雙臂,頭部進入后快速吸氣并在呼氣末屏氣,掃描全肺。
1.2.2 肺臟超聲檢查
使用飛利浦EPIQ5彩色超聲診斷儀(荷蘭)及邁瑞M7彩色床旁超聲診斷儀(中國),探頭選用凸陣探頭及線陣探頭,頻率選擇3.5~12 MHz,于肋間隙垂直放置探頭進行全肺探查,將雙側肺分為12個區(qū),以胸骨角平面及人體中軸平面將胸部分為上下左右4個區(qū),再以腋前線和腋后線為界將每一個區(qū)分為前、中、后3個區(qū)。分區(qū)觀察是否出現(xiàn)彗星尾征、肺滑動征以及肺點等情況。
1.2.3 X線檢查
使用飛利浦ESSENTA DR數(shù)字化成像系統(tǒng)(荷蘭),攝片條件為焦點1.2 mm、膠片距180 cm、攝片管壓125 kV,自動控制曝光,曝光量為1~5 mAs,患者取標準正側位,深吸氣后屏息曝光。
觀察患者胸部CT、肺臟超聲及X線檢查氣胸圖像結果,并比較胸部CT、肺臟超聲及X線診斷AECOPD氣胸病情結果以及肺臟超聲與X線診斷AECOPD氣胸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率。
運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和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時采用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胸部CT檢查顯示:① 輕度氣胸,肺部CT圖像可見胸壁內(nèi)緣有邊緣清晰的半月形無肺組織區(qū),肺紋理密集,肺實質密度升高(圖1);② 中重度氣胸,胸腔大部分有邊緣清晰的無肺組織區(qū),縱膈向健側移位,肺部壓縮向肺門區(qū),部分患者呈等密塊狀;③ 液氣胸,圖像后部可見氣液界面。
圖1 胸壁內(nèi)緣呈清晰半月形無肺組織區(qū)CT影像結果
肺臟超聲:① 輕度氣胸,彗星尾征、肺滑動征均缺失,可見肺點(圖2);② 中重度氣胸,彗星尾征、肺滑動征以及肺點均缺失;③ 液氣胸,患側胸腔可見氣液界面。
圖2 輕度氣胸的超聲影像結果
X線:① 輕度氣胸,呼氣時肺部邊緣可見清晰臟層胸膜形成的纖細致密影(圖3);② 中重度氣胸,肺實質密度升高,縱膈向健側移位,肺部壓縮向肺門區(qū),呈等密度軟組織影,肺紋聚攏,部分胸膜粘連者可見該部位肺不被壓縮,有條狀影與胸壁連接;③ 液氣胸,可見明顯氣液界面。
圖3 輕度氣胸的X線結果
3種檢查方式在氣胸嚴重度評估方面圖像結果基本一致。呼氣時可見肺部邊緣有清晰臟層胸膜線和邊緣肺紋理缺失(圖3)。
胸部CT、肺臟超聲及X線診斷AECOPD合并輕度氣胸、中重度氣胸及液氣胸比例基本一致,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肺臟超聲漏診率與胸部CT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肺臟超聲漏診率明顯低于X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以胸部CT為金標準,肺臟超聲診斷AECOPD合并氣胸敏感性、特異性、準確率優(yōu)于X線,尤其在診斷輕度氣胸中差異明顯(P<0.05),見表2。
COPD是一種以持續(xù)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能夠防范和治療,但及時發(fā)現(xiàn)并就診是改善預后的關鍵[7]。有專家指出,COPD患者有明顯的肺外效應,且隨著病情進展逐漸加重,患者的氣流受限癥狀也呈不完全可逆性進行性發(fā)展[8]。AECOPD患者病情復雜、并發(fā)癥較多,氣胸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能夠明顯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及時發(fā)現(xiàn)和明確診斷是控制病情進展、提高預后的關鍵[9]。
胸部CT是診斷AECOPD合并氣胸的金標準,漏診率極低,在評估患者病情中可靠性也較高,但靈活度較差,操作也較為繁瑣[10]。X線胸片檢查也是AECOPD檢查的主要手段,特異性良好,但敏感性較差,尤其是患者仰臥時胸腔氣體較少且伴有滲出時更容易導致漏診。加之X線分辨率較低,且無法進行實時敏感捕捉,對肺組織輕微損傷無法準確發(fā)現(xiàn)導致其應用效果不佳[11]。本研究中X線診斷AECOPD合并氣胸漏診率高達13.46%,在診斷輕度氣胸中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率均不高也證實了這一點。
臨床研究表明,正常肺組織中肺泡含有較多氣體,使用超聲進行檢查時往往因較強的反射導致無法清晰顯示肺內(nèi)結構[12-13]。國外研究報道指出,胸部彗星尾征與肺臟小葉間隔增厚有緊密聯(lián)系,根據(jù)此特點可使用超聲檢查對間質性肺水腫、肺不張、肺實質變以及氣胸等進行診斷[14]。Leong等[15]的研究中也根據(jù)彌漫性彗星尾征對肺水腫和COPD進行了診斷及鑒別,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國內(nèi)專家也指出,當COPD患者肺泡內(nèi)氣體被病理性液體或組織代替時肺實質變就會發(fā)生,此時超聲可較好的顯示肺內(nèi)結構[16]。本研究中利用肺臟超聲對AECOPD氣胸患者進行診斷,超聲圖像較正常圖像有明顯改變,在區(qū)別輕度氣胸、中重度氣胸及液氣胸上特征也較為明顯。在漏診方面,肺臟超聲僅為5.77%,與胸部CT相比并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效果令人滿意。另外,以胸部CT為金標準,肺臟超聲診斷AECOPD合并氣胸敏感性、特異性、準確率優(yōu)于X線,尤其在診斷輕度氣胸中差異明顯,可見肺臟超聲診斷AECOPD合并氣胸效果顯著,能夠發(fā)現(xiàn)肺部微小損傷。
表1 3種檢查方式診斷AECOPD氣胸病情結果比較 [n(%)]
表2 肺臟超聲與X線診斷AECOPD氣胸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率對比(%)
AECOPD病情復雜,患者易合并多種癥狀,單一的檢查手段已經(jīng)無法滿足臨床診治的需求,肺臟超聲的出現(xiàn)不僅彌補了胸部CT的靈活性不足、X線漏診率高以及輻射大的問題,也為AECOPD的多手段檢查了基礎,應用前景較為廣闊。
總之,肺臟超聲診斷AECOPD氣胸操作簡單,準確度好,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 丁寧,王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病機制最新研究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1):133-136.
[2] 孫沛,丁毅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險因素及發(fā)病機理研究進展[J].海南醫(yī)學,2015,25(9):1324-1327.
[3] 王曉蕾,馬建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熱點[J].科學觀察,2014,9(5):47-50.
[4] 陳水文,許煊,劉敬.肺臟超聲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兒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6,31(9):681-685.
[5]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266.
[6] 陳宗寧,宋素艷,劉峰.現(xiàn)代實用臨床醫(yī)學研究[M].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3:126-129.
[7] 向左娟,孫宏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和臨床藥物研究進展[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3,21(1):47-56.
[8] 田立芝,魏浩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肺外相關疾病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2,18(19):3220-3222.
[9] 肖輝,虞曉紅,艾平,等.肺臟超聲在重癥加強治療病房的應用進展綜述[J].轉化醫(yī)學電子雜志,2015,2(10):119-120.
[10] 帥學軍,陳曉雄,丁寧.64排螺旋CT對胸部創(chuàng)傷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療設備,2008,(6):105-106.
[11] 黃宇婷,劉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影像學表型的臨床治療及療效探究[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6,9(1):51-55.
[12] Zhang L,Wang C,Yan Q,et al.Diagnostic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or progressive massive fibrosis of coal worker pneumoconiosis:case reports[J].Medicine,2017,96(20):6890.
[13] 李欣,陸銳,田穎,等.掌上超聲診斷儀在急診疑似心臟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2017,12(5).
[14] Biasucci DG.Lung ultrasound in intensive care unit: from knowledge gaps to future directions[J].Minerva Anestesiol,2017,5(19):133-139.
[15] Leong TL,Christie M,Kranz S,et al.Evaluating the genomic yield of a single end 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 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in lung cancer: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doing more with less[J].Clin Lung Cancer,2017,5(10):122-126.
[16] 李廣洪,白波.肺臟超聲與X線檢查在新生兒肺不張中的診斷價值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 9(2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