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香田
一、教師要樹立好自己的形象,做到為人師表,讓學生覺得這老師值得我們學習
教師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做一個遵紀守法和藹可親氣量大的人;言必行,行必果,做個講信用的人;對學生一視同仁,做個公平公正的人,不要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有些學生是敏感且心靈脆弱的;在教學上認真負責勤勤懇懇,做個塌實肯干有責任心的人。
二、講求民主,和學生進行對話交流,促進共同發(fā)展
平等對待學生,不僅指師生人格的平等,也指我們教師平等對待全體學生,而不是厚此薄彼,有親疏遠近。我們應當全面了解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和學生進行交流對話就是通過語言形式所進行的交流,它與權(quán)威式的“告訴”或“灌輸”不一樣,它是主體之間的交流?!皩υ?、互動”是教育過程的核心,正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師生與環(huán)境之間的多向互動與對話,參與者們批判性地討論各自的觀點,新的闡釋、新的意義可以層出不窮,知識也就不斷得到豐富。而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一廂情愿”的“培養(yǎng)”活動,過分強調(diào)三個中心:教師,書本,課堂。新課程強調(diào),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的過程。特別是被廣泛推廣的“361”課堂教學法,確確實實強調(diào)了師生間的這種互動學習,一節(jié)課45分鐘,老師的“講”不超過10分鐘。即便是在準許的時間內(nèi)“講”時,教師也不一定是連起來講,而是該講時則講,需要講時才講;學生是自主學習(自學、討論、展示)占70%的時間約30分鐘,學會70%的知識,只有10%是同學之間在課堂上展示、互相回答問題,經(jīng)過老師的強調(diào)、點撥,反復訓練同學幫助、老師點撥才學會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參與者、傾聽者、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達成共識、共享、共進,這是一種真正的“教學相長”的局面。
教師與學生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這樣才能形成和諧融洽的氣氛。
師生之間民主平等關系的建立使課堂的活力得以恢復,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中,每一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權(quán)利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從而保證每個學生都有相對于個體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徹底打破了教師的課堂權(quán)威地位,師生之間不但有言語的溝通,還滲透著心靈的交融,教師與學生更多的是在探討、反思、進步,教學相長。
三、互助合作,和諧共進
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的要求,在新課程中出現(xiàn)一些新的問題、新知識等需要師生共同探討、合作才可完成。這就形成合作互動的關系:使學生成為教育過程的平等的參與者,師生之間經(jīng)過競爭、合作、協(xié)商與妥協(xié)達到一致,由此而形成的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人際關系。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是對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的一種突破,現(xiàn)在的觀念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愿意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你不喜歡學習,我來激勵你學習。”從而確認了學生在新型師生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中,師生的交往方式將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師生之間的雙向影響、交互作用,更多的時間是學生在討論,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師生都成為共同學習、共同生活的主人。教育活動內(nèi)容由師生共同確定,共同感受,共同研究、討論;在教學過程教師把握激勵性的語言也非常重要,像“想說的就站起來吧!”“我也不知道,讓我們來探討吧!”老師這些課堂用語,看似平常又不平常的話語,恰恰是孩子的陽光,是課堂的生命!教育形式的轉(zhuǎn)變,從而高效率地完成共同的活動任務,達到教育的目的。
四、關心熱愛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奧妙就在于熱愛學生:誰熱愛學生,學生就會愛誰。當學生“知恩圖報”的心理被激發(fā)之后,就會樂于接受教師的教導。關愛學生,包括理解、欣賞、鼓勵學生各個方面。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也要給予關愛,尋求他們的閃光點,適時的鼓勵他們,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罢嬲\的對待每一位學生,隨時隨地奉獻給學生一顆熾熱的愛心,那么師生關系在悄聲無息中達到了一種和諧融洽的最高境界。做一名有見識的教師應具備責任心、寬容心、公平心、愛心和細心。用“心”去敞開學生的心扉,用“心”去做好每件事情。有人說:“要給人以陽光,你心中必須擁有太陽?!敝灰處熜闹袚碛刑?,用“心”教育,對學生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曉之以理,并持之以恒,才有可能確保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五、與學生適時溝通,走進學生心靈,抓住構(gòu)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情感紐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盡可能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痹谒磥?,在教育中必須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在這一角度上,陶行知先生說過“老師與老師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真正的精神上的溝通才是真正的教育,是一種人格精神的培養(yǎng)。老師要做有心人,要和學生交朋友,能夠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把學生的心理揣摩透;要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美好的東西“傳染”給學生;要用生活化、情感化、交流化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和頑強的意志?!?/p>
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既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又是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走向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之路主導面在教師。我們必須要提高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態(tài)度,并探索相關的規(guī)律、途徑和方法,用“心”教育,構(gòu)建和諧師生關系,使教育工作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和諧師生關系能使師生開心教學,共同進步,也令校園充滿和諧與生機!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當下,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積極重建新的、符合學生的心理交往特點的師生關系,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里,才能真正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