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墨子》征引句式研究—— 兼辨“之道之曰”句式

        2018-05-26 01:08:37
        關(guān)鍵詞:尚賢先王墨子

        張 萍

        先秦典籍在論說中常常引用古語或其他典籍內(nèi)容來說明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即直接以“某某云/曰”的方式引出,此外還常見一些固定句式來表達(dá)征引內(nèi)容,如“聞之(曰)”句式、“有之(曰)”句式,這是上古漢語中頗為常見的兩種方式?!赌印吩谡撌鲋幸渤U饕捳Z以展開論述,最為突出的是征引古語、古書某篇中的內(nèi)容。徐復(fù)觀曾考察《墨子》引用古典的情況,說:“《墨子》引用的古典凡四十余條,引《詩》者約十一。……《墨子》上所引的《書》,有的今日無從查考?!盵1]筆者考察了《墨子》對(duì)古典以及古人言論的征引方式,發(fā)現(xiàn)其征引表達(dá)豐富,且呈現(xiàn)出一些獨(dú)特的句式,除常見的“NP曰”句式,還有“NP聞之(曰)”“NP有之曰”“古者有語(曰)”“NP道之曰”“NP之道曰”“NP之言然曰”“NP之道之曰”以及相應(yīng)變式,共8種以上征引句式?!癗P之道之曰”句式當(dāng)為“NP之道曰”與“NP道之曰”兩種句式的雜糅式,其中一“之”為衍文。本文對(duì)《墨子》征引方式特別是特色句式進(jìn)行探討,先來看先秦典籍常見征引句式在《墨子》中的使用情況。

        《墨子》中最常見的征引句式即“某某曰”,主要是從古代典籍中征引,如:

        (1)非獨(dú)國有染也,士亦有染?!对姟吩弧氨?fù)袼埃刂?jǐn)所堪”者,此之謂也。(《所染》)

        (2)《泰誓》曰:“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于四方,于西土。”即此言文王之兼愛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無有私也,即此文王兼也。(《兼愛下》)

        (3)于《仲虺之告》曰:“我聞?dòng)谙娜?,矯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惡,龔喪厥師?!贝搜詼苑氰钪畧?zhí)有命也。(《非命上》)

        如例(1)(2),直接用某書名或篇名作主語,用“曰”引出征引內(nèi)容,此時(shí)“曰”作謂語動(dòng)詞。也有在書篇名前加介詞“于”的,如例(3),則突出征引語句的出處,此時(shí)“于+書篇名”為處所狀語,修飾謂語動(dòng)詞“曰”。

        《墨子》采用固定征引句式,首先是用于征引語句的“聞之(曰)”“有之曰”句式。《墨子》中共有3例“聞之(曰)”,5例“有之曰”。

        (4)吾聞之曰:“非無安居也,我無安心也;非無足財(cái)也,我無足心也?!笔枪示幼噪y而易彼,眾人自易而難彼。(《親士》)

        (5)子墨子使勝綽事項(xiàng)子牛。項(xiàng)子牛三侵魯?shù)?,而勝綽三從。子墨子聞之,使高孫子請(qǐng)而退之,曰:“我使綽也,將以濟(jì)驕而正嬖也。今綽也祿厚而譎夫子,夫子三侵魯,而綽三從,是鼓鞭于馬靳也。翟聞之:‘言義而弗行,是犯明也。’綽非弗之知也,祿勝義也?!保ā遏攩枴罚?/p>

        (6)且語言有之曰:“焉而晏日,焉而得罪,將惡避逃之?”(《天志上》)

        (7)故先王之書《子亦》有之曰:“亓傲也,出于子,不祥?!贝搜詾椴簧浦辛P,為善之有賞。(《公孟》)

        有2例“吾聞之曰”,如例(4),1例“翟聞之”,即例(5);有 1例“語言有之曰”,即例(6),4例為“某書篇+有之曰”,如例(7)。可見,《墨子》中“聞之”句式可有“曰”可無“曰”,而“有之曰”句式則都有“曰”。

        這兩種征引句式中的“之”都是形式賓語,即句法上占據(jù)賓語的位置,與主語及謂語動(dòng)詞“聞、有”組合達(dá)成句法完整的句子,語意上則通過后面的內(nèi)容補(bǔ)充,征引內(nèi)容即真正的賓語,形式賓語與真正賓語之間有時(shí)通過“曰”來連接,此時(shí)“曰”不再是言說動(dòng)詞,而是相當(dāng)于一個(gè)連接標(biāo)記。這兩種“形式賓語”句式在上古漢語中頗為典型,《左傳》《國語》均有大量使用,總體上“聞之”后面以不加“曰”為多,但從《左傳》到《國語》再到《墨子》,使用“曰”的比例漸增;“有之”句,《左傳》中加“曰”稍多于不加“曰”,至《國語》《墨子》中全部加“曰”,體現(xiàn)出“有之曰”定型的趨勢(shì)。

        一、古者有語(曰)

        《墨子》中用“古者有語(曰)”句式引出征引內(nèi)容的,共有4例,1例在《尚同下》篇,3例在《非攻中》篇,如下:

        (8)古者有語焉,曰:“一目之視也,不若二目之視也。一耳之聽也,不若二耳之聽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強(qiáng)也。”夫唯能信身而從事,故利若此。(《尚同下》)

        (9)是故子墨子曰:古者有語:“謀而不得,則以往知來,以見知隱。”謀若此,可得而知矣。(《非攻中》)

        (10)及若此,則韓魏亦相從而謀曰:“古者有語:‘唇亡則齒寒?!w氏朝亡,我夕從之;趙氏夕亡,我朝從之?!对姟吩唬骸~水不務(wù),陸將何及乎!’”(《非攻中》)

        (11)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面之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今以攻戰(zhàn)為利,則蓋嘗鑒之于智伯之事乎?此其為不吉而兇,既可得而知矣。(《非攻中》)

        《尚同下》1例為“古者有語焉曰”,即在“有語”后插入了兼詞“焉”,《非攻中》2例為“古者有語”,其后直接跟征引內(nèi)容,1例“古者有語曰”通過“曰”引出征引內(nèi)容。這種“有語(曰)”句式為《墨子》獨(dú)有,先秦其他典籍中多為“有言(曰)”,如“我言維服,勿以為笑。先民有言:‘詢于芻蕘。’(《詩經(jīng)·泰誓下》)”“古人有言曰:‘撫我則后,虐我則仇?!ā渡袝ぬ┦南隆罚鼻矣小霸弧睒?biāo)記的為常,“有言”式主要是《詩經(jīng)》數(shù)例,或受句式字?jǐn)?shù)限制。

        二、道之曰

        《墨子》征引古書篇目內(nèi)容,還有一種與“有之曰”相似的句式,即“道之曰”,共3見,《尚賢中》2見,《天志中》1見。

        (12)先王之書《呂刑》道之曰:“皇帝清問下民,有辭有苗,曰:‘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鰥寡不蓋,德威維威,德明維明?!嗣螅慕档?,哲民維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種,農(nóng)殖嘉谷。三后成功,維假于民?!保ā渡匈t中》)

        (13)《周頌》道之曰:“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不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與天地同常。”則此言圣人之德章明博大,埴固以修久也。故圣人之德蓋總乎天地者也。(《尚賢中》)

        (14)《皇矣》道之曰:“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shí)不知,順帝之則。”帝善其順法則也,故舉殷以賞之,使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名譽(yù)至今不息。(《天志中》)

        觀察“道之曰”的用例,如例(12),與例(7)“有之曰”相似,僅僅將謂語動(dòng)詞“有”換成“道”,主語仍是古書篇名,而不是某人。這里“道”用作言說動(dòng)詞,且有所引申,主語不是人,而是典籍,即語義客觀化了。這種“道之曰”用于征引他書內(nèi)容,在古籍中罕見,上古漢語中可以確定的僅出現(xiàn)在《墨子》中。因其于句法、語義上通達(dá),一般點(diǎn)校、譯注對(duì)其并無特別注意。王煥鑣引尹桐陽釋句(12)時(shí),注:“《呂刑》,《書》篇名。《大傳》作《甫刑》。道,言也?!盵2,p174]正是這一句式罕見,故尹釋特別指出“道,言也”。

        先秦典籍中,確實(shí)有“言之曰”的句式,但使用也較為有限,主要見于《禮記》3例,如:

        (15)子夏曰:“圣人之葬人與?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觀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見封之若堂者矣,見若坊者矣,見若覆夏屋者矣,見若斧者矣?!瘡娜舾哐?。馬鬣封之謂也。今一日而三斬板,而已封,尚行夫子之志乎哉!”(《禮記·檀弓上》)

        《禮記》3例“言之曰”主語都是指孔子,一為“夫子”,兩為“子”??梢姡把浴迸c“道”雖同為言說動(dòng)詞,但《墨子》“道之曰”仍有其獨(dú)特性,即主語為書篇名,兩者的區(qū)別在于前者征引名人言論,后者征引古書言論。

        三、之道曰

        “道之曰”中“道”為動(dòng)詞,《墨子》中“道”更多用作名詞,常見“XX之道”,有“NP之道”,指某某人的原則、做法,如“兼王之道”“圣王之道”“君子之道”“堯舜禹湯之道”“知者之道”;也有“VP之道”,指做某事的原則、方法、途徑,如“為賢之道”“治民一眾之道”“為衣裳之道”“治國家、利萬民之道”。“NP之道”中 NP除了指人名詞性成分,還有指某書篇名的用法,出現(xiàn)在征引古書內(nèi)容的表達(dá)中,形成“NP之道曰”的特殊句式。

        《墨子》中有3例“NP之道曰”,NP為某書篇名,出現(xiàn)在《尚同中》相鄰語段中:

        (16)子墨子曰:方今之時(shí)之以正長,則本與古者異矣,譬之若有苗之以五刑然。昔者圣王制為五刑,以治天下,逮至有苗之制五刑,以亂天下。則此豈刑不善哉?用刑則不善也。是以先王之書《呂刑》之道曰:“苗民否用練,折則刑,唯作五殺之刑,曰法。”則此言善用刑者以治民,不善用刑者以為五殺。則此豈刑不善哉?用刑則不善,故遂以為五殺。是以先王之書《術(shù)令》之道曰:“唯口出好興戎?!眲t此言善用口者出好,不善用口者以為讒賊寇戎。則此豈口不善哉?用口則不善也,故遂以為讒賊寇戎。故古者之置正長也,將以治民也。譬之若絲縷之有紀(jì),而罔罟之有綱也,將以運(yùn)役天下淫暴而一同其義也。是以先王之書《相年》之道曰:“夫建國設(shè)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輕大夫師長,否用佚也,維辯使治天均?!眲t此語古者上帝鬼神之建設(shè)國都立正長也,非高其爵、厚其祿、富貴佚而錯(cuò)之也,將以為萬民興利除害、富貴貧寡、安危治亂也。故古者圣王之為若此。(《尚同中》)

        “《呂刑》之道”,《墨子間詁》引畢沅校當(dāng)云“道之”,孫詒讓案“下文兩云‘之道’,此疑不倒”[3,p84],《墨子集詁》引吳汝綸云“之道,猶‘之言’也。下‘術(shù)令之道’、‘相年之道’并同。非誤倒”。王煥鑣案“‘道’下當(dāng)捝‘之’字。下文兩云‘之道’亦然。原文作‘呂刑之道之’,下文‘術(shù)令之道’,正德本‘道’下有‘之’字,可證”。[2,p250]我們贊同吳汝綸“之道,猶‘之言’”的看法,即“道”為名詞,相當(dāng)于“言”,為“說法”義。王煥鑣“之道之”說似不確,于文法不通,下文將繼續(xù)討論。

        李漁叔認(rèn)為:“此‘相年’二字,畢沅以為當(dāng)作‘拒年’,‘遠(yuǎn)年’之意。按《尚賢中》篇作‘距年’,下篇又作‘豎年’,均不明其意,或以為古代逸書之名,或以為系大年之意,是說前輩老年人,也可通?!弊g為“所以先王的書——《相年》有這樣的記載,說……”。可見其譯文中采取的仍是書名的說法;而在注釋“距年”時(shí)說“應(yīng)作巨年,是說老年人。一說‘拒年’,為古書名”,譯為“這原是圣的道理,先王的書,老一輩人的話呀”,[4]又是采用了“老年人”的說法。譚家健注“相年”為“李漁叔認(rèn)為當(dāng)作‘拒年’,老年人”,并譯為“所以先王的書、老年人的話說過……”[5,p67,71]。那么,究竟是書名還是“老年人”呢?

        來看下與“相年”相關(guān)的《尚賢中》“距年”與《尚賢下》“豎年”:

        (17)且以尚賢為政之本者,亦豈獨(dú)子墨子之言哉!此圣王之道,先王之書《距年》之言也。傳曰:“求圣君哲人,以裨輔而身?!薄稖摹吩唬骸绊睬笤?,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眲t此言圣之不失以尚賢使能為政也。(《尚賢中》)

        (18)是何也?則以尚賢及之,于先王之書《豎年》之言然,曰:“晞夫圣武知人,以屏輔而身?!贝搜韵韧踔翁煜乱玻剡x擇賢者以為其群屬輔佐。(《尚賢下》)

        《墨子間詁》引畢沅“距年,下篇作‘豎年’,猶云‘遠(yuǎn)年’”,孫詒讓案“畢說未塙”[3,p56]。《墨子集詁》引吳汝綸云:“距年者,古書篇名。距同‘巨’。巨年者,大年也?!蓖鯚ㄨs案“‘距’蓋‘鉅’之假字,與‘巨’通”,認(rèn)為:“墨子重鉅年之言,與莊、荀諸子之重大年、重耆艾蓋同”,“下篇之‘豎年’疑即‘鉅年’之音假,‘耆’‘豎’音亦相近。其作‘相年’者,則‘距年’之形誤。吳汝綸以‘巨年’為古書,似未塙。’”[2,p161]從引用內(nèi)容來看,《尚賢中》“距年”當(dāng)同《尚賢下》“豎年”,所引內(nèi)容語義相似。其義或?yàn)椤按竽辍?,但用法上?dāng)還是作為書名。《墨子》中“先王之書”后續(xù)引用語句時(shí),除“相年、距年、豎年”例外,其余共 11例,均為“先王之書《XX》”用法,據(jù)此,“相年”等3例也極可能為古逸書名。

        例(17)“且以尚賢為政之本者,亦豈獨(dú)子墨子之言哉!此圣王之道,先王之書《距年》之言也”,如果解“距年”為“大年”,釋為“老年人之言”,則與“圣王之道”“先王之書”三者并列,按《墨子》行文,我們認(rèn)為此句意為“圣王之道”與“先王之書《距年》之言”并列或更為合理。

        從語義上來看,前面說“豈獨(dú)子墨子之言哉”,后面即呼應(yīng),還是“圣王之道”,是“先王之書《距年》之言”,后面“道”“言”與前面“子墨子之言”照應(yīng),而單獨(dú)的“先王之書”來照應(yīng)“子墨子之言”似未能相當(dāng),“先王之書”乃“言”之載體,這也是《墨子》中多見“先王之書《XX》之言”表達(dá)的原因。

        從句法來看,《墨子》中另有“先王之道”與另一成分并列的句子。如:

        (19)故君子莫若欲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當(dāng)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萬民之大利也。(《兼愛下》)

        (20)故子墨子曰:去無用之費(fèi),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節(jié)用上》)

        以上兩例判斷句中,表語是“圣王之道”與“萬民/天下之大利”兩個(gè)并列成分,一例用了并列連詞“而”,另一例則沒有連詞,語氣助詞“也”位于后一成分之后。例(17)判斷句“此圣王之道,先王之書《距年》之言也”與例(20)結(jié)構(gòu)相似。

        “相年”句所引內(nèi)容與“距年”“豎年”句所引內(nèi)容不同,未必如王煥鑣所言“相”為“距”之形誤,兩者未必同一,不過按前后表達(dá)句式而言,此“相年”或當(dāng)如前面的“呂刑”“術(shù)令(說命)”一樣,也是某書名。

        回到3例“先王之書《XX》之道曰”,此句式當(dāng)合法,“之道”并非為“道之”,亦非“之道之”。

        《墨子·兼愛下》還有 1例“之所道曰”,也當(dāng)是“之道曰”:

        (21)姑嘗本原之,先王之所書《大雅》之所道曰:“無言而不讎,無德而不報(bào)。投我以桃,報(bào)之以李?!奔创搜詯廴苏弑匾姁垡?,而惡人者必見惡也。不識(shí)天下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兼愛下》)

        孫詒讓注“先王之所書”:“‘所’字疑衍,《尚同中》篇云‘是以先王之書《周頌》之道之曰’,是其證?!盵3,p125]我們贊同該看法,從《墨子》多例“先王之書《XX》……”來看,當(dāng)徑為“先王之書”,而非“先王之所書”。盡管“書”在《墨子》中有動(dòng)詞之用,表示“書寫”,從文法上講,“先王之所書”是合理的,但從具體用例來看,這種用法卻僅此1例?!跋韧踔鶗鳹”等于“先王之書N”,但《墨子》此類表達(dá)中,除此例外,均用“先王之XN”,而不用“先王之所XV”,如多有“先王之書”,也有“先王之言”,由此判斷該例“所”為衍文可能性較大。

        與此相似,后面“《大雅》之所道曰”中“所”亦可能從“先王之所書”之“所”而衍,其原因仍在于“道”也可以兼作動(dòng)詞,文法上也是講得通的,但從此類句式使用來看,當(dāng)徑為“《大雅》之道曰”,即“《XX》之道曰”,而非“《XX》之所道曰”。作為言說動(dòng)詞的“道”于《墨子》中見用較少,其名詞用法更常見,這更降低了“所”字結(jié)構(gòu)“《XX》之所道”的可能性。

        四、之言然曰

        與“道”相似,“言”也用于征引某書篇內(nèi)容,構(gòu)成“某某之言”的句式,具體又分兩種:一是“NP1之言,于 NP2曰”,一是“NP之言然曰”。

        (22)《太誓》之言也,于《去(太子)發(fā)》曰:“惡乎君子!天有顯德,其行甚章,為鑒不遠(yuǎn),在彼殷王。謂人有命,謂敬不可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上帝不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順,祝降其喪。惟我有周,受之大帝。”昔紂執(zhí)有命而行,武王為《太誓·去(太子)發(fā)》以非之。(《非命下》)

        例(22)“《太誓》之言也,于《去發(fā)》曰”(“去”當(dāng)為“太子”)即“NP1之言,于NP2曰”句式,NP2是NP1的一個(gè)篇目,這實(shí)際上是“NP之言曰”句式的變式,在“曰”之前插入了更為具體的出處“于《太子發(fā)》”,即進(jìn)一步明確是《太誓》上篇《太子發(fā)》,別于中、下篇,因而有個(gè)停頓,故插入了語氣詞“也”。前面論及的“有之曰”句式也有類似的變式:

        (23)今執(zhí)無鬼者之言曰:“先王之書,慎無一尺之帛,一篇之書,語數(shù)鬼神之有,重有重之,亦何書之有哉?”子墨子曰:《周書·大雅》有之,《大雅》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shí)。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穆穆文王,令問不已?!比艄砩駸o有,則文王既死,彼豈能在帝之左右哉?此吾所以知《周書》之鬼也。(《明鬼下》)

        這一例中“《周書·大雅》有之,《大雅》曰……”,“《周書·大雅》有之”承接前面的“亦何書之有哉”(即“亦何書有之哉”)作答,“有之”中“之”指代的是“鬼神之有”,先肯定《詩經(jīng)·大雅》中有,①繼而引出相關(guān)語句。當(dāng)不需回應(yīng)前文而直接引用某語句作為下文論述的依據(jù)時(shí),“有之(曰)”句式被使用,強(qiáng)調(diào)了其存在性、可靠性,此時(shí)“之”即指代下文引用的內(nèi)容,而不是回指上文內(nèi)容,“曰”也成為一個(gè)連接賓語從句的標(biāo)記。

        《墨子》“NP1之言,于 NP2曰”句式僅上述1例,“NP之言然曰”則有3例,另有1例相似變式。例(18)“于先王之書《豎年》之言然,曰”即是其中一例,它在NP前用了介詞“于”,對(duì) NP有突出作用,則“于 NP”介賓結(jié)構(gòu)作定語修飾“言”,“之”為連接定語與中心語的結(jié)構(gòu)助詞。

        “(于)NP之言然曰”句式中“之言”后多了謂語“然”,其實(shí)這個(gè)“然”作用與“有之曰”中“之”作形式賓語有相似之處,即都是用以完形的,其所代內(nèi)容不在上文,而在下文,即“曰”后面引出的語句。“(于)NP之言然”句法上足句,“曰”連起后續(xù)引文內(nèi)容,相對(duì)較為獨(dú)立,故多在“曰”前停頓,實(shí)則前后語意上具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相比于“(于)NP之言曰”句式,“(于)NP之言然曰”中“(于)NP之言”是主語,“然”是謂語,其所指代的內(nèi)容由“曰”引出,此時(shí)“曰”相當(dāng)于一個(gè)標(biāo)記,而“(于)NP之言曰”中“曰”是謂語動(dòng)詞。《墨子》中另2例“(于)NP之言然曰”如下:

        (24)何以知其然也?于先王之書也《大誓》之言然,曰:“小人見奸巧乃聞,不言也,發(fā)罪鈞?!贝搜砸娨俨灰愿嬲?,其罪亦猶淫辟者也。(《尚同下》)

        (25)于先王之書《仲虺之告》曰:“我聞?dòng)邢娜顺C天命,布命于下,帝式是惡,用闕師?!贝苏Z夏王桀之執(zhí)有命也,湯與仲虺共非之。先王之書《太誓》之言然,曰:“紂夷之居,而不肎事上帝,棄闕其先神而不祀也,曰:‘我民有命,毋僇其務(wù)?!觳灰鄺壙v而不葆?!贝搜约q之執(zhí)有命也,武王以《太誓》非之。(《非命中》)

        例(24)“先王之書”前加介詞“于”,對(duì)引文出處加以強(qiáng)調(diào),如例(25)中“于先王之書《仲虺之告》曰”,同樣,兩例中“然”也是指向后文“曰”連接的征引內(nèi)容。例(24)“然”照應(yīng)的是后文“此言……”中“此”,而非照應(yīng)前面“何以知其然”之“然”;例(25)“先王之書《太誓》之言然,曰”與前面的“于先王之書《仲虺之告》曰”顯然征引的是兩個(gè)例子,兩者是并列關(guān)系,故“然”并不回指前面的內(nèi)容,前后都是征引古書內(nèi)容,一單用“于NP曰”式,一用“NP之言然曰”式,后者“然”指向下文征引的內(nèi)容。

        《墨子》中“(于)NP之言然曰”句式還有一變式,成“于 NP1之書然,NP2曰”,即“然”后不僅讀開,“曰”前還多了主語,使得“曰”又恢復(fù)了謂語動(dòng)詞性質(zhì),且“言”替換成了“書”:

        (26)古者圣王既審尚賢,欲以為政,故書之竹帛,琢之盤盂,傳以遺后世子孫。于先王之書《呂刑》之書然,王曰:“于!來,有國有士,告女訟刑,在今而安百姓,女何擇言人?何敬不刑?何度不及?”能擇人而敬為刑,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可及也。(《尚賢下》)

        曹海英注:“此句中,前一‘書’字為名詞,先王之書,指《尚書》。后一‘書’字為動(dòng)詞,書寫,記載?!蓖瑫r(shí)注“王”為“指先王”。第二個(gè)“書”不當(dāng)為動(dòng)詞,也是名詞,同前一“書”[6]?!赌印分小癗P之書”共26見,其中“先王之書”20見,還有“圣王之書”“天下之士君子之書”“商周之書”,另有 2見“一篇之書”,再有就是此例“《呂刑》之書”。該“于NP之書然”當(dāng)同前面所論之“于 NP之言然”,這一“書”用法雖然少見,但也是有其合理性。

        (27)有恐其后世子孫不能敬莙以取羊,故先王之書,圣人一尺之帛,一篇之書,語數(shù)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明鬼下》)

        《明鬼下》有“一篇之書”,前后兩見,與“先王之書”并列,可見單篇文章也能以“書”稱之。“于先王之書《呂刑》之書然”第二個(gè)“書”不用“言”而用“書”,也可能是受了前面“先王之書”的類化影響而成,不過作“書”于語義上也是行得通的。例(26)“曰”不再緊承“然”,而是插入了主語“王”,故該“曰”實(shí)際上跳脫了“(于)NP之言然曰”格式對(duì)“曰”謂詞性的限制,可以說插入主語“王”,使得“曰”的謂詞性得以復(fù)蘇。這實(shí)際上是“(于)NP之言曰”的一個(gè)變式,可見當(dāng)使用了“然”來作謂詞,使得前面的“(于)NP之言然”在句法上成句,因而整個(gè)句式多了可能性,“曰”前增加主語即是一種表現(xiàn)。

        上古漢語中,“(于)NP之言然曰”句式征引古書內(nèi)容為《墨子》特有。《論語》有一見“NP之言然”,但用法不同:

        (28)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敝俟唬骸熬泳炊泻?,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保ā墩撜Z·雍也》)

        此句“雍之言然”意思是“你這話說得對(duì)”(“雍”即仲弓名),“然”是肯定之辭,對(duì)前面仲弓的話表示認(rèn)可,“然”的用法與“(于)NP之言然曰”中的代詞“然”不同。

        五、之道之曰

        《墨子》中有3例“NP之道之曰”,1例“NP之道之然”,其中NP都是某一古書篇名,如下:

        (29)是以先王之書《周頌》之道之曰:“載來見彼王,聿求厥章。”則此語古者國君諸侯之以春秋來朝聘天子之廷,受天子之嚴(yán)教。(《尚同中》)

        (30)《大誓》之道之曰:“紂越厥夷居,不肎事上帝,棄厥先神祇不祀,乃曰吾有命,無廖務(wù)天下,天亦縱棄紂而不葆。”(《天志中》)

        (31)且《禽艾》之道之曰:“得璣無小,滅宗無大?!眲t此言鬼神之所賞,無小必賞之;鬼神之所罰,無大必罰之。(《明鬼下》)

        (32)非獨(dú)子墨子以天之志為法也,于先王之書《大夏》之道之然:“帝謂文王,予懷明德,毋大聲以色,毋長夏以革,不識(shí)不知,順帝之則?!贝苏a文王之以天志為法也,而順帝之則也。(《天志下》)

        姜寶昌注例(31):“《禽艾》之道之”為“即‘《禽艾》道之’,主語‘《禽艾》’后語助詞‘之’以取消小句‘《禽艾》道之’之獨(dú)立性也’”。[7]姜注說明一個(gè)問題,那就是“道之”與后面“曰”及其后引用內(nèi)容上是不可分割的,故將“《禽艾》之道之”中第一個(gè)“之”的作用看作取消句子獨(dú)立性。參照上古漢語中更常見的“NP聞之曰”“NP有之曰”征引句式中,主語NP與“聞之”“有之”之間均無“之”來取消句子獨(dú)立性,可見“《禽艾》之道之”如果是“《禽艾》道之”,則中間不需要“之”來取消句子獨(dú)立性,也就是不存在小句作主語的情況,這種句式本質(zhì)上是我們所提的“形式賓語句”,“曰”由言說動(dòng)詞虛化,起到連起賓語從句的作用。

        “NP之1道之2曰……”句式在文法是不通的,兩個(gè)“之”必有一個(gè)為衍文,如上分析,《墨子》中既有“道之曰”,又有“之道曰”,“之道之曰”也就相應(yīng)的有兩種可能,或“之1”衍,則為“道之曰”(A式),或“之2”衍,則為“之道曰”(B式)。上述4例“之道之曰/然”,究竟屬于哪一種,不能一概而論,須結(jié)合其所在篇目具體分析。在同一篇目中,我們?cè)O(shè)想其語言表達(dá)句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墨子》“墨論”諸篇分上、中、下,其“上”諸篇語言上當(dāng)具有內(nèi)在統(tǒng)一性,同樣,“中”“下”諸篇亦當(dāng)如此。假如“之道之”用例所在篇目中A式有其他用例,則該“之道之”為A式可能性更大;反之,若B式有其他用例,則其為B式可能性更大。

        根據(jù)上述原則,我們將4例“之道之曰/然”用例篇目與相似句式所在篇目做了一個(gè)對(duì)照,如“表1”所示②。

        表1 《墨子》“之道之”與“道之曰”“之道曰”“之言然曰”句式篇目對(duì)照表

        據(jù)表中左右兩部分相應(yīng)句式所在篇目對(duì)照情況,可以初步判定的是:《天志中》“《大誓》之道之曰”可能為“《大誓》道之曰”,即“之1”衍;《尚同中》“先王之書《周頌》之道之曰”可能為“先王之書《周頌》之道曰”,即“之2”衍;《天志下》“于先王之書《大夏》之道之然”用代詞“然”,則與“之言然曰”句式相近,如例(24)《尚同下》“于先王之書也《大誓》之言然,曰……”,故可能為“于先王之書《大夏》之道然”,即“之2”衍,且“之言然曰”2例出現(xiàn)在下篇,與《天志下》也有一定的統(tǒng)一性;“《禽艾》之道之曰”出現(xiàn)在《明鬼下》篇,也屬于下篇,為“之道曰”句式可能性較大,即“《禽艾》之道曰”,“之2”衍。

        譚家健指出《尚同中》“先王之書《周頌》之道之曰”中“最末一個(gè)‘之’字疑衍”[5,p68],《天志中》“《大誓》之道之曰”中“第一個(gè)‘之’字疑衍”[5,p155],《明鬼下》“《禽艾》之道之曰”中“第二個(gè)‘之’疑衍”[5,p180]。其判斷與我們結(jié)論相同。孫中原《墨子大辭典》“道”詞條,所列義項(xiàng)中有“道理”“述說”兩項(xiàng),“道理”義諸例中列有《明鬼下》“禽艾之道之”,“述說”義注有12次,僅列一例,即《天志下》“先王之書《大夏》之道之然”[8]。這兩個(gè)義項(xiàng)即是區(qū)分“道”名詞、動(dòng)詞用法,根據(jù)上文分析,當(dāng)可確定前一例歸“道理”義,而后一例似不當(dāng)歸入“述說”義,其中“道”也當(dāng)是名詞。

        《墨子》中之所以會(huì)有“NP之道之曰(然)”句式,顯然是受了“NP之道曰”和“NP道之曰”兩種句式的影響,這兩種句式功能相同,均用于征引古書內(nèi)容,差別在于其中“道”一為名詞一為動(dòng)詞,而“之”相應(yīng)的一是結(jié)構(gòu)助詞一是形式賓語,《墨子》兼用這兩種征引表達(dá)式,因而有了兩者的雜糅式“之道之曰”。如表1所示,“之道曰”“道之曰”“之言然曰”等句式所在篇目頗為集中,均在“墨論”部分的中、下篇,可見這些特殊的征引表達(dá)式乃是中、下篇特色。

        六、結(jié)語

        綜上,《墨子》征引古典及古人言論共有四五十處,然其征引表達(dá)句式相當(dāng)豐富,且呈現(xiàn)出一些獨(dú)見于《墨子》的句式,除常見的“NP曰”句式,還有“NP聞之(曰)”“NP有之曰”“古者有語(曰)”“NP道之曰”“NP之道曰”“NP之言然曰”“NP之道之曰”以及相應(yīng)變式,共有八種以上征引句式。其中“NP之道之曰”句式當(dāng)為“NP之道曰”與“NP道之曰”兩種句式的雜糅式,其中一“之”為衍文。特殊征引句式主要集中于“墨論”部分的“中”“下”諸篇中,呈現(xiàn)出一定的分布規(guī)律?!赌印氛饕绞降亩鄻踊w現(xiàn)出《墨子》語言表達(dá)的豐富性和特殊性,足見墨子作為先秦典籍具有獨(dú)特的文學(xué)價(jià)值與語料價(jià)值。

        [注釋]

        ① 孫詒讓在此句下注“古者《詩》《書》多互稱”,見《墨子間詁》第238頁。

        ② 該表右半部分為“之道之”句所在篇目情況,左半部分為對(duì)照句式所在篇目,形成左右對(duì)照。

        [1] 徐復(fù)觀.徐復(fù)觀論經(jīng)學(xué)史二種[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40.

        [2] 王煥鑣.墨子集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 孫詒讓.孫啟治,點(diǎn)校.墨子間詁[M].北京:中華書局,2001.

        [4] 李漁叔.墨子今注今譯[M].臺(tái)北: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4:54-85.

        [5] 譚家健.孫中原,注譯.墨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9.

        [6] 墨翟.曹海英,譯注.墨子[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4:43.

        [7] 姜寶昌.墨論訓(xùn)釋[M].濟(jì)南:齊魯書社,2016:530.

        [8] 孫中原.墨子大辭典[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6:58-59.

        (責(zé)任編輯、校對(duì):郭萬青)

        猜你喜歡
        尚賢先王墨子
        試論荀子的“先王觀”
        人文天下(2020年11期)2020-07-20 16:27:54
        “墨子號(hào)”與墨子
        墨家“法理”與“尚賢”、“尚同”
        為什么民主尚賢制適合中國
        荀子“圣王”的三種解讀
        江漢論壇(2017年2期)2017-04-19 23:29:36
        泰民眾愿行善報(bào)答先王
        電風(fēng)扇不能玩兒
        楚人過河
        先秦諸子之評(píng)述與《墨子》的解讀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欧美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极品裸体淫片av| 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99久热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无码h黄动漫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aaaa视频一区 | 色丁香在线观看| 用力草我小逼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手机看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 91久久精品一二三区色|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三区| 女优av性天堂网男人天堂|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国产美女遭强高潮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桥本有菜| 日本a级特级黄色免费|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欧美亚洲国产人妖系列视| 久久青青草原一区网站|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网站| 日本久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va欧美va日韩va成人网|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百度| 少妇被搞高潮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女老熟女一区二区久久夜| 亚洲第一无码xxxxxx| 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 国产丝袜爆操在线观看| 日本丰满熟妇videossex8k|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在线观看| 手机在线播放成人av| 精品偷拍被偷拍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