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治病用藥,我們最常聽到一句話,就是“是藥三分毒”。對此,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
無論中藥和西藥,藥物的作用都與藥物的劑量有關。微小劑量時,治療作用和不良反應都不存在。合理的治療劑量時,發(fā)揮治療作用,藥理學上稱之為有效劑量。劑量再往上增加,到一定程度,出現(xiàn)不良反應,這種時候我們稱之為有毒劑量。劑量繼續(xù)向上增加,導致死亡,我們稱之為致死劑量。
當一種制劑,它的有效劑量高于有毒劑量時,我們稱之為非藥品或毒物。當一種制劑,它的有效劑量低于有毒劑量時,才有可能成為藥品。藥品的有毒劑量與有效劑量的距離稱為窗口,這個窗口越大,這個藥品越安全。發(fā)明藥物時,絕大部分的潛在藥物由于種種不合適已經(jīng)被濾過,剩下的極少數(shù)這個窗口很大的品種,也就是說有毒劑量遠遠大于有效劑量的品種剩下了。之后,又通過多方面、多個環(huán)節(jié)的實驗室和臨床研究、反復驗證,把效果卓越、不良反應可接受的品種最終選出,成為臨床使用的藥品。
既然絕大部分藥品的有毒劑量遠遠大于有效劑量,那為什么仍然“是藥三分毒”?
首先,幾乎所有的藥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但藥物與藥物不良反應大小不同,用于不同的人不良反應不同,在同一個人的不同時期不良反應不同,與不同的藥物甚或食物同時使用不良反應不同。所以,這就提醒我們:
醫(yī)生或患者在使用任何藥物時都要考慮到藥物的不良反應,哪怕是維生素;只有當一種藥物的治療作用,可能獲得的益處,遠遠大于可能的不良反應,可以使用。如果一個藥物的治療作用稍大于不良反應,那這個藥物一般不要使用;但若此時疾病兇險、危及生命,沒有其他替代方法或藥物,必須使用,也要全面權衡利弊、仔細斟酌,慎之又慎。例如毒性很強的化療藥物,明明知道毒性強,但與更加致命的惡性腫瘤相比較,利弊權衡后也還是需要用的。又如老年房顫患者的抗凝問題,血栓栓塞的風險和出血的風險均高,需分別根據(jù)栓塞和出血兩種風險評分系統(tǒng)深入、仔細評估后,再與患者和家屬說明、討論、統(tǒng)一意見后慎重使用。如果一個藥物的有效性較小,或者根本不知道有沒有藥效,或者學術界也還在爭議,而不良反應甚至更大,那顯然這個藥物就不應該用。例如某些減肥藥。
身體各重要器官的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潛力,到器官功能的不全(顯現(xiàn))或喪失都有相當?shù)木嚯x。如果藥物的不良反應在我們器官可以代償?shù)姆秶畠?nèi),在我們癥狀可以耐受的程度之內(nèi),器官的功能損失或減退又是暫時的,可恢復的,為了治療疾病,我們值得付出一定的代價。問題是,與藥物不良反應相關的因素很多,不是輕易可以把握的。那怎么辦?
下面就是我給大家的建議:
重視用藥,所有用藥之事均為大事。用藥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藥,要在相應科室的??漆t(yī)生指導下用藥,要在醫(yī)生全面了解病情的情況下用藥。
全面向醫(yī)生呈現(xiàn)、匯報所有情況。即使有些檢查、過程顯得有些繁雜、等得有些心焦,要堅持,要配合,很多醫(yī)療用藥規(guī)范是用以往患者的不良反應、甚至以往患者的鮮血或生命換來的??床〔荒苡袃e幸心理。
許多患者只知吃藥,不注意隨訪。門診發(fā)現(xiàn)這似乎是許多患者的通病。如小劑量阿司匹林對部分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作用肯定,但會導致少數(shù)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更多患者會發(fā)生胃部不適;又如地平類藥物,會導致牙齦增生的不良反應。只要這些患者用藥后注重隨訪來看大夫,這些不良反應都不至于太重就能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可以避免。
許多不良反應不嚴重,沒有器官功能的損失,可逆,癥狀可耐受,暫時沒有其他措施,或其他措施不可得到、價錢昂貴,其他措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大、使用更為不便等,這種時候不妨接受它。例如地平類降壓藥所致的下肢輕度水腫,我們與許多患者充分溝通后就接受了它。慢性心衰患者長期服用螺內(nèi)酯引起男子乳房發(fā)育、微脹等癥狀,與患者講明利弊后,絕大多數(shù)患者表示接受,有不良反應發(fā)生時醫(yī)患雙方均更要注意隨訪。
作為醫(yī)生或患者,可用可不用的藥物,也就是說治療作用不是很必要的藥物,盡量不用。所有保健品,無論來自中外,天然或秘方,廣告來的還是知己的朋友推薦的,花錢買來的,還是沒花錢別送來的,是否包含了孝心和友誼,都不要輕易入口。在服用前,請示醫(yī)生,而且是請示相關科室的醫(yī)生。
治療次要疾病的藥物要為治療主要疾病的藥物讓路。一個人可以得幾種病,患病過程中又得了另一種病,很常見。幾種病的藥物不沖突,患者的身體例如胃和其他器官能承受,可以都吃。如果有沖突,或風險較大,應該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在充分與醫(yī)生溝通的情況下,請醫(yī)生決定處置的次序和輕重。治療某些關節(jié)疼痛的止痛藥,條件允許時,要給治療心血管疾病急癥的藥物讓路,讓一段時間路。冠心病穩(wěn)定期,為了拔牙,為了手術,可以停一段時間阿司匹林。分清主次,由醫(yī)生慎重決定。
??漆t(yī)生經(jīng)慎重考慮給予的藥物,要遵從醫(yī)囑使用,要隨訪看門診觀察,不要瞻前顧后,不能因噎廢食,更不能還沒有“噎”而只是因“恐懼不良反應”而廢食。
經(jīng)常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的患者對服藥治療存在疑惑,對藥物的不良反應“人云亦云”的恐懼,對網(wǎng)上微信之中一些無意的無知的宣傳,或是一些有商業(yè)目的的宣傳,或是一些固執(zhí)的糟粕文化宣傳不加選擇地吸收、消化,甚至深信不疑,從而造成大量的應正規(guī)服藥的患者,不科學地停藥、減藥或換藥,造成并發(fā)癥的增加、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其實,與藥品的不良反應相比,血壓、血脂、血糖等升高帶來的“毒副”作用更大??茖W用藥,正是針對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疾病的“七分毒”,我們用藥物可能的“三分毒”,來對付實實在在的“七分毒”是值得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兩“毒”相權取其輕。更何況這藥物的“三分毒”我們還可以通過醫(yī)患配合化解掉大部分,甚至小事化了。
綜上所述,患者朋友要正確認識“是藥三分毒”,做到不擅自用藥,不迷信保健類藥品食品,遵醫(yī)囑使用,注意隨訪,不可因噎廢食。
專家簡介
李明洲 博士、主任醫(yī)師、醫(yī)院知名專家。擅長:1.心臟瓣膜疾?。ㄓ绕涫嵌獍旰椭鲃用}瓣):老年瓣膜疾病的評估、綜合治療、術后隨訪;2.高血壓:難治性高血壓、綜合治療;3.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心絞痛綜合治療及胸痛、胸悶患者的鑒別診斷;4.心律失常:早搏和心動過速的綜合治療,心悸、心慌患者的鑒別診斷;5.心臟功能的評估;6.血脂異常;7.心臟神經(jīng)功能紊亂;8.老年患者合并其他器官、其他系統(tǒng)疾病的疑難復雜患者綜合評估和治療;9.中老年心臟保??;10.心血管病科普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