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紅麗 孟效紅 韓明星 商臨萍
手術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指圍手術期發(fā)生在手術切口以及器官或腔隙的感染。不同手術中SSI的發(fā)生率差異巨大,其中腹部手術和神經(jīng)外科手術后SSI的發(fā)生率較高[1]。國內(nèi)多項研究[2-5]表明,顱腦外科SSI的發(fā)生率為3.26%~9.40%。雖然SSI發(fā)生率高,但大量實踐證明,40%~60%的手術部位感染是可以預防的[6]。護士是整個醫(yī)療活動的直接執(zhí)行者,是醫(yī)院感染預防控制和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力量[7],在預防SSI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國內(nèi)研究[8]表明,護士具備的醫(yī)院感染防控知識普遍不足,僅有7%的護士能正確區(qū)分SSI分類[7],27.9%的護士明確了解術前控制肥胖能有效預防SSI[9],而護士對SSI預防知識的掌握程度將會影響其預防措施的有效實施。本研究旨在通過現(xiàn)況調查,了解山西省三甲綜合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護士對SSI防控措施的認知水平,探討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管理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和指導。
2017年5~7月,采用方便抽樣法抽取山西省太原市5所三甲綜合醫(yī)院,然后通過整群抽樣抽取各醫(yī)院符合納入標準的護士進行調查。納入標準:取得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在神經(jīng)外科工作1年以上;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進修護士、臨床實習生;因外出學習、事假等原因不在崗1周以上的護士。共納入護士340名。
1.2.1 調查工具
在查閱大量文獻,并進行專家咨詢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了調查問卷。問卷條目以2017版美國CDC《手術部位感染的預防指南》[10]、2016版WHO預防手術部位感染全球指南[11]、2010版《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12]為依據(jù)。問卷經(jīng)4名醫(y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3名護理專家和1名統(tǒng)計學專家評定,經(jīng)過預調查修改相關條目,形成最終調查問卷。通過統(tǒng)計學檢測問卷獲得良好的測量結果:①專家積極系數(shù)為100%;②專家權威系數(shù)為0.800;③內(nèi)容效度指數(shù)(CVI)為0.875;④重測效度為0.902。調查問卷中SSI相關知識共包含12個條目,答對計1分,答錯計0分,總分0 ~12分,得分越高表示認知水平越高。
1.2.2 調查方法
由研究者本人利用各醫(yī)院業(yè)務學習或科室開會的機會當場發(fā)放問卷并當場收回,發(fā)放問卷時應用統(tǒng)一指導語,向調查對象說明調查的目的和意義,不記名填寫,獨立完成。共發(fā)放調查問卷340份,回收有效問卷325份,有效回收率為95.59%。
本研究顯示,三甲綜合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護士手術部位感染防控措施認知得分為(9.35±1.24)分,最低分為5分,最高分為12分。答對率較低的條目為術前備皮的時機、方法以及圍術期血糖監(jiān)測人群,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神經(jīng)外科護士SSI相關知識知曉情況 (n=325)
不同特征神經(jīng)外科護士SSI防控措施認知得分情況見表2。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護齡、學歷、職稱、職務、是否參與臨床教學工作、接受SSI防控知識培訓次數(shù)(科室及以上級別培訓)、科室是否有專人監(jiān)督SSI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管理者對SSI防控重視程度的護士其SSI防控措施認知得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不同特征神經(jīng)外科護士SSI防控措施認知情況 (n=325)
以護士SSI防控措施知識得分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分析結果顯示,護齡、是否參與臨床教學工作、接受SSI防控知識培訓次數(shù)、科室管理者對SSI防控重視程度是神經(jīng)外科護士SSI預防措施認知的影響因素,且4個影響因素可解釋知識得分高低的68.3%的變異量。見表3。
表3 神經(jīng)外科護士SSI防控措施認識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注:R2=0.694,調整R2=0.683;F=14.836,P<0.001
本研究結果顯示,神經(jīng)外科護士SSI防控措施知識得分為(9.35±1.24)分,與研究結果[13-14]相比,知識掌握水平尚可,但有待進一步提升。分析原因可能與本次調查的對象為三甲綜合醫(yī)院的神經(jīng)外科護士有關。神經(jīng)外科SSI發(fā)生率較高,患者病情嚴重,手術部位特殊,護理部以及科室管理者對護士的培訓較多,監(jiān)管嚴格。知識得分較低的條目是備皮的時機、方法和圍術期血糖監(jiān)測適用人群,可能與該方面的相關培訓較少有關。國內(nèi)外指南中均指出,術前不需要常規(guī)備皮,若備皮應在術前即刻進行,使用剪毛或脫毛膏的方式。相關文獻[15]表明,剃刀剃毛操作會破壞皮膚完整性,對皮膚造成一定損傷,導致細菌在裂口中生長繁殖,增加感染的機會。本研究中神經(jīng)外科護士對備皮的相關知識回答正確率約為65%,與Delahanty等[16]的研究結果一致,但顯著高于陶珍暉等[17]的研究結果,說明雖然神經(jīng)外科護士對術前備皮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不高,但已經(jīng)有了提高,可能與近年來指南中不斷強調該項措施有關。圍術期血糖控制范圍回答正確率僅為68.92%,可能與護士認為只有糖尿病患者才需要控制血糖有關。
3.2.1 護齡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護齡的神經(jīng)外科護士SSI防控知識得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工作年限越長,護士掌握知識越多,依從性越強。有研究[18]表明,醫(yī)護人員手衛(wèi)生依從性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工齡,并且差異顯著,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3.2.2 是否參與臨床教學工作
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臨床教學工作的神經(jīng)外科護士SSI防控知識得分高于不參與臨床教學工作的護士,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參與臨床教學工作的一般都是工作時間較長、學歷較高的護士。臨床教學對護士來說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激勵,為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護士會增強自主學習,掌握更多的相關知識。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護士對事物的理解更加全面,對感染防控措施的重要性認識更加深刻,行為更加規(guī)范。
3.2.3 接受SSI防控知識培訓次數(shù)
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過培訓的與未經(jīng)過培訓的神經(jīng)外科護士相比,SSI防控知識得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培訓次數(shù)越多,護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越高。相關調查表明,基層醫(yī)院醫(yī)護人員對SSI知識的了解是淺層次的,可能與他們獲取知識的機會有關[19]。增加SSI相關知識培訓次數(shù),可以為護士提供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機會,深化護士對SSI知識的了解。加強相關知識培訓是提高護士知識的重要途徑。經(jīng)過醫(yī)院感染培訓后,醫(yī)護人員在消毒滅菌知識和手衛(wèi)生知識等方面得分顯著提高[20]。研究表明,護理人員感染控制意識不足、知識更新慢,是臨床實踐與SSI防控最佳實踐存在“鴻溝”的原因之一[21]。這一研究結果提示,醫(yī)院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拓展護士獲得知識的機會和途徑,加快護士知識更新的速度,提高護士對SSI防控知識的掌握水平。
3.2.4 科室管理者對SSI防控重視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科室管理者對SII防控重視程度也是SSI防控知識得分的影響因素。這也說明科室管理者的重視程度對護士掌握相關知識有著重要影響。做好醫(yī)院感染控制工作,領導的重視最關鍵[22]。研究表明,醫(yī)護人員SSI預防知識掌握不足的原因包括感染控制政策的缺乏,監(jiān)督執(zhí)行力度不足[23]。政策的制定對于措施的執(zhí)行具有向導和規(guī)范作用,因此,科主任、護士長要重視SSI防控工作,根據(jù)國內(nèi)外指南和專家共識,結合科室實際情況制定相關防控措施,同時加強監(jiān)督力度,提高護士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參考文獻
[1] 李金娜,王寧寧,劉芳菲,等.外科手術部位感染危險因素的監(jiān)測與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2):2452-2454.
[2] 蔣永化,李新文,王旭光.開顱術后顱內(nèi)感染的原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6(21):59-60.
[3] 王鵬,王春生,齊震.開顱術后顱內(nèi)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3,15(2):242-243.
[4] 陸冠平.神經(jīng)外科開顱術后顱內(nèi)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D].南寧:廣西醫(yī)科大學,2014.
[5] 洪錦蘭,郝元濤.手術部位感染相關因素研究進展[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5):748-750.
[6] Anderson DJ,Podgorny K,Berriostorres SI,et al. Strategies to prevent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in acute care hospitals:2014 update[J].Infection Control Hospital Epidemiology,2014,35(6):605-627.
[7] Labeau SO, Witdouck SS, Vandijck DM, et al. Nurses' knowledge of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J]. Worldviews Evid Based Nurs, 2010, 7(1):16-24.
[8] 黃麗輝,史瑞芬.6家醫(yī)院臨床護士醫(yī)院感染防控執(zhí)行力調查分析[J].護理學報,2011,18(13):10-13.
[9] 趙超男,郭偉利.開展手術室護士手術部位感染相關知識的培訓及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0,9(12):1073-1075.
[10] Berríos-Torres SI, Umscheid CA, Bratzler DW,et al.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2017.[J]. JAMA Surg, 2017,152(8):784-791.
[11] 吳秀文,任建安,黎介壽.世界衛(wèi)生組織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指南介紹[J].中國實用外科,2016,36(2):188-192.
[12] 黃素碧,張杰敏,王柔婷,等.手術患者皮膚準備循證實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8):4458-4460.
[13] 敬潔,白曉霞.手術室護士對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掌握情況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1,26(24):50-51.
[14] 陳穎,董葉麗,黃淳茂,等.手術室護士預防手術部位感染依從性的調查[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1):5217-5219.
[15] 盛敏,劉學英,錢建鳳,等.骨科Ⅰ類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及管理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422.
[16] Delahanty KM, Myers FE. Nursing 2007 infection control survey report[J]. Nursing, 2007,37(6):28-36.
[17] 陶珍暉,吳瑛,徐艷.北京兩所醫(yī)院手術科室護士對手術部位感染預防知識掌握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2):171-174.
[18] 許艷,馮波,賀玲,等.南京地區(qū)3家三級甲等醫(yī)院ICU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依從性調查[J].山東醫(yī)藥,2014,54(13):34-35.
[19] Sadeghi-Moghaddam P, Arjmandnia M, Shokrollahi M, et al. Does training improve compliance with hand hygiene and decrease infections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 prospective study[J]. J Neonatal Perinatal Med, 2015,8(3):221-225.
[20] 盛雪鳳.基層醫(yī)院醫(yī)護人員實施醫(yī)院感染管理培訓的效果探討[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139-140.
[21] Seto WH, Conly JM, Pessoa-Silva CL, et 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healthcare settings: an update[J]. East Mediterr Health J, 2013, 19(Suppl 1):S39-S47.
[22] 朱士俊,索繼江,李六億,等.醫(yī)院感染防控執(zhí)行力差的原因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5):78-80.
[23] Brisibe S, Ordinioha B, Gbeneolol P. Knowledge, attitude, and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of two tertiary hospitals in Port-Harcourt, Nigeria[J]. Niger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 2014, 17(6):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