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東
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教師通常以一種灌輸?shù)慕逃椒ńo學生傳遞知識,而學生常以被動的學習方式去接受知識,這種教育方式完全扼殺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失去了原本的創(chuàng)作能力,因此,只有在課堂中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才能釋放學生的天性。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最大的優(yōu)化課堂效果。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想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性,就必須使學生對生物課程產(chǎn)生興趣,從而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對生物課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帶領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生物課中的很多知識都來源與生活,在講解書本知識的過程中穿插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實例,讓生物走進我們的生活,或者帶領學生真正的走進大自然之中,合理開展生物實驗,讓學生養(yǎng)成在生活中學習生物的良好習慣。對初中學生來說,生物課程是學生新接觸的一門課程,因此生物課的導入就顯的尤為重要。
二、多媒體的應用
在初中生物課中,有很多知識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難以接觸的,而這些知識點僅靠教師口頭的講解,是很難理解的,學生一直處于一種被動的接收知識的狀態(tài),沒有主動的去學習的過程,很難對知識點有很好的理解。而多媒體的出現(xiàn),使課堂更直觀,形象。比如,在執(zhí)教八年級生物開篇第一節(jié)《花的結構和類型》時,教師播放視頻《花的世界》,讓同學們欣賞一段美麗的視頻,感受美好的生活,放松心情,視頻中花都很漂亮,同學們被這些美麗的鮮花深深吸引,學生就會帶著愉悅的心情學習本節(jié)課,又是新學期一個好的開端在《性狀的遺傳》的開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雙胞胎的圖片,明星母子,父子照片,大家一看到這些照片,很興奮,同學們大聲的喊,我認識他們,他們長得好像,我會馬上反問?他們?yōu)槭裁撮L得那么像。這就很好的導入了本節(jié)課。在《嬰兒的誕生》中可以用多媒體播放精子和卵細胞的受精過程,母親十月懷胎的過程,同學看后,感到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犧牲了很多的兄弟姐妹成就了自己。母親的十月懷胎,一個新生命才有母親分娩后誕生,因此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最優(yōu)秀的個體。同學看后,感受到了,母親的偉大,生命的可貴,同學們這些體會,是老師的講述體會不到的。而多媒體的展現(xiàn)讓他們體會深刻,簡而易懂。
三、讓學生在問題中學習
在學習中,教師可以把將要學習的內容以問題的的形式提出,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學習,或者通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將其提出來,,使學生在解決被提出問題的同時,增強對問題的理解。這種方法能讓學生在問題中學習,從而使學生對以往的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通過對問題的積極分析,構成對問題新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不要將學生的思想固定住,而是應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敢于提問,敢于質疑,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例如:再講光合作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光合作用產(chǎn)生氧氣,那他們消耗氧氣嗎?這時候學生就會進行思考,植物也需要消耗能量活動,那么他們消耗的能量是怎樣產(chǎn)生的?能量是由呼吸作用產(chǎn)生的,所以植物也進行呼吸作用。那么植物呼吸會釋放二氧化碳,為什么說大氣中的氧氣是由植物提供的那?植物在白天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然而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遠遠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所以說植物是釋放氧氣的。學生這樣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使學生不斷在問題中得到成長,真正的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學生課堂主體位置
在當前教育模式中,教師多數(shù)以一種灌輸?shù)慕逃绞较驅W生傳授知識,而學生只能被動的去接收知識,并沒有成為課堂的主體,沒有主動思考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根據(jù)課的內容,可以不講,可以多講,也就可以少將,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去主動思考、質疑。把課堂還給學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從課堂的主體轉變轉變?yōu)檎n堂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使得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體,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教師首先得更好的了解生物課程的內容,對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能很好的解答,同時,教師還應該,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引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方向前進。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大大提高了學生在生物講堂中的學習效率.
五、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初中的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對學生的分組要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老師在這一過程中,就要充分注重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個性發(fā)展,合作學習過程中要能優(yōu)勢互補,讓學生的自身優(yōu)勢得以充分發(fā)揮,這樣才能將合作學習的效果良好呈現(xiàn)。例如:在生物實驗中,制作口腔上皮細胞時裝片時,有的同學動手能力較強,有的動手能力較差,老師在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相應了解后,就可對學生進行分組。這樣就能夠通過學習,動手能力強的教會動手能力差的,這樣實驗就進行的快點。這樣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以及教學效率的提升都有著積極意義。教師一定要做好合作學習的引導,讓學生的合作效率能夠不斷的提高。合作學習作為素質教學環(huán)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就要科學化,教師一定要正確引導學生的分享意識和競爭意識。通過合作學習模式的優(yōu)化應用,對學生的合作效率水平加以提高,在學生合作過程中,注重小組之間的競爭,以及小組之間成員的競爭,并在合作之后進行相互的傳遞經(jīng)驗。
總之,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要重視初中生物課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理論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效使用多媒體;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小組合作學習,從而構建優(yōu)質的初中生物課堂。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張樓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