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凱月
語文學科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是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基礎。善學者,擇善而從,指善于學習的人會選擇最好的人,跟隨他。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幫助學生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guī)律。
1.1 語文的性質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將“語文”解釋為“‘語言和文字'也指‘語言和文學的簡稱'”。從廣義上來說,語文即包含了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包含了語言學和文字學諸多內容,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每個民族都有承載自身文化的獨特的語文,中國的語文特指漢語文,它是以現(xiàn)代漢語為表述形式的,通過選取文學寶庫中文質兼美的作品,引導學生學習人文知識和技能,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性學科。
1.2 語文學科的特征
語文學科具有相關性、工具性、人文性、統(tǒng)一性的特征。其相關性是指語文學科與諸多學科之間的兼容性較強,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語法知識,能能夠理解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是一個具有綜合性的立體學科。工具性是指語文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通過語文教師的指導,學生能夠將字、詞、句、章等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規(guī)范的語言表述方式和方法,塑造清晰的語言邏輯,促進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發(fā)展。此外,語文的工具性還表現(xiàn)在其他學科對語文學科的依賴性,學生也只有在通過語文知識理解了教學內容之后,才能在頭腦中建構相應的知識結構。人文性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科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統(tǒng)一性是指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的學習既能培養(yǎng)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理解閱讀文本中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表達。
1.3 語文學科的教學目的
語文學科的教學目的包含了智育、美育、德育三個部分。首先,語文學科是以啟迪并發(fā)展學生智力為根本目的,其內容包含了知識教學、能力培養(yǎng)和智力開發(fā),其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掌握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張。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也是語文學科的重要教學目的,營造詩意唯美的人文課堂將有效促進學生“求真”、“向善”、“崇美”品格的發(fā)展,實現(xiàn)其人格的自我完善。最后,語文學科還能夠以典范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增強學生對優(yōu)秀民族文化認同感的自豪感,幫助其抵御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侵蝕,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2.1 重構語文學科的學習觀
語文學科的教學是語文文本材料為媒介的,其教學的關鍵在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能夠超越課本所給予的信息,自由的探索語文世界。因而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調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在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基礎上,發(fā)揮其課堂的主導作用。從理性和感性兩個層面深入解讀教材文本內容,將語文學科知識的表面信息以及其內在深層的文化內涵充分交融在一起,以引導學生不斷平衡自身的認知圖式,促進其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文化選擇能力的發(fā)展。
2.2 營造學習共同體
教學的本質上是一種對話性的實踐,營造學習共同體,強化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和對話,將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的動力。首先,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整個各方資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交流和言說,因而,實現(xiàn)人文性、社會性、倫理性和人際性實踐學習。其次,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開放、包容的學習環(huán)境,使教與學融合在社會交往的交叉點和反思性理解的焦點上,實現(xiàn)精神意義的共生共享。最后,語文教師要精準的把握,使語文教學回歸語言之感性,知識之意義。通過“語言性言說”增強學生的共情能力,幫助其從多角度、多層面、全面立體的看待問題。
2.3 重視對精神層面的熏陶
重視語文學科對精神層面的熏陶,及時強調語文學科教學要對學生體驗和建構有意義有價值的生活予以支撐和照料,以關注人的精神趨向,實現(xiàn)其精神自由。教師要破除學生為“無知的人”的人學假設,樹立學生是“自為的人”的正確觀念,將語文學科知識延伸到學生的精神層面,避免灌輸式教學。與此同時,還要通過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人文精神財富,促進學生理解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幫助其正確的處理自身存在和社會存在的關系。此外,還要注重語文學科知識的詩性意義的挖掘,通過陶冶式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體會語文對生命意義的深度關懷,以理解文本的人物關系和思想內涵,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
結論:綜上所述,語文學科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能夠在顯著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科學素質的同時,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吸收人類先進文化。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濱州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