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秀
一、實施分層教學的依據
1.當前教育現狀與弊端
隨著大工業(yè)文明的高速與高效發(fā)展,教育也受到了深刻的影響,使得教育主管部門將教育也采用大工業(yè)生產的管理辦法,想高效快速出成果,迫使教師和學生只能像流水線上的機器,機械地、程式化地輸出和輸入。具體表現在:教學流程上的“躍進戰(zhàn)術”;作業(yè)布置的“題海戰(zhàn)術”;時間分配上的“拖延戰(zhàn)術”;成績考核的“定量戰(zhàn)術”;為完成指標的“補習戰(zhàn)術”;分值達標的“作弊戰(zhàn)術”。這種自欺自賞的做法,雖然迎合了大工業(yè)高效生產的范式,但卻抑制了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的自主性,打了疲勞戰(zhàn)。既苦了教師,又累了學生,還浪費了教育資源,致使教育質量徘徊不前,實在令人擔憂和感到悲哀。教育前途是漏斗型。說穿了這是一種不科學、粗放型的教育模式和現象。這和以前用軍事方法管理經濟同出一轍,是中外教育史上從未有過的現象,非改變不行。
2.中國古代分層教學理念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就實施了分層教育,他說過:“中人以上,可以語上矣;中人以下,不可語上矣”。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優(yōu)秀率僅2﹒6%。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把學生分等,說:“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才者、有問答者?!彼鶕W生的不同秉性,采取不同的教法。宋朝朱熹將孔孟這種分類次教育思想進行了概括,說:“夫子教人各因其才。”將分類次教學的思想由實踐上升為理論。這種因材施教的分層教育思想,可以說在中國源遠流長,影響深遠。
3.社會對分層教學的需求
現在是工業(yè)化高度發(fā)展時期,社會有高度細致的分工。它不僅需要具有各種專業(yè)化的人才,而各專業(yè)還需要不同層次水平的人才。分層教育教學能夠根據不同個性特點和能力提供不同的教育,它適應了社會的發(fā)展需求。
二、分層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1.備課的分層構想
(關鍵詞:多思)——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
(1)教學內容的宏觀分層。具體操作是:學年或者學期初按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把目錄、標題、課程內容、圖表、習題、注釋等按不同的形式和難易程度分門別類。
(2)備教學比重與屬性的分層:比重指單一問題在全學期教學內容中所占的重要度(即重點),屬性指難易度(即難點)。
(3)備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分層:指的是將某一課分解出的各個問題(或類型)考慮如何穿插于每一節(jié)課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如某課有5個問題或知識點,便將其分解在課前預習、課堂講述、作業(yè)布置、課外輔導、單元檢測等環(huán)節(jié)中。
(4)備教學過程的分層:①面對全體學生的一般講述;②優(yōu)生提問(或教師提問)及解決方法;③后進生存在的問題(或教師提問)及解決方法;④預計可能出現一些較特殊問題或現象及解決方法。
2.上課的分層策略
(關鍵詞:精講)——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1)時間的分層搭配。一節(jié)課把握好三個時間層次:①最佳時段(1—20分鐘)解決重點難點。②始抑時段(20—35分鐘)進行問題解答實驗課演練。③近閉時段(35—40分鐘)指導學生做作業(yè),鞏固提高。
(2)教學內容的分層環(huán)節(jié)。指教學流程要多層面,也就是說把教學內容通過一系列連貫的演繹活動,使學生感知由平面轉向立體、思維由抽象轉化為形象。演繹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兩點:第一:設計最優(yōu)層次。(多一層次,少一層次都不行)第二:調整好各層次間的先后順序。(抽象→形象;平面→立體;動腦→動手)。
(3)教學程序的分層構合。指多種教法的靈活應用,例如“二合四分法”。即:集體講授、分類指導、分類質疑、分類自學、分類練習、集體小結。把講、練、信息反饋、識記、鞏固提高等程序有機結合,多層互動,(全合會濫竽充數,全分費時)使各層次的學生相互促進,均有所得。這樣既能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整體質量,又能化解教學中各層次間的矛盾(“吃不飽,消化不了”等)。
(4)教學語言的分層設計。這里講的教學語言指:①講授前的導語;②層次間的過渡語;③設置問題的點撥語;④臨場問題的處置語;⑤小結語;⑥下課時的結束語。精心設計這六層次的教學語言,要把握兩大要領:一是切題,二是常講常新。
(5)板書的分層規(guī)劃。板書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精心設計,合理布局。做到規(guī)范、簡潔,使教學內容立體化、層次化。設計板書教師需把握兩大原則:一是直觀、層次分明、易理解、好記憶;二是副板書要留足空間。
3.作業(yè)的分層布置
(關鍵詞:精煉,煉:是精挑細撿出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意思),教師要把握兩個層次
(1)分量適宜。作業(yè)分為課堂作業(yè)和課外作業(yè)兩部分,每部分又分為口頭和書面兩類。課堂作業(yè)的量因剩余時間而定,時間長就分層次布置。課外作業(yè)的量一定要把握好(一般一課時按25分鐘以內時間布置)。
(2)難易適度。課堂作業(yè)難度相對難一些。一是對所講內容的補充和提高;二是有教師的指導和部分好學生的引領。課外作業(yè)相對簡單一些。一般按下列難度公式衡量:H﹦1-P/W,W—學生總數,P—學生作答成功數。若難度H﹦0,說明全部能答上,太容易。若難度H﹦1,太難,無人能答上。一般H(80%的題)在0.3—0.7之間,10%的題在0.8—0.9;10%的題在0.2。
4.課外輔導的分類實施
(關鍵詞:惜時)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提高,而不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教師要把握三個層面
(1)專門分解給此時段的一個問題。
(2)個別問題的普遍性。指作業(yè)錯題,或課堂沒講清楚,或學生沒有理解的個別問題。
(3)部分學生的提高,講一個較有深度的問題。
總之,通過上述備課各法則,教師要明確給學生教多少知識;通過上課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明確如何給學生教會這些內容;通過作業(yè)、輔導,教師要明確學生掌握了多少。實踐證明,分層教學符合教育規(guī)律,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