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增豪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著我們的教學理念要發(fā)生轉(zhuǎn)變,我們的課堂教學將改變過去以“滿堂灌”為主要模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枯燥無味的教學現(xiàn)狀,取而代之的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xiàn)代課堂教學。語文課堂要煥發(fā)生命活力,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彰顯自己的個性,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天地。
一、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nèi)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边@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因此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在教學《山中訪友》一課時,我先在課前精心的制作了各個地方的名勝古跡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了談話導入法,“暑假爸爸媽媽有沒有帶你到什么風景名勝去旅游???”學生們紛紛講出自己的難忘之旅,然后展示各個地方的名勝古跡圖片,迷人的景色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被激發(fā)出來,開啟學生學習之門。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nèi)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chǎn)生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
二、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有一個自主學習生成的平臺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一改以往的弊端,換一種新的教學思路來引導我們的教學:改教師的講為學生的說,改教師的問為學生的疑,改教師的析為學生的讀,改學生的個體的學為學生小組合作的學,改學生機械地練為學生能動地練;挖掘?qū)W生的潛能讓學生自己學,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機會讓學生自己說,強化自主的意識讓學生自己問,把握訓練的興奮點讓學生自己練,拓寬思維的空間讓學生自己想。總之,教師要在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挖掘潛能,活躍思維,發(fā)展能力,嶄露個性,求異創(chuàng)新。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變“被動”為“主動”呢?
1.加強誦讀 積累存儲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在語文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知識的積累。多背誦積累一些典范的詩歌和文章,增加一個人的語言庫藏,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xiàn)自主學習是大有益處的。所以“讀”的活動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首位活動。
2.應用遷移 自主創(chuàng)新
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生成還必須通過具體的應用來檢驗,語文課堂同樣應該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成果檢驗的主陣地。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具體的新情境中去,知識才能活化,才具有強的遷移力。學生力求對所學的知識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并與具體情境聯(lián)系起來,力爭用多種實例加以證明,這樣知識才能遷移。教師要利用好語文課堂繼續(xù)創(chuàng)設廣泛應用的情境,促進學生學習的正向遷移,使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進一步整體化、靈活化、深刻化,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的能力。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應用遷移活動應該是檢驗活動,是成果展示的活動。
三、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自由交流中學習
《新課標》認為學生是關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構(gòu)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交流,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嗇地讓學生去思考,去交流,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四、相信尊重學生,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學習
給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愉悅,能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那如何讓他們獲得成功呢?我覺得老師首先對學生的人格要尊重,學生得到這種尊重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主動的去學習,另外要多表揚多鼓勵。真正要讓課堂活起來,就必須是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而不是幾個好生在那“唱主角”,可往往每個班都有些困難的學生存在,他們或許是因為理解能力真的不如他人,或許是天生內(nèi)向不愛表現(xiàn)……,面對這些課堂上的弱勢群體,教師的態(tài)度起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我們冷淡、不適當?shù)呐u他們都會傷害學生的自信心,大大削弱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當然對語文課也就不感興趣了。所以作為老師的我們要想辦法讓這部分學困生也能在課堂上獲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因此我嘗試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分層教學,即經(jīng)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yè),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把學習的主權(quán)還給學生呢,讓他們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學習成果,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語文動感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