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霞
摘要:當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日益突出,文章通過對高職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分析,力求從“四點一線”、基礎地位、實踐教育出發(fā),探索思想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學生管理策略。
關鍵詞: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策略
當前,一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嘗試將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職學生的日常管理。文章以云南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該校最近三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在校大學生中突出的思想道德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見圖 1)。這些思想認識層面的問題往往與其心理素質有關,然而存在心理障礙并主動到心理咨詢室咨詢的學生比例偏低。解決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1]。
要實現思想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齊頭并進的有機結合,關鍵是要找準結合點,把握結合度。在具體的教學工作和輔導員管理工作中,應從以下策略入手:
一、重視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四點一線的教育內容
因大學生心理問題而引發(fā)的惡性事件(如馬加爵事件、劉海洋傷熊事件),證實了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不能忽視大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從云南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情況來看,自建立心理健康工作室,成立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以及配套的“心心緣”社團以來,教師在思政課上,明顯察覺學生整體思想道德素質得到了提高,從學生的反饋中也發(fā)現相似的態(tài)勢。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不是簡單的“1+1”,而是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因此,在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同時,必須從德育教育方面入手,進一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二、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地位
思想道德教育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個體和外部世界的矛盾。高職學生的社會素質必須以健康的心理為前提。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密切聯系,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思想道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因此,要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地位。
三、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實踐教育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要堅持以人為本,結合本校生源特點,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長和自我探索的實踐,而不是教給大學生一套道德知識體系,讓學生照葫蘆畫瓢。提高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重點是培養(yǎng)大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意識。教育者要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有關自身健康成長的大討論,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道德的本質在于其實踐性。學生能否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則,關鍵在于學生能否對自己的行為做出正確的判斷。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提出,要將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兩只抓手,齊頭并進、齊抓共管。該意見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能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協調發(fā)展,這不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而且對推進高職院校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2004-10-14.
[2]王克,曹世平.論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區(qū)別[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