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錦鵬,宋志輝,王叢,湯湧
(華晨汽車工程研究院白車身工程室,遼寧 沈陽 110141)
當今汽車行業(yè)高速發(fā)展,汽車企業(yè)之間競爭也日益激烈,汽車用戶對汽車各個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自主品牌汽車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從一開始的完全模仿,在經過不斷的總結經驗和學習后,到現(xiàn)在的開始探索互聯(lián)網車等新技術,自主品牌汽車廠的設計、驗證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對于各個細節(jié)設計驗證也越來越全面。其中整車涉水性能試驗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試驗,而中地板上的油箱維修孔為安裝件,且有線束通過,如何保證其密封性尤為重要。
某新研發(fā)的SUV樣車,在試制階段,高速涉水測試,整車以15km/h的速度駛入150mm深48m長水池中,加速至30km/h直行并通過水池,經過三輪測試,檢查乘員艙內有無漏水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中地板上油箱維修孔蓋處漏水,具體位置為油箱維修孔蓋與線束配合處,試驗過程中有水流從二者配合處流入乘員艙內。如圖1:
圖1
油箱維修孔蓋邊緣起半圓形凸包形狀,線束從此凸包下方穿出,線束在二者重合處纏繞普通泡棉。普通泡棉本身不防水,當車下水流沖擊此位置時,泡棉吸水飽和后流入車內。那么將普通泡棉更改為防水泡棉能否解決漏水問題呢?我們進行了試驗驗證,結果在泡棉與鈑金配合的兩側根部仍然漏水,如圖2:
圖2
鈑金成型必然存在圓角,從而鈑金圓角處與線束之間會出現(xiàn)細小的縫隙,防水泡棉壓緊后仍不能完全填充此細小間隙,導致漏水,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油箱維修孔蓋與地板之間靠密封條密封,密封條粘貼在油箱維修孔蓋圓周平面上,但是由于線束的存在,密封條在線束位置斷開,容易出現(xiàn)密封不良,如圖3:
圖3
將密封條整圈粘貼,經試驗驗證仍然漏水,原因分析為密封條、線束重疊與鈑金配合情況復雜,容易產生密封不良。
通過數(shù)據分析發(fā)現(xiàn),油箱布置較低,或者說油箱Z向尺寸較大,導致油箱下表面低于車身前地板平面,如圖4:
圖4
當車輛在水池中前進時,由于油箱較低,水流不能順暢在車身地板下方排出,反而由于油箱的阻擋,水流從油箱的前方間隙流向中地板油箱維修孔蓋處,由于是“高速”涉水,所以水流對油箱維修孔蓋的沖擊力很大,當出現(xiàn)前面所述兩點情況時,會導致漏水。此油箱維修孔蓋與線束配合結構在本公司其它車型中也有使用,我們進行了數(shù)據對比和試驗驗證,也證明了此分析的準確性。
油箱上表面都會制作排水槽,以避免有水存積而影響其上方電器元件功能,此車油箱的排水槽布置在前方,其正后方布置了油箱與車身限位墊塊,油箱結構凸起接近地板面,如圖5:
圖5
當水流從前方排水槽涌入后沖擊在后方油箱凸起面上,進而反向沖擊在油箱維修孔蓋上,當油箱維修孔蓋與線束、密封條密封性能不可靠時,會出現(xiàn)漏水情況。
模流分析主要分析了試驗過程中水流的流動情況,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有大量水流沖擊油箱維修孔蓋處。如圖6。
通過以上五點分析以及該車項目進度,認為油箱維修孔蓋與線束、密封條的配合關系為此車涉水試驗漏水的主要原因,所以通過優(yōu)化這幾個零件的配合關系來解決此問題。具體方案:(1)線束取消泡棉,增加膠堵;(2)油箱維修孔蓋取消半圓形凸包結構,在大平面上開圓孔,圓孔配合膠堵安裝,優(yōu)化其它結構尺寸;(3)密封條整圈粘貼在油箱維修孔蓋上。如圖6,其剖面圖如圖7:
圖7
在油箱維修孔蓋平面上開圓孔,線束上增加密封膠堵,密封膠堵與油箱維修孔蓋圓孔配合,其密封性能可靠,油箱維修孔蓋上做一周凸臺特征,將密封條粘貼在此凸臺內,方便工人粘貼時找準位置,另一側與地板平面配合,密封性能可靠。另外圖7中1處結構設計可以起到第一道阻止水流作用, 2處結構設計可以起到第二道阻止水流作用,是一種比較新穎的結構設計,經過涉水試驗驗證,此方案可以解決漏水問題。
圖8
通過結構對比分析、試驗驗證、模流分析等辦法,我們找到了導致油箱維修孔蓋處漏水的幾個原因,并通過設計優(yōu)化解決了此問題。在新項目設計時應該綜合考慮布置、鈑金結構、油箱結構、線束成本等因素確定具體實施方案。
參考文獻
[1] 黃金陵.汽車車身設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2] 整車涉水性能測試標準,N7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