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斌
各行各業(yè)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總有一些“金句”。例如,在成功學中,人們常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成功人士,你首先要具備成功人士的基本素質。那么在口譯行業(yè)中,多少代的學習者和實踐者又總結和留下了什么樣具有啟發(fā)意義的“金句”呢?
口譯金句1:An interpreter should 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這句話據(jù)說是原聯(lián)合國著名英法同傳Jean Herbert說的。Herbert可以說是最早總結口譯經(jīng)驗并將其結集成書的口譯界前輩了。他在1952年就出版了《口譯須知》一書,直到今天里面提到的不少內(nèi)容對口譯學習和實踐仍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他的這句話,其實是說口譯員必須具備廣博的背景知識。因為口譯員需要服務的會議類型多樣,主題多元,從金融到環(huán)保,從鋼鐵到橡膠,對譯員的要求不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在學習期間,一定要廣泛涉獵各領域的知識,形成多領域的基本知識架構,再結合具體會議主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譯前準備。
口譯金句2:Interpreters are paid to be understood, not to understand.
這句話不知是哪位前輩所言,用understand和understood的巧妙并置,道出了口譯職業(yè)的秘訣和關鍵。口譯員的工作是“溝通”,他一頭連著原語信息的發(fā)出方,另一頭接著譯語信息的接收方。他必須時刻服務于對話各方。譯員的工作并不會隨著對原文的理解而結束,而是必須要讓自己的譯文也為聽眾所理解。初學口譯的人往往記得要理解原文,忠實原文,卻常常忽視了譯語聽眾的感受,結果導致自己的譯文佶屈聱牙,邏輯不清,給聽眾造成負面印象。說到這里,我想起同事講的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同傳結束,一位國外老太太走到箱子(同聲傳譯室,大多設置在會場的后部)旁,以很慢的速度說:I cannot understand anything… 同事聽后,心頭一顫,心想這下完了,要被投訴了,因為他understand原文了,卻沒有讓自己understood。柳暗花明,老太太接著說:without you!原來是:I cannot understand anything without you!虛驚一場!
口譯金句3:We translate meaning, not words!
據(jù)說,這句話是掛在日內(nèi)瓦大學口譯教室墻上的一句橫幅。日內(nèi)瓦大學的口譯教學是世界上最早之一。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jīng)開始正式培訓譯員。多年經(jīng)驗得出的這句話果然是字字珠璣!口譯不是詞到詞的轉碼,而是意義的“換殼”。這一點巴黎釋意派的理論已經(jīng)說得非常清楚了??谧g行為不僅跨語言,而且跨文化。所以,如果口譯不能超越字面,就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溝通。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句中文說:“北京已經(jīng)進入炎熱的夏天”。如果照字面譯為:Beijing has entered hot summer,字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忠實于原文的,但實際上卻不符合英文的思維和表達習慣。在英文中,比較好的說法應該是:It is hot summer now in Beijing. 正是因為口譯不是字面轉碼那么簡單的工作,所以才有了We translate meaning, not words這樣的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