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32)
圍手術期是圍繞手術的一個全過程,從決定接受手術治療開始,直至基本康復,包括手術前、手術中及手術后的一段時間。手術能治療疾病,但也可能導致并發(fā)癥和后遺癥。圍手術期護理旨在為患者提供身心整體護理,增加患者的手術耐受性,使患者以最佳狀態(tài)順利度過圍手術期,預防或減少術后并發(fā)癥[1]。近幾年盛行的快速康復外科主要靠麻醉、微創(chuàng)手術操作以及圍手術期護理三個環(huán)節(jié)來實現(xiàn)[2]??梢妵中g期的護理是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3]。在等級醫(yī)院的評審標準中,要求護士遵照醫(yī)囑為圍手術期患者提供符合規(guī)范的術前、術后護理,主管部門定期開展圍手術期護理評價工作[4]。但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進行圍手術期護理質量的管理,是擺在各級護理管理者面前的一大課題,山西大醫(yī)院從2015年開始,對圍手術期的患者護理進行探索,逐步取得了一些管理經驗,現(xiàn)將管理過程報告如下。
山西大醫(yī)院外科系統(tǒng)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每名責任護士管理患者人數(shù)為6~8人。選取2016年3~12月在外科住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護士經科室考核能勝任責任護士崗且連續(xù)從事責任護士崗1年以上。
1.2.1 制作圍手術期護理查檢表 根據(jù)山西大醫(yī)院圍手術期護理工作流程制作查檢表,內容涉及術前評估、術前宣教、心理護理、術中護理、知曉術后觀察要點、術后給予針對性的健康與康復指導、出院宣教七個方面。
1.2.2 細化圍手術期護理考核標準 將七個查檢項目根據(jù)日常工作的要求進行細化,使檢查者利于執(zhí)行。整理考核標準見表1。
表1 圍手術期護理查檢標準
1.2.3 制定檢查方法 七項內容由七名護士長到現(xiàn)場檢查,保證標準掌握統(tǒng)一,評價結果準確。每個項目各查50個患者,共350項。護理部對七名護士長進行了統(tǒng)一的培訓,明確了每個項目的評價要點。每個項目中所有標準都達標視為合格,有一項不達標則視為缺陷。
1.2.4 整理圍手術期護理中存在的缺陷 對350項查檢結果進行整理,以缺陷發(fā)生的頻次從高到低進行排列。見表2。
表2 圍手術期護理存在缺陷匯總
經過對50個患者的350項檢查結果整理后得知,圍手術期缺陷發(fā)生率為50%。圍手術期護理中缺陷內容根據(jù)二八定律,將術前評估不到位、術后的健康與康復指導缺乏針對性、護士不清楚觀察要點三項內容作為下一步管理的重點。
進一步梳理三項內容中存在的問題,梳理結果見表3。
表3 圍手術期護理導致缺陷的問題
1.2.5 制定全面的管理對策
1.2.5.1 制定專用的術前評估表 內容包括一般資料、既往史及健康狀況、親屬對手術的看法、自理能力、親屬對手術的關心程度及經濟承受能力、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實驗室檢查結果及重要臟器功能。
1.2.5.2 完善健康與康復指導的內容、形式、要求 要求各專科制定符合專業(yè)特點的、圖文并茂的健康與康復指導相關資料,資料要求詳盡、可執(zhí)行,明確不同疾病不同時期的宣教內容及宣教重點,使宣教具有針對性;在宣教中結合患者可能/已經存在的并發(fā)癥,進行個性化的宣教。
1.2.5.3 梳理、培訓觀察要點 術后回病房的觀察要點包括:麻醉恢復情況,身體重要臟器的功能,手術方式、術中出血、輸血,生命體征,傷口有無疼痛、滲血、滲液,包扎是否牢固,引流液的量、性質、顏色,敷料有無脫落或感染,自理能力和活動耐受力,皮膚情況;術后24 h以后的觀察要點包括:生命體征,傷口情況,引流液的量、性質、顏色,自理能力、活動耐受力,皮膚情況、心理狀態(tài),用藥情況,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及其臨床表現(xiàn)、處理。
1.2.5.4 制定圍手術期護理評價方法 將圍手術期的護理作為科室護士長、護理質控組、護理部三級管理者常規(guī)督導內容之一。護士長每周檢查1次、護理質控組每月檢查1次、護理部每季度檢查1次。
管理措施試行1個月后,仍由原先的七名護士長去現(xiàn)場檢查,每個項目各查50個患者,共350項內容。檢查結果匯總見表4。
經過對50個患者的350項檢查結果整理后得知,圍手術期缺陷發(fā)生率為17.7%。
表4 措施實施后圍手術期護理存在缺陷匯總
圍手術期護理包括術前、術中、術后護理,是外科患者住院的全過程。其質量的高低直接關乎患者的住院感受及術后康復。在等級醫(yī)院評審標準中不僅要求科室有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常規(guī)、評估制度及處置流程,還需要對患者及家屬做好術前、術后的解釋及教育工作[4]。在本研究中,針對圍手術期護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規(guī)范了術前評估、康復指導的內容和形式,梳理并培訓了疾病的觀察要點,無論是護士還是護士長及護理部均明確了圍手術期護理的重點。另外將圍手術期的護理作為科室護士長、護理質控組、護理部三級質控的常規(guī)督導內容,便于各級質控人員將檢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反饋、整改,能進一步體現(xiàn)持續(xù)質量改進。
圍手術期護理質量評價是等級醫(yī)院評審標準的要求,在標準中只是要求外科護士應執(zhí)行圍手術期護理常規(guī)、評估制度與處理流程,還要求主管部門定期開展圍手術期護理的評價工作。如果不細化標準,很難對護理工作進行評價,也無法準確找到缺陷所在。所以在本研究中,不僅將圍手術期護理細化為七個方面,更將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細化,細化的項目使各級護理人員對圍手術期護理的內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護理質量評價中,不僅明確了做什么,也明確了怎么做。
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者巴萊多偶然注意到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后來帕累托發(fā)明了著名的二八定律[5]。采用二八定律,能找到關鍵的少數(shù),便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在本研究中,圍手術期護理包括術前評估、術前宣教、心理護理、術中護理、知曉術后觀察要點、術后給予針對性的健康與康復指導、出院宣教七個方面,在管理中,同時對七個方面制定措施并實施存在難度,利用二八定律,準確找到了導致80%結果的三個因素,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后,使圍手術期護理缺陷的發(fā)生率從50%降到了17.7%,說明利用二八定律的管理成效明顯。
通過二八定律,找到了外科圍手術期存在的主要缺陷,并明確了導致缺陷的主要問題,針對主要問題采取對策后,圍手術期存在的缺陷明顯減少。應用二八定律能幫助護理管理者找出圍手術期存在的主要問題,便于采取措施,是一種簡便的管理手段。
[參考文獻]
[1] 衛(wèi)生部.臨床護理實踐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
[2] 朱桂玲,孫麗波,王江濱,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與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3):264.
[3] 楊 悅,張 芳,李 楠.78例鼻眶篩骨折病人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4, 49 (1):1459.
[4] 山西省三級綜合醫(y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S].山西省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2.
[5] 克里斯·安德森.長尾理論[M].美國.中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