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
一、基于LICC范式視角,認識體育課堂觀察點
目前體育課堂看評課存在著“三無問題”:“看課,無合作的任務,沒有明確的分工評課;無證據(jù)的推論,基于個人教學經驗假設的話語居多;看評課,無研究的實踐,應付任務式的居多”。體育課堂復雜多變,它決定了觀察者不能得到課堂中的全部信息,客觀上要求將課堂觀察點作為切入點,來開展課堂研究。
為此,崔允漷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構建了一種教師同伴合作研究課堂的看評課模式,其將課堂分為四要素:學生學習(Learning)、教師教學(Instruction)、課堂性質(Curriculum)和課堂文化(Culture),這種看評課模式簡稱為LICC范式。他提出了將課堂觀察點作為有效解讀課堂的突破口,將研究問題具體為觀察點,把課堂中連續(xù)事件拆解為每個單元,透過觀察點對每個單元進行定格、掃描、收集、描述與記錄相關的詳細信息,再對觀察結果進行反思、分析、推論,以改善教師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在觀察點的確立上要求具有可解釋性、可記錄性和可觀察性。該范式運用于體育課堂,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通過解構課堂,確立觀察點等方式來觀察課堂的運行狀況并記錄、分析和研究,能夠促進體育教師專業(yè)成長。
二、立足于LICC范式,確立體育課堂觀察點
(一)確立觀察主題,分解觀察問題,形成觀察點
確立觀察點的過程,是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如,一次課堂觀察活動中,執(zhí)教教師采用了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觀察者對此感興趣,那么合作學習就是觀察問題。如何再從合作學習這個觀察問題中找到合適的觀察點,就需要討論合作學習中哪些問題值得研究。如,合作學習中,提供什么條件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會產生哪些情況等。將這些問題轉化成觀察點,這是一個比較有效的途徑。
案例分析:合作學習觀察點的確立
1.確立觀察主題。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特定的群體中,在明確的分工下,相互學習、幫助、評價,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果、培養(yǎng)合作意識與能力的目的一種學習方式。
2.分解觀察問題。合作學習是由學生合作學習的課題、合作學習的目標、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合作學習的形式這4個要素組成。合作學習的課題主要包括:合作學習運動原理,合作解決技能學習問題,合作參與比賽,合作進行動作創(chuàng)新或者動作組合。合作學習的目標包括:目標內容的制訂、制訂的合理性、達成目標任務的分配、目標達成的時間。合作學習時間大致有:學生進行技能學習的自主練習時間,學生討論的時間,學生進行分組比賽的時間;合作學習空間有:班級空間、小組空間、派對空間;合作形式主要有:集體討論、小組學習、分組比賽等。
3.確立觀察點,形成量表。依據(jù)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和理解,確立觀察點形成觀察量表,因合作學習主要是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完成,因此,本觀察點量表的對象主要是學生(表1)。
此案例中的觀察點,可以進一步細化。以合作學習課題中的“合作學習運動原理”為例。按照觀察點確立的策略細化分析,可以從教師和學生2個方面設計觀察點。如,教師課前準備的素材、指導策略、學法指導等;學生的準備過程、呈現(xiàn)學習的結果、呈現(xiàn)的方式等。
(二)依據(jù)課堂觀察框架,選擇觀察視角,確立觀察點
依據(jù)LICC范式中課堂觀察框架,將體育課堂分解成4個核心要素: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堂性質和課堂文化。每個要素分解成5個視角,再將每個視角分成3至5個可供選擇的觀察點。這為一線教師理解課堂、確定研究問題、明確觀察任務提供了一張清晰的研究框架(表2)。
通過表2中的分類視角,可以加深對體育課堂的認識,對比反思發(fā)現(xiàn)日常體育教研組看評課中對課堂認知的欠缺,觀察的視角也比較局限。通過剖析課堂,為體育課堂的觀察者提供理論支撐,同時讓參與觀察的教師認識到個人的能力有限,課堂觀察需要合作,建立起教師課堂觀察合作體。
案例分析:動作技能形成
動作技能的形成主要和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2個因素有直接關系。對照課堂觀察框架,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要素中各選擇了2個相關性較高的觀察視角,其中教師層面選了“呈現(xiàn)”和“指導”2個視角共計9個觀察點。學生層面選擇“傾聽”和“互動”2個視角共計8個觀察點(表3),設計觀察點量表,觀察課堂中“運動技能形成”的情況。
整理分析動作技能形成觀察點量表后,組建觀察的合作團體。量表中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各有2個視角,該觀察團體至少需要4人才能完成,然后便可以進入到觀察環(huán)節(jié),形成觀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