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
社會轉型的加速,人們價值觀的多樣化,使德育工作的時效性受到越來越嚴的挑戰(zhàn)?!耙郧榫碁橹行摹笔俏覈A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建構“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的“新三中心論”呼聲迭起,情境育德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本文從科學闡述情境育德的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抓住當前情境育德的研究熱潮,通過在小學校園內建設跨學科跨年級的模擬社會,在校園內模擬“小校園,大社會”崗位體驗活動,并通過模擬社會中的趣味性的社會角色扮演和模擬社會活動,開展校園內全過程情境育德教育,將道德教育、自主管理和社會認知教育融為一體,發(fā)揮育德新實踐,是顯性德育和隱性育德相結合的一種新型實踐和探索。
1.1 校園模擬社會與校園內全過程情境育德教育
情境育德強調構建有意義的道德情境,注重學習者的參與,強調在行動、體驗和反思中獲得知識,完成在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各方面的綜合性學習。本文研究的基于校園模擬社會的情境育德模式,根據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創(chuàng)設貼近小學生感興趣的社會實際的情境,這種跨學科、跨年級的育德模式將與校園整體德育文化融為一體的全過程情境育德教育。
1.2 基于校園模擬社會的兒童自主管理能力培養(yǎng)
現代教育的發(fā)展要求學校教育必須以人的發(fā)展為本,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自我意識明顯增強,心理和行為上已經表現出明顯的自主性,初步具備了獨立思考和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高。通過模擬社會的構建和指導,樹立主體性教育的理念,在教育理念上自覺地以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主體地位的確立、主體能力的擴大和主體力量的解放為己任,引導學生實現從“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轉變,讓他們自己直接參與到自我管理和團隊管理中來。
1.3 基于校園模擬社會的兒童社會認知能力培養(yǎng)
社會認知是指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情緒、思想、動機的認知,以及對社會關系和對集體組織間關系的認知,與認知能力發(fā)展相適應。隨著社會交往經驗的日益增多,小學兒童逐漸注意到他人與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反應是不同的,通過模擬社會的設計和組織,圍繞學校習慣教育主題,培養(yǎng)學生在規(guī)則意識、道德觀念、責任意識、契約精神等方面的社會認知,并將其逐步固化成為核心習慣素養(yǎng)。
1.4 校園模擬社會與隱性德育課程建設
顯性德育課程對學生品德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知識灌輸、說理教育等方式實現的,這種方式帶有較強的理性色彩和一定的強制性。研究校園情境化德育場在隱性德育課程建設上的效果和作用,即通過構建“模擬社會”這一情境化德育場,將小學生置于模擬社會情境,與扮演各種角色的同學和教師相互交往,并通過“模擬社會”的激勵和約束規(guī)則將其處于一定的文化氛圍之中,使其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和感染,并形成自己特定的思想品德和個性特征。
結合所在學校的文化建設需求,我們設計和組織了基于校園模擬社會的情境德育活動實踐。按照學?!傲晳T成就人生”的辦學理念,根據習慣(音譯Habit,習慣、習性)設計出代表校園文化代表卡通人物“哈比特小子”。哈比特城是哈比特學子學習、生活的樂園。哈比特市政廳是少先隊組織活動陣地之一,就是提供服務他人,溫暖他人,自主管理的平臺。力倡:“搭建習行舞臺,共創(chuàng)美好人生”的宗旨,營造“自我管理,共同成長”的和諧氛圍。同時哈比特市政廳也是本文所提的校園模擬社會情境德育活動的重要平臺。
2.1 哈比特模擬社會與校園隱性育德文化建設
“習慣成就人生”是我校的辦學理念,根據“哈比特小子”構建一系列的課程體系:
(1)“哈比特”養(yǎng)成教育系列讀本——《南化實小學生習慣教育讀本》(《哈比特校園漫游記》)、《南化實小家庭教育習慣讀本》、《南化實小教師習慣教育讀本》;
(2)“哈比特城”學科魔法學校(訓練營)——學習習慣魔法升級活動;學科節(jié)分享活動;“哈比特城”文化之旅——小市民訓練營、榮譽市民評選、校園文化課程等;
(3)“哈比特城”體驗實踐課程——哈比特新聞中心(校廣播站)、哈比特美食中心(五谷認知、烹飪教學、就餐習慣養(yǎng)成)、哈比特訓練營(每周值周班生活體驗項目)、哈比特城市政廳——班級村落(校少先大隊——班級中隊)。
2.2 哈比特模擬社會與班級活動的自主組織
(1)打造“一班一品”項目。聘請有特殊專長的教師、家長、社會人士擔任指導教師,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出發(fā)成立相關活動項目。
(2)開展“哈比特家長講壇”試點。為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整合家長資源,開設 “哈比特家長講壇”,引導家長發(fā)揮各自專業(yè)特長,積極參與學校課程建設與實施。
2.3 哈比特模擬社會與學科教育的互動方法
推進“少先隊主題活動”新課程。組織試點出眾多貼近隊員生活、貼合隊員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少先隊主題教育活動。分年級開設“與蔬菜交朋友”“我是花仙子” “愛的碰碰車”等與隊員生活息息相關的勞動實踐活動課程。
確立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他們的能動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一點在小學生德育教育中尤為重要。我們通過在小學校園內建設跨學科跨年級的模擬社會,設計和開展模擬社會中的趣味性的社會角色扮演和模擬社會活動,提出基于模擬社會模擬角色為基礎的校園內全過程情境育德教育模式,將道德教育、自主管理和社會認知教育融為一體。這不僅是顯性德育和隱性育德相結合的一種新型實踐和探索正是對建構“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的“新三中心論”的一種新型探索性嘗試,也是是顯性德育和隱性育德相結合的一種新型實踐和探索。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南化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