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琨
摘要:大數據是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引領社會發(fā)展的利器。文章分析了大數據技術的含義,并提出了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具有教學決策科學化、管理精細化、教學信息化等作用。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教育教學;信息化
在高等教育教學信息化發(fā)展過程中引入大數據技術,拓展 了學生的在線學習空間,記錄了學生學習與成長軌跡,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數據技術概述
大數據技術種類紛繁復雜,其中數據庫技術是核心,在信息數據整合與利用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大數據技術在社會各個行業(yè)中的地位日趨上升[1]。在此背景下,各個國家之間的競爭開始轉變?yōu)樾畔①Y源之間的較量,掌握運用大數據的能力對國家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大數據技術在高等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二、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學決策科學化
在高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改變了舊的教學方式,突破了傳統(tǒng)視野的局限。在大數據時代,教師通過在線學習平臺能獲取最新的教育行為數據,比如學生的資源瀏覽記錄、學生的作業(yè)完成狀況、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及學生的論壇發(fā)帖行為等,它們都以日志記錄的方式得以保存[2]。通過挖掘與分析這些實時數據,教師能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選擇更優(yōu)的教學策略。
(二)管理精細化
大數據技術為高等教育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徑,能大范圍提升高校管理服務水平,實現教育服務智能化。目前,國內部分高校通過大數據技術創(chuàng)新來改善教育管理服務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華東師范大學通過預警技術對學生的餐飲消費數據進行記錄和追蹤,一旦發(fā)現數據異常就以短信的方式詢問學生是否存在經濟困難。此外,大數據技術能實現教育設備與在線學習平臺的連接,通過智能化的定位和識別,追蹤學習者的學習數據如學習者的心跳、呼吸頻率等,分析學習者復雜的學習行為模式,并以此為依據制訂精細化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
(三)教學信息化
大數據技術的發(fā)展提升了教學的信息化程度,不僅突出了教學活動的個性化、靈活性與開放性,還改善了教學環(huán)境,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同時,這也對教師的知識與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人與人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為此,高校要成立教師教學團隊或科研團隊,建立跨時空的專業(yè)共同體,讓教師專業(yè)分工更精細,這是大數據時代高校教師專業(yè)化分工的必然趨勢,也是精細化服務管理的必由之路。高校教師要處理好同事關系,在高校教學和科研中分擔任務,與他人分享經驗,用客觀、理性的眼光審視自己,學習他人的經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同時,要協(xié)調線上與線下教學方式,運用新型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成效。比如,運用翻轉課堂從繁雜的信息中篩選出具有代表性與啟發(fā)性的信息,并將其融入課堂教學;留意細節(jié),包括文字、圖片等呈現的順序以及動畫的設置;處理好幻燈片展示與教師口頭教學的關系與側重點,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辯論以及項目協(xié)作等深度學習。另外,教師還要致力于構建大數據時代的新型師生關系,積極應對技術變遷帶來的新矛盾和新問題;幫助學生自建虛擬學習社區(qū),讓學生通過自我設計和探索,總結學習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實踐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育變革與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高等教育管理者和教師要緊緊把握時代機遇,運用大數據思維重新審視現階段高等教育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教師的教學體驗,讓數據在分析中不斷增值,從而實現大數據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陳紅兵,周建民.國外技術心理反應研究述評[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48-51.
[2]李婷,傅鋼善.國內外教育數據挖掘研究現狀及趨勢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0(10):21-25.